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2022-06-12 22:15江贵会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江贵会

摘要:德育教育工作落实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健全以及长远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切可以渗透与融合的机会。教师要先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融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后结合文章的实际内容来进行德育教育,保证教学效果更好,能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引言

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使小学语文教学更生动形象,有血有肉,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研究,现内容如下。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对于学生品质的发展,教师更注重学生识字与阅读技巧及写作水平等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不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与品质的发展同样重要。小学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阶段,应注重学生认知基础的积累与尊敬师长等价值观层面的塑造,以推动学生个体未来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大挖掘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素材的力度,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引导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深入感受语文学习的传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构建学习素养与能力及塑造品德,满足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标准要求,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践路径

(一)挖掘教材,发掘其中的思想品德契机

小学语文的教材当中有很多内涵深刻的课文,是语文教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好的契机,通过其文章优美的语言、朴素的情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讴歌,或者描绘祖国山河的壮美,或者是对风土人情的诉说等,都能让小学阶段的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道德情操的熏陶。这些课文人文素养丰厚,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当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会在优美的语言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形声兼备地讲解课文,以避免空洞的道理引起学生的厌恶之感。

例如,在《海上日出》中,描写了自然景物,在感叹祖国山河壮美的同时,陶冶学生的心灵,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再如,在《石灰吟》一诗的学习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歌中蕴涵的高尚品格,从而陶冶学生的心灵,坚定他们立志学习的理想信念,使他们保持高尚的品格,以石灰的高尚品格为榜样,坚持原则立场,努力为自己为家为国而学习[1]。

(二)创设情境,产生共鸣

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往往会不自觉自我代入,进而助力自身对课文更好的理解。所以在教师教导小学生过程中,就定要重视创设生动情境,以便学生更好的深入课文内容渲染的景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刺激,这样学生能更快速的融入教师所营造的情境中,使学生能与作者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之间产生共鸣,同时再进行德育教育的话,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德育知识的洗礼,而且对课堂内容也能有更深层次理解和掌握。

例如,学生都会被《小英雄雨来》中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教师可利用其中部分故事情节而展开角色演绎,在课堂上面进行情景的再现,让学生们在表演故事的同时,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也对雨来机智勇敢、不畏艰难的品质所折服。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三观及道德品质得到相应提升。教师还可给学生用多媒体播放出《小英雄雨来》的影视作品片段,在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地点中,学生能更深入了解那段艰辛的抗日岁月,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及认同感,让学生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不至受到错误信息影响,让德育教育发挥应有作用。

(三)开展思想品德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思想品德实践活动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的增强学生对德育的体会和感受,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水平,这也为构建高效的语文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结合语文课堂的内容,组织和开展一些关于德育的实践活动,并且在开场活动的时候,也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深刻的挖掘课文教材的内容,并且结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思想,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设计和丰富,在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过程当中,鼓励学生的德育的内容进行理解,并把课本当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转化为自身的德育素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和思想品德,这样一来,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小学语文通过深入的解读课文,逐步的感受到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就是五位壮士的爱国精神以及勇敢牺牲的精神,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爱国情感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品质。

(四)注重言传身教,提升品德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实践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自身品德素养的具备,将决定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有着较强的向师性,如果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走在学习德育的前端,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2]。故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首先,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确保言行举止符合德育教育形象,同时要严于律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思想品德教育知识,如:德育的基本含义、性质、意义、原则以及目标等,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图书阅读或网络学习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渗透奠定基础;最后,教师要虚心请教,善于学习,通过观看其他班级的公开课找出自己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时存在的问题,并在查漏补缺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不仅是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陶冶情操的关键手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还要通过掌握语文知识精髓,引导其培养正确三观及道德素养。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良好性格和品行的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这是顺应新课改的教育指导方针,同时也推动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景玲.關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2):101-101.

[2]李睿.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探讨[J].文理导航,2021,3(15):25-25.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