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中的饮食类词语释义研究及学习词典编纂建议

2022-06-11 13:56王婷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5期

摘要:本文从《當代汉语学习词典》入手,以物性结构、原型范畴为理论依托,明晰“饮食类词语”的选取规则基础上,对选取的词进行分类;其次,对饮食类词语的总体释义方式进行了归纳,释义方式主要有定义式、描述式和综合方式三种;而后对其中的名词类饮食词语进行细化分析;最后提出建立释义模板来辅助词典编纂的设想。

关键词:饮食类词语;释义方式;编纂建议

引言

词汇作为词汇、语音和语法三要素中最能反映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要素,深深地打上了民族文化变迁的烙印。而“饮食”作为一个语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范畴[1],其语言表现形式——饮食类词语也应是词汇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词汇类聚。[2]

目前,关于饮食类词语研究成果丰硕,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研究。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将“饮食词语”划归入“词汇的发展”一节中,并对其进行系统地总结分析。(2)专词研究。杜诚忠(2006)选取6个典型的饮食类词语“吃、喝、含、吞、咬、喂”,探讨了它们的句法格式、语用意义等,而后重点考察“吃”的文化意义表达。[3](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这一部分成果丰硕,有杨晨晨(2020)对《泰国人学汉语》这一对外汉语教材中的饮食类词语进行分析,最后落脚到对饮食文化词的汉语教学过程提出建议。(4)词典学研究。对饮食类词语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对于词典编纂和修订具有重要的意义。典型文章如王渊(2011)对于《现代汉语》(第5版)中的饮食词语的研究。首先对其音节形势进行分析,而后对其语义架构、构词形式进行分析,最后对饮食类词语的命名例句、原则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归纳。[13]不仅有利于饮食类词语的释义研究,也是词典编纂遵循“同场同模式”原则的重要参考。但是我们看到饮食文化词在词典编纂中成果较少,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饮食文化词进行研究。

1研究对象的选取与分类

饮食从古至今都是至关重要的概念。古《说文解字》言:“食,一米也。从皀亼聲。或說亼皀也。凡食之屬皆从食”。①今《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于“饮食”有如下定义“吃的和喝的东西。”[4]由此可见,由古至今对于“饮食”的概念都大致表示能够食用的或饮用的东西。在“饮食”的相关释义的基础上,我们将“饮食类词语”定义为“饮食类词语,即在人们日常活动中,指食品本身、制作食品以及品尝过食品后对食品的评价。”需要特别指出,“饮食类词语”不仅限于可直接食用的成品,也包含未经加工的原材料。

因此,本文依据“饮食类词语”定义,对《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下简称为《当汉》)这一封闭域进行穷尽式搜索,共获得126个词语。然后我们对126个词语进行分类:首先根据词性分为三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然后再对每一词性进行细分,“名词”下分为“成品”、“原材料”与“饮食器皿和工具”,“动词”下分“烹饪方式”与“食用动作”,“形容词”下分“食物味道”与“人物整体感知”。最后“成品”又下分为“酒水饮料”和“工艺制品”,“原材料”下分为“五谷作物”、“瓜果蔬菜”、“家禽动物”、“烹饪调料”。同时,我们看到,这些词语呈现出明显的层级性。首先,最上位(简称A)如“食品”以及与其相对应的“食物”;其次,次上位(简称B)指某一种类食物的泛称;然后,下位(简称C)是指某一类中最典型的食物,这一类占食物类词语中的大多数;最后,次下位(简称D)是指比下位食物语义特征更为凸显的食物。我们选取较为典型的“瓜果蔬菜”类进行展示,如表1所示:

根据统计结果可得,词语数量:名词>形容词>动词。名词比重大可以显示出饮食品类之繁茂。其次,双音节占收录总数的48%,符合双音节词汇在总词汇中占多数的观点。最后,我们发现,这些词语较为基础,其语义透明度较高,因而能够直接从字面意义来理解。

2饮食类词语在《当汉》中的总体释义方式研究

释义是词典编纂中的核心工作,他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词典编写的水准。再具体的释义过程中在《当汉》中,有的饮食词语只用一种方法释义,有的是多种释义方法的综合。基于分析与总结我们发现,《当汉》中的饮食词语的释义模式大多采取单一方式(如:定义式、描述式)和综合方式。

定义式指用给概念下定义的方式为词目释义,来解释词义的内涵与外延。可简化为“被释词=种差+类”。这种释义方式一般用来解释名词词语。如:

【蔬菜】可以做菜吃的植物。(《当汉》)

这种释义方式准确严密,适合对专门性的科学术语进行释义。但是也就有相对程式化、缺乏灵活性的特点。

描述式是指采用具体描写,从各个侧面解释词义的本质,阐释其内涵与外延。它主要解释行为动作类的词语。

【熬】把蔬菜等加上佐料放在水里煮。(《当汉》)

【炒】①把食物放在热锅里不断反动使熟,炒菜时一般要先放油。(《当汉》)

描述式释义方式灵活多变、适应性强,可用来解释多种释词,而且还能够弥补其他释义方式的不足。但其释文字数过多,难控制篇幅也相应成为其缺点。

综合式就是综合运用各种单一释义方式。它的优点是各种释义方式之间联合释义,取长补短,达到最易于理解的释义。这是现在大多数学习词典所采用的一种释义方式,同时这也是《当汉》主要采用的释义方式。此种方式数目庞大,故此不举释例,避免庞杂。

