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

2022-06-15 00:09陈静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4期
关键词:长征精神红色文化课堂教学

陈静

摘要:红色文化是流淌着中华民族情愫的革命文化,它诞生于革命战争时期,承载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以《老山界》一课教学为例,阐释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引领学生追寻、守护、传承红色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关键词:红色文化 长征精神 课堂教学

红色文化诞生于革命战争时期,承载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培养学生牢记使命、不怕困难、顾全大局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收集、整理、运用好教材中、课堂外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体会到当下学习时光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勤奋学习,更加热爱生活。本文以《老山界》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如何在红色文化教学中弘扬长征精神,培养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的情怀。

一、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的设置

七年级学生对身边的世界有初步的认识,对课文的情感基调、主旨思想等也有了自己的见解。然而,他们缺少冒险精神、挫折教育,不知道逆境教育的意义,更不懂得经历风雨对个人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笔者通过研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去追寻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

《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的代表作品之一,记叙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颂扬了红军战士不畏艰辛、乐观向上的精神。课文教学目标分三个层面:第一,梳理战士们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第二,品读文中精彩的语段,体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感悟文章所表达的长征精神,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二、基于红色文化的《老山界》教学实践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内容理解和品读赏析上。下面将具体教学过程呈现出来。

(一)抓住“难”字理解文章

1.学生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一句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讨论、明确: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有人物、事件、结果)

2.聚焦课文,品读“难翻”。

请学生品读文章,找出体现老山界“难翻”的语句。

讨论,提炼出老山界的“难”: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3.如此“难翻”的老山界,红军战士靠什么翻越的呢?试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做批注,写感受。

【屏显】课文第22段

引导学生品读此段,从修辞中认识到红军将士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学生朗读,读出比喻部分的庄严肃穆,读出排比句后的沉静悠然。

……

通过品读语句,学生充分认识到红军靠乐观坚强、团结互助、不怕困难等精神品质征服了老山界。

此教学过程,学生从文字中客观真实地体会到了长征精神。

(二)探究细节描写

1.品读老山界的特点——“之”字路上的火把。

【屏显】课文第12段、第18段

请大家边读边圈画出能够体现老山界特点的关键性语句。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这两段文字写到了两处不同的“之”字形:一处是“之”字形的火把,一处是“之”字形的山路。

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当你看到峭壁上排成“之”字形的火把,你会想到什么呢?

可能你会想到一路的火把像一条蜿蜒的火龙,正摇着头摆着尾向高空奔去。

通过想象,学生感受到一个“之”字写出了火把和山路的形态,以及山路的曲折。

师:下面我们看一看本段是如何描写的?

“许多‘之字形”,说明不是一处,而是一个“之”字接着一个“之”字,体现出山路的蜿蜒和曲折。“许多”两个字,写出了人数之多。

接着看下一处,说明火把的位置很高,接近星空,从而写出了山的高耸。

分析这两句中关键性的词语,我们了解了老山界曲折和高耸的特点。

通过对关键性语句的分析,我们读出了老山界陡峭和险峻的特点。可是当作者看到这样的老山界时,他由衷地发出赞叹——“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表现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顽强乐观的意志。

2.品析人物的语言、心理特点——“之”字路上的勇士。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这悬崖峭壁上,周围一片黑寂,只能看到脚底下举着火把的人的脸,你的感受如何呢?(紧张恐惧到了极点,甚至浑身颤抖、哆嗦)

老师也有着这样的感受,可是文中的红军战士,当他们知道这座山是怎样艰险的时候,他们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从文中找出原句。

“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作者运用语言和神态来描写红军战士的群像。老师将这组句子进行了变化,现在大家来比较这两组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先来读一读,比一比。读之前,注意不同句式朗读的语调是不同的。感叹句语气要逐渐上扬,陈述句语气应该平实。

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不要掉队。”

“不要落后做乌龟。”

“我们顶着天。”

大家听了,笑起来。

想一想:这两组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追寻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2022年5月中第14期(总第114期)通过对比朗读,我们能够感受到感叹句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表现出红军战士的团结友爱和豪迈之情。一声声呐喊就是一声声鼓励。“哈哈地笑起来”是他们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

3.品析环境描写——“之”字路上的露宿。

【屏显】课文第22段

下面我们来品一品这段中的环境描写。大家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思考:①以动衬静②体会感情③抒情方式④写景顺序⑤修辞手法⑥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也可以以此为参考,进行创造性批注。

例如:以动写静。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谈话的声音,和耳朵里不可捉摸的声响。这种声音,起到反衬作用,突出了环境的寂静。

体会情感。在如此恶劣艰苦的环境下,红军战士却能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唯有内心镇定和樂观方能做到。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作者对红军战士崇高精神品质的赞扬。

抒情方式。回顾《黄河颂》,在颂黄河部分,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黄河的赞颂之情。而本文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对红军战士的赞扬和崇敬之情,是将这种情感渗透在叙事和描写之中。本文主要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

课堂小结时,笔者和学生一起回顾了八十多年前的长征路谱写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重温了历久弥新的长征精神。

以上是笔者教学《老山界》的课堂实践,主旨是追寻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以期为广大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建议和参考。课堂教学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学生学情,贴合教学实际。因此,要充分钻研挖掘教材,设计好课堂教学过程,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实到位。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

责任编辑:黄大灿C676E7EA-DF48-46B3-ADBA-CD51E9392430

猜你喜欢
长征精神红色文化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