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思政课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2-06-15 22:51汪丽萍
求知导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渗透策略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越来越突出。在初中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劳动教育在初中思政课中的有效渗透是目前思政教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在新时代初中思政课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进行了简单探究,希望能够为初中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思政课;劳动教育;渗透策略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初中思政课劳动教育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2021ZJY464)。

作者简介:汪丽萍(1975—),女,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教学研究室。

引 言

新时代中学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不但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而且要在其他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初中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蕴含着许多劳动教育元素。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劳动教育的优势,将劳动教育贯彻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一、对劳动教育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认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它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它是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活动落实的过程中,老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利用,带领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和探究,要着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个人体验和经历[1]。当然,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展之前,老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注重劳动教育目标的落实。老师要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与劳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劳动价值的重要性有深刻认知,以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劳动教育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认知。

以“丰富的社会生活”教学活动为例,教材在每一个单元中都设置了“探究与分享”模块,其中一个模块就展示了一位名叫小华的学生的日记。老师可以从这篇日记着手,引导学生对日记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对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劳动的辛苦有深刻感受和体会。还有一个模块是通过图片内容的展示,让学生思考自己平时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以此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创造是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的重要保障,不断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和理解。还有一个模块是通过图片的展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一谈怎样才能养成亲社会行为。老师可以围绕此话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劳动体验中逐渐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从而有效落实劳动教育目标。

老师在渗透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教材中设置的“探究与分享”模块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其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不断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此外,老师在引导学生参加劳动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分享,使其积极表达自己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不断升华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以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内容,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劳动元素,不断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老师要想实现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就需要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和应用,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老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对其包含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并筛选出其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和信息。同时,老师也可以发挥网络平台的价值和优势,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和劳动教育相关的课外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归纳、整合和总结,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入,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

以“親情之爱”教学活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将尊长爱幼、爱护亲人、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引入课堂,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传统美德不但是道德约束,而且是法定义务,进而让学生学会体谅父母的辛苦,平时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协助父母经营家庭,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和劳动意识。

再以“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活动为例,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前搜索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感人事例和历史上的典型故事,并将这些故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感知,促使学生深刻领悟劳动价值的真正意义,让学生对生命的可贵进行真实感知,增强学生的劳动创造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劳动创造实现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

三、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

由于当代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大部分初中生缺乏一定的劳动意识,更有甚者不尊重劳动者的付出,不能深刻体会劳动者的艰辛,没有意识到劳动的价值和作用[2]。基于此,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对劳动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认知,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老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既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也可以采用主题探究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在以上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老师要以劳动教育为契机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和优化,促使课堂教学发挥更好的育人作用。

以“让家更美好”教学活动为例,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问题一:作为家庭的成员,你会在家里积极主动地帮助家人做家务吗?问题二:在家里,你喜欢做的家务一般有哪些?问题三:通过做家务,你获得了怎样的体会和经历?学生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仅意识到了做家务的重要性,明白了做家务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有助于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还明白了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充分体会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劳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再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活动为例,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以下话题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你们认为国家的发展与谁有关系?你们能为国家发展贡献什么?”在这个话题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碰撞,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让学生明白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劳动创造。如此能够促进学生对劳动的价值进行深入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实现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准确把握。一方面,老师要确保案例与劳动教育内容相关联,课堂引入的案例数量不能过多,以免造成学生学习疲劳。老师要对案例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准确把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同时,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时代发展,考虑学生爱好,将劳动教育教学内容和案例有效关联起来,确保选择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教育价值。另一方面,老师要以案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和评判。老师不仅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案例生动地呈现出来,还要发挥案例的辅助教学作用,让学生在分析和评判案例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劳动意识,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从各个层面对劳动的价值进行深入剖析和认知,进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深刻地意识到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

此外,老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围绕劳动教育设置相关的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或者采用体验教学法,通过不同劳动环境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付出劳动的同时,感受劳动的乐趣,进而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开展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要想促进劳动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渗透,老师一方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这是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关键和难点。开展有效的劳动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劳动情感,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认知,同时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劳动技能[3]。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落实的过程中,老师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以“让家更美好”教学活动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学生布置以下实践作业:放学回家之后完成一项家务,并将完成家务的过程录制成视频分享到班级群中。学生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但得到了来自家人的鼓励和表扬,而且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和辛苦,从而学会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进而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此外,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在节假日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社区养老院以志愿者的身份帮助老人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陪老人聊天、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等,也可以到孤儿院陪孩子们玩游戏、帮孩子们擦洗玩具等。另外,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节假日与父母一起开展劳动,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田间干一些农活,如给农作物浇水施肥、清除田地里的杂草等。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深刻领悟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从而学会珍惜粮食,更加尊重劳动者,体谅劳动人民的辛苦。以上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心灵受到了一定的感触,还让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进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劳动对自己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在提升学生品质和素养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优化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五、建立完善的“教—學—考—评”体系,深化劳动教育的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但是很多学校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对劳动教育的渗透并没有高度重视,对劳动教育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这就导致劳动教育没有达到实质性的育人效果。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实现劳动教育在思政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必须要将劳动教育纳入考评体系,以增强学校和老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学校要对目前的思政课考评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在考评体系中提高劳动教育的比重,并且要在考试中增加劳动教育相关题目的比例。思政老师要通过开展综合评价活动,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关注,了解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准确掌握学生的劳动成果、参加劳动的态度以及参与劳动的次数,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将其汇总到劳动教育考核结果中,最后在学生的素质档案中进行有效登记,日后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和老师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强化劳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从而不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促进劳动教育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初中思政课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一方面需要老师对劳动教育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认知;另一方面需要老师对教材中蕴含的劳动元素进行深度挖掘,不断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同时,老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还要开展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建立完善的教学考评体系,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深化劳动教育的改革,促进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从而实现初中思政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魏奇.劳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4):173-174.

徐永辉.思政课与劳动教育一体化设计探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1(4):13-16.

刘思姚.劳动教育融入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基于一所农村初中的调查研究[J].新智慧,2021(7):55-57.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渗透策略新时代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