综上,这些释义方式都从不同角度切入饮食类词语的释义,各有千秋。但从学习型词典的编纂目标与适用人群来看,综合式释义是较好的方式。但是本文发现虽某一词性有着最适合的释义方式,但是对于某一词性中的某一类词,其释义模式也有不同。因此,我们选取最有特色的名词,对其进行释义模式深入分析。

3名词词性饮食词语释义模式研究

原型范畴释义是指在原型范畴理论基础上,在词典学领域的深入。原型范畴释义中,在一个语义场中词语有着明显的层级关系的基础上,首先对原型语词,进行科学、准确的释义,其次对于非原型语词,将原型语词的属性充当已知背景、或向上减少个性特征的凸显,或向下增加个性特征的凸显,以与其他非典型语词区别开来。”[5]基于原型范畴释义,理想的释义模式应该是“下位概念”涵盖了“上位概念”所具有的一部分特征,又具有一部分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自己与其他“非典型语词”开来。“酒水饮料”这一语义场中,C类包含了B类的特征,又补充了一些区别特征,比如“酒”添加了“用粮食、水果等经发酵制成的”。而在D类中譬如“啤酒”属“酒”的下位概念,满足原型范畴释义的层级释义,但是“白酒”“牛奶”却越级释义,选择了B级词,这就使得释义的环形释义遭到破坏。同时我们发现“牛奶”的释义词中的“乳汁”在词典中找不到具体的释义,因而也不太符合规范。另如“主食菜肴”,对于包子、馒头、面包等放弃了“面食”这一临属义征,而选择了较远的“食品”类义征;“饮食器皿与工具”(排除“以词释词”的释义方式)、“家禽动物”、“烹饪调料”较为符合规范。

Pustejovsky在亚氏“四因说”的启发之下,提出了词库知识中的物性结构,并将其归纳为四种角色:形式角色(formal role)、构成角色(constitutive role)、施成角色(agentive role)以及功用角色(telic role)。袁毓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汉语名词物体结构,定义了十种角色,涉及饮食词语的有以下几种[6]:

形式角色(记作1)不仅指食品的颜色、形状、味道、处所、状态等,还指某种事物的上位概念,常用释义术语:“……色/透明/无色”、“…形”、“…味”;构成角色(记作2)指该食品的组成部分、具体组成成员,常用释义术语:“有a、b、c等”;评价角色(记作3)指对食物做出的主观评价,常用释义术语:“是……主要的……之一”;施成角色(记作4)指该食品的制作步骤、方法,常用释义术语:“……制成,如用……制成”;材料角色(记作5)指制作该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等,常用释义术语:“用……”;功用角色(记作6)指该食品的用途,常用释义术语:“用来……”。

通过对名词饮食词进行逐一检索,我们得出B类中形式角色、构成角色占主导。B类词语在某一类譬如“零食:正常饭食以外的少量食品,一般指干果、瓜子、饼干之类的食物”这表明它从属于上位概念“食物”。且学习型词典为了便于理解,所以枚举词语的构成要素以此来辅助记忆。如:“水果”一词的释义,在描述型释义之后,列举“如苹果、香蕉、草莓等”。C类词语形式角色(颜色、形状等)、材料角色、施成角色占主导。第四层应多关注施成、材料、形式角色(具体形式)。

4学习型词典中饮食类词语的释义优化

首先,由上陈看,我们发现《当汉》的释义相对规范,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这一随意性可能会影响词典释义的准确性。这不仅仅是《当汉》一部词典所存在的问题,甚至连《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等国外主流英语学习词典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采用释义模板的方式统一处理这些词目词。释义模板是指对于同一语义场内的词目词建立一个释义的总体框架,即构建一个词汇集。[8]这一释义模板较适合四层级的词汇释义,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本文以“水果”一类举例,其他类别可参考。

第一,需要考虑到释义的样语,基于以上研究,我们选取较为边缘词语,如柠檬、荔枝等,使得具有更多的区别义征。第二,充分利用语料库,发现每一个词语的细微差别。第三,要谨慎选择释义用语。按照上述要求我们尝试构建“水果类”的模板(注:特指CD类水果词):

①一种水果,果实(圆形/椭圆形/长条形),表皮为(红色、橙色),果肉为(白色/黄色)、味道(酸/甜/酸甜),汁水(充足/缺乏),多生长于(北方/南方),有(润肺/健脾)之功效,有(……)称号。

②长这种水果的植物。

通过这一模板我们对“桃”这一词条进行释义:

【桃】①一种水果,果实大多呈圆形,一般表皮成熟时为红色,果肉多为白色或黄色,味道酸甜,汁水充足。

②长这种果实的植物。

由此看来,采用模板释义,能够使处在同一词汇集中的所有词汇都能够用统一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说,释义更加明晰;同时,可以加快编纂速度,有一个完整的释义模板帮助理解可以减少编纂者的工作量,从而提高编纂效率。

参考文献:

[1][13]王渊.《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饮食词语基本特征考察研究[D].河北大学,2011.

[2]刘道锋.饮食类动词“尝”的词义演变及其动因[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05):133-135.

[3]杜诚忠.现代汉语饮食类动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4]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18:1566.

[5]冯海霞.语文词典语义类别释义的多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第17页.

[6]亢世勇.面向應用的汉语语义构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第345页.

[7]袁毓林.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和运用案例[J].当代语言学,2014,16(01):31-48+125.

[8]夏立新.英语学习词典中动物类词目词释义的改进[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3):46-47+51.

注释:

①许慎.说文解字.[M]九州出版社,2001年版,第290页。

作者简介:王婷(1997.12—),女,汉族,籍贯:山东临沂人,鲁东大学文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