大学生社恐调查和成因分析

2022-06-11 07:03张艺睿王亚楠陈梦珠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社恐恐惧症虚拟世界

张艺睿 王亚楠 陈梦珠

摘要:大学生活就好像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跟同学相处,只有懂得如何相处的学生,才能够开心的度过大学四年。其实,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时候,会面临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这个时候有的同学就很期待,而有的同学就会感到很焦虑。学生焦虑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跟不认识的新同学相处。

关键词:社恐成因;心理帮扶

“社恐”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退缩的心理状态,涉及对人们面对面交谈回避的问题。很多事实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科学的发展,随着信息传播的便捷化与快速化,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通讯工具来传递和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呈现相关的信息。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空间,投入的注意力越来越少,甚至不愿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这似乎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既然信息技术如此快捷,又何必劳神于线下互動呢?但是,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认为自己有“社恐”,他们是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他们更喜欢独处,倾向于让自己所在的现实空间带有封闭性,使自己不受外界的打扰。

根据调查,大学生社恐成因如下:

1、个人性格因素:自卑、缺乏自信、胆小

2、心理因素:个人在过去的社会事件或屈辱经历中,有因精神因素引起的轻微挫折或不满。总而言之,社交恐惧症的原因有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两种,需要综合考虑后进行治疗。

3、生活环境因素:有社交恐惧症的人能够观察他人的行为,害怕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当作自己的行为来看待。另外,父母的过度保护也会影响良好社会技能的正常发展。

4、生物学因素:社交恐惧症也可能与血清素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在神经细胞脑中,神经递质是一种特殊的化学信使,帮助神经细胞传递信息。如果神经递质不平衡,邮件就无法通过正常的大脑。你可以改变大脑的反应方式,变得紧张、恐惧、焦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与外界毫无联系,而是说他们的心思更多地放在互联网世界之中,通过互联网来构建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的交往,无论是在对象、形式和内容上,都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社会交往有所不同。比如聊天不一定会涉及现实问题,更多虚拟世界中的内容为主,而且他们也更多倾向于网络游戏。

总而言之,这些行为导致一些年轻人的社交出现问题,他们在虚拟世界中越陷越深,“线下独处、线上热闹”成为他们的日常,在现实世界中面对面交往的温暖越来越多地被网络虚拟世界冲淡。问题的关键在于,过去面对面的社会交往,除了进行交往以外,还有增进感情拉进关系的社会作用,比如人们在身体上相互靠近或者碰触、在情感上相互安慰,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外向心理和与他人的互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等等。这样的功能是简单的线上交往所不具备的。

此外,面对面社交对于体态、衣品以及面部表情有一定的要求,要是你想和他人轻松交往,就需要对自我形象、说话节奏进行一些控制和管理。这会给行为主体带来特定的要求和约束,让其生活更具规律性和节制感。这样的功能,不通过面对面交往很难发挥出来。最后,面对面的交往能够挖掘和传递出许多潜藏着的知识。一些认同、鼓励、赞许乃至不满的意思,都会通过眼神、体态及其它面部表情等传达出来,互动对象感受到这一切,就可能受到刺激,进而更积极地调用知识储备,甚至是实现的深挖乃至创新。如果没有面对面交往,人们可能与这种深挖和创新得来的知识失之交臂。显然,不能忽视年轻人的“社恐”问题。有着“社恐”心理的人会受到“社恐”的困扰,这种现象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乃至社会危机。

要引导社恐大学生走出舒适圈,敢于交友,认识新的人。有社恐的人一定要走出舒适圈吗?实际上,在“社恐”的概念普遍化之前,社交恐惧症更多被视为一种心理学上的焦虑性障碍,表现是害怕社交处境,如在众人面前说话、参加聚会等等。如今,“社恐”似乎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最常见的自我认同之一,我们常常以社恐自居,也以不善交际自嘲。

引导大学生们认识到: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人会特意关注你说的话、做的事,某些社会性死亡的场合,也只是自己在小题大做而已。大学生小圆的性格比较内向,她认为自己是典型的社交困难:在公共场合不爱说话;上台做报告就紧张;路上遇见熟人也装作没看见,就是不想和对方打招呼。每次开口说话之前,她都要在心里演练好几遍,如果觉得会引起尴尬,就干脆不说。这样的「深思熟虑」确实能避免说错话,可有些时候,等她想好该怎么说,别人已经聊起其他话题了,她只能继续保持沉默。社恐并不可怕,大家在社交时都难免会有一些顾虑。没有哪个人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也不必太过看重他人的评价,并因此畏缩不前。真实的社交中必定伴随着失败,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尝试,只在安全区里生活。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才能欣赏到更广阔的天地。

大学生的“边缘群体”时需要尽快关心和帮扶的特殊群体,这部分的大学生的人数占多数,他们在学业、心理、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困难,他们应该得到来自学校、家庭、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对“边缘人群”和教育需要专门研究的全面系统地考察大学生的“边缘群体”的现状、问题,其原因是政治思想教育的相关理论,结合大学生的“边缘群体”教育的必要的原则和内容、主体和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搭建丰富了大学生的展示平台,构建大学生“边缘群体”由“边缘”到“中心”融入校园主流群体的有效机制,将有助于在实践中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和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边缘群体”的关注和关注。有利于调动大学生“边缘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成就动机,促进大学生融入大学主流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依文,金筱雯,杨思青,李安然,黄维锋.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使用控制能力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

[2]肖琦,王杨.微信社交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调查[J].新媒体研究.2018(09)

[3]李想,闫海军.大学生社交恐惧症原因及心理联合中医辨证治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01)

(指导老师:刘建戈)

基金资助:2021年度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社恐”大学生的帮扶与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构建(项目编号:19)研究成果。E478299F-2AA7-47A9-AF52-9D63ECEA0766

猜你喜欢
社恐恐惧症虚拟世界
『社恐』:再想想,你真的要躺平吗
校园社恐人的real one day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你有“社牛症”或“社交恐惧症”吗
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三十四)
学会止步,亦是一种智慧
我有开学恐惧症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
被盯恐惧症
立足现实世界 正视虚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