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

2022-06-12 18:51杨帆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策略研究传统文化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要立足于当前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缺失的现状,正视和解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陈旧的现实问题,把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塑造高尚品格,形成正确“三观“作为学科设置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本文据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渗透融入;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6-141-03

【本文著录格式】杨帆.大学语文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6):141-143.

基金项目:本文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文化安全视域下幼专学生大学语文意识形态教育研究”(课题编号:GH-21529)。

我国五千年文明和灿烂历史孕育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大量极具思想性、艺术性和道德感染力的经典文学作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的需要。大学语文中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能帮助高校和教师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审美情绪,提升文学修养,培养健全人格,练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硬本领。

一、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通的范围日益广泛,大学生受不同思想观念和西方意识形态思潮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思想波动。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不感兴趣、观念淡漠、理解缺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功利主义严重,过分强调专业学科的研究和投入。语文教师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古代诗歌、散文、戏曲等基础内容缺乏必备的认知和掌握,文学修养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导致学生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使用价值不高,逐渐失去学习的自覺性。同时,部分学生热衷于追求西方文化,认为优秀传统文化过于迂腐。教师缺乏对学生三观形成的正确引导,学生无法辨识自我追求价值的正确方向,极端主义、利己主义、盲目崇洋媚外的思潮乘虚而入,受多方多元文化冲击、良莠不齐的流行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的共同影响,造成了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困惑和质疑。高等院校对大学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高,教学大纲设置不够科学,没有进行学科师资力量配置培养的综合考虑。教师在备课环节及教学效果方面降低了要求,对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不够重视,很难打造出专业化的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难以获得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失去提高文学素养的求知欲望和新鲜感,大学语文教育渗透优了秀传统文化处于十分尴尬的境界。

二、大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深刻思想和文学价值毋庸置疑,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发展和源头追溯都很有帮助,也是实现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的重要动力,进而保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强大思想动力的构建。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努力渗透传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积累的精神宝库,助力学生实现文化自信。通过优秀历史文化与大学语文教学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中具有的深刻思想和感染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从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来看,部分学生过度沉溺于网络偏重线上学习。在教育资源丰富、文化繁杂交融、意识形态相互干扰情况之下,大学生缺乏对不同文化的辨别能力、理解出现偏差,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性不高,感到迷惘。因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就要引入先进的科学理念,用民族优秀文化思想占据学生思想的主阵地,把学生引领到塑造正确三观的培养目标上来。高校和教师要通过有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提高历史文化和文学修养,培养崇高的文化品位和道德情操。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相适应方面,需结合历史文化教育来努力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特别是要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全球“一体化”挑战加剧、多元化思潮冲击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日趋激烈。加强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提高认知的需要,更是让学生明确文化认同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加深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散文、戏剧以及现代影视作品中历史文化的理解,实现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文明传承融会贯通,做到古为今用。

(四)有助于促进大学语文教学向纵深拓展

通过开拓语文课堂教学空间、对课本内容进行丰富和补充,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体系蕴含的“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克己奉公”等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品牌。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引领学生深刻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将古代经典诗词散文中的诗句作为立志创业的座右铭,让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民族精神永远闪烁出耀眼的思想光芒。将中华民族文明的优秀基因融入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特征的时代精神。在经济全球化、数字信息化的时代有效抵御西方文化思潮和外来文化的侵袭,减轻学生辨别真伪的负担,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尊重本民族优秀历史、正确认识民族本源的发展轨道上来。

三、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途径

(一)加强大学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顶层设计

高等院校要从大学语文学科顶层设计入手,组织教育专家、教育机构和师生共同研究教学大纲、科学设置教材内容,根据高校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区别对待,使教学大纲中大学语文学科内容与专业相匹配。以新闻媒体专业为例,在内容设置上应该选择文学史、戏剧、歌曲表演、诗词歌赋等主要内容,通过文学作品导入,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润物无声,为新闻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进行政策宣传、影视作品制作等做好储备和铺垫。而对于工科和其他学科的语文教材内容,则要与科学知识、文化传统、行为情操等更多内容结合,提高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在大学不同院校、不同学科之间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合作,提炼对历史文化共性的规律性认识。专家学者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要发挥团队的力量,达到教材编写思想性、时代性的完整统一。

(二)提高高校教师传统文化修养

高校语文教师要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自己的从业追求。使自己在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好“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作用,既要扮演好教师的角色,又要把培养学生优秀品质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追求。高校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基础水平的能力,更要在传播优秀历史文化、提升人文素质方面履行自己的职责,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推广者。教师要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这块沃土,让自己的教学思想与世界文化交流加快、不同思想交汇冲击的形势相融合。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培养学生意识形态文化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穿越时空与古代先贤进行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名著学习,了解经典名著的基本架构,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掌握经典名著的精粹。通过自身学习,组织学生一同观看《百家讲坛》《国学大讲堂》《经典咏流传》等央视经典节目,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要组织学生开展互帮互助活动,针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课题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开展集体探讨优秀传统的文化讲座,进行文学知识演讲。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爱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基因,共同推动教师与学生的人文修养,促进道德品质的共同升华。

(三)扩展大学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空间

高等学校要结合实际的教育目标,积极贯彻国家各部委提出的相关方针,结合教育改革,以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为根本培养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全面接班人作为根本的教学方向。在拓展大学语文与优秀传统文化交融过程中,要通过合理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使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高等院校专业学科有机结合。比如,在理工科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大学语文与公共专业课相通,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仁爱”“立德”“树人”的思想,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结合思想教育来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可以充分开设国学课堂,使得中华文明中存在的精神宝库,能充分紧密和学生个人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在大量邀请社会专业人士任教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新时期的各类资源,如互联网络的视频资源,收看影视作品等,形成热爱国学尊重国学的浓郁氛围。使学生在接受优秀民族文化作品的熏陶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服饰的变化,了解民族禮仪雍容华贵的起源,了解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浓郁兴趣。在加强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教师要将学校所在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普及知识结合。比如,可以充分结合高校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及人文要素,如各类历史古迹、文化名胜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来宣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结合学生感性认知,在衣食住行等与生活结合十分紧密的外界因素辅助下,提高学生的个人文化素质。提升学生对于民族自豪的认同感,提升对于文化自信的认知感,进而在日常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逐步积累,认识到提升个人素质和培养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价值。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要重视挖掘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通过课堂设计和师生互动进行经典文学作品朗读、咏诵以及情景表演,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形成多元化高质量语言发展表达力,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兴趣。

(四)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途径

学生是大学教育中的主体,因此在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价值,在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打造相应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契机,努力丰富相应的教学资源,使得教育手段多元化,在新颖的教学理念辅助之下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彻底改变单一枯燥的传统授课方式。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历史知识的热情,互动式教学和学生深度参与,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选取典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经典著作,通过网络视频等多媒体的比照教学,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刻理解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整理挖掘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让学生边学习,边探讨,边思考,边实践,不断提升文化知识水平。教师要加强大学语文文化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把提升文化素养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人为割裂古代文学与现代汉语的联系。要形成鲜明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历史知识结构层次感,建立起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的有机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古典优秀作品的品鉴力,形成完整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文学基础。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要同步进行,不能彼此孤立,顾此失彼。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借助慕课和网络资源,通过线上、线下教学以及空中课堂教学等方式,建立起古代汉语研习小组,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探讨精神,开拓出学习的崭新途径。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组织收看经典影片,进行诗词朗读大赛,观看优秀传统节目。例如,《大学语文》教材中涉及较多的小说、古代散文故事等,可以作为渗透文化的重要载体。针对《红楼梦》这一小说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挖掘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食品、服装、礼仪、古诗、中医等方面的知识,在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之后,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文化立国、文化立校”是高校进行管理和人文教育的最高境界。高校大学语文教育要在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方面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传承优秀文化环境,塑造学生良好品格。高校要将教育思想与弘扬时代文化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进行充分结合。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时代精神,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基因方面,要把聘请名家举办报告会,开展优秀历史文化演讲,举办知识竞赛等传统项目与共享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不同学科交流相互融合,实现大学生科学素养道德品质的升华作为培养目标。高校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和谐思想、共生思想、为国奉献思想和爱国情怀,培养满足国家发展建设需要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例如,在散文《苏武传》教学中,围绕苏武的爱国情怀、为国奉献精神进行渗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了解其中的故事背景、人物精神,从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针对这一课程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汇报,进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是提升大学生文学修养的需要,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动力使命之所在。高校和教师要正确认识和面对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主动作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大学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顶层设计,提高高校教师优秀传统文化修养,扩展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知识积累的空间,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途径,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参考文献:

[1]杨真真.以中国古代文学探讨大学语文“交互式”教学实践与改革[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1(5):18-23.

[2]江浩然,郭必裕,潘蔡羽.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J].汉字文化,2021(20):34-35.

[3]王欣.基于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对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的探析:以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参赛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21(10):15-16.

[4]田桂丞,陈树.“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5):54-58.

[5]孙银霞,董晔,刘洋.中华法治内涵在高校写作课中的现实转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9):90-92.

[6]李秀萍.传承与开拓:文学传统与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关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1):16-17.

作者简介:杨帆(1979-),女,山西太原人,教育硕士,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策略研究传统文化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