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研究

2022-06-15 00:26刘镇瑞罗盛生于宛玉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刘镇瑞 罗盛生 于宛玉

摘 要: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有其内在的逻辑,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接续和提升。同时每个地方的发展条件和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所以各地乡村振兴的路径也各有不同。通过研究甘南地区精准扶贫的经验及从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从组织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三个方面总结出甘南地区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具体路径。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5-0025-03

对于农业农村而言,怎么样能够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最关键的还是要取决于乡村振兴的实际效果。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任务圆满结束,而且获得了颇为傲人的成绩和效果。但是鉴于贫困问题不进则退具有一定的长效性,所以作为脱贫攻坚的接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依旧是重点。

一、甘南地区从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一)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2020年之前,对于贫困地区而言,脱贫攻坚任务势在必行,其中精准扶贫则成为攻坚脱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就是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对致贫因子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消除各项因子在其中的负面作用从而帮助主体消除绝对贫困;乡村振兴则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顺应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动与发展,构建完善农村发展系统的机制和模式,进而确保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不难看出,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层面十分契合,前者是后者得以实现的前提,而后者则为前提提供了保障与支持。甘南地区由于地处西部交通不便且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甘南地区推动经济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任务异常艰巨,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之一。2013年,甘南地区贫困人口登记有17.12万,贫困发生率高达30.43%,建档立卡贫困村有309个。现在甘南地区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状态,309个村庄已经撤销贫困头衔,整个地区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脱贫任务。甘南地区的整体脱贫过程中,当地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补充和完善、群众得到实惠的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素质,这些发展成果成为甘南地区乡村振兴的基础,使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二)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接续和提升

将脱贫攻坚作为乡村发展的目标和前提,才能充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行,让基层地区的发展活力得以提升,让人民共同致富。甘南地区的精准扶贫并不是只为完成指标的形式工作,而是在帮助人民战胜绝对贫困,并且为之后的乡村振兴战略打基础。甘南地区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便着力布局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绿色实践在全州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构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区以伤筋动骨之痛求脱胎换骨之变。同时,大胆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新模式,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农村发展相结合,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在战胜贫困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环境质量,极大地改变了当地农业农村的生產生活方式促进其现代化。在进行精准扶贫中,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而是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以生态保护作为立州之本的绿色发展道路。在精准扶贫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依然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是精准扶贫的接续和提升。

二、甘南地区精准扶贫的基本经验和当下面临的困境

(一)甘南地区精准扶贫的基本经验

1.注重环境整治工作。做好生态文明工作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挖掘美丽生态的价值。甘南地区有其独特的自然风景,有“甘肃后花园”之美誉,其美丽且独特的生态风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为甘南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甘南地区先后为保护美丽的生态环境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同时建设了一大批的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有计划分批次地打造和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及生态园,注重绿色清洁无污染的环境、创立“九色甘南香巴拉”特色品牌,力求打造各式各样的风光美景,力求做到“一家一景、一户一韵”。

2.创新和发展新型农牧业。甘南地区过去的经济发展的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来源多为放畜牧,因此该地区近几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创新变革,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强化农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农牧业与农家乐形式、特色有机食品、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促进产品销售和旅游推广。这样不仅只是局限农牧业的发展,也能够带动周边产业,促使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由单一向多元转化,达到“1+1>2”的效果。

3.重视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力量。脱贫攻坚需要依靠群众的积极性来建设农牧村,不调动农牧民来建设乡村是行不通的,因此要突出农牧民的主体性,发挥农牧民这个主体力量,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中去。“甘南地区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农牧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农牧党员代表的先锋引领作用,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1]通过党委统一领导、甘南各地区的政府主导、农牧民为主体等方面的努力下,吸引农牧村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注重保护农牧民的各方面权益激发主体积极性,激发出农牧村经济发展活力。

(二)甘南地区当下面临的困境

1.教育水平、劳动者素质相对不高。甘南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加上有些农牧民经济上的限制导致甘南地区农牧民教育普及率相对较低,部分农牧民的文化水平相对不高,不利于新的信息化、机械化、专业化、组织化的生产生活推广和普及,农牧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受阻。大多数农牧户依旧是以家庭生产为主,致使物质资料不够集中,缺乏专业指导培训,生产效率还不够高。“农牧民的生产基本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使得当地难以实现组织化生产与产业升级,导致其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2]因此可以说对于新兴技术的运用,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现代化的生产等方面都将是接下来需要重点考虑的几个难题,这不仅需要提高教育水平,组织专业培训人员和技术人员,还需要政府在政策宣传上加大力度,给予适当补贴。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对甘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但是根据一些学者的调查,过去有极个别的甘南偏僻农村区域在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道路交通、网络信息、卫生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较为落后,人民生活极为不便,这对发展农牧地区经济、提高农牧地区农民生活水平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甘南地区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甘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结构,促进甘南地区农牧民经济发展,改善甘南地区农牧民在吃、喝、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水平,增强农牧民的幸福感。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甘南地区处在黄河和长江的上游区域,是我国重点的预防保护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特殊的地理区位、气候条件从而导致它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修复,且影响是较大的[3]。生态保护对于甘南地区尤为重要,甘南地区依靠美丽的生态环境获得经济收益,一旦遭到破坏对甘南地区而言将是极大的损失。目前甘南地区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一些农牧地区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科学处理好保护生态和短期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对草场植被和水资源等相关环境方面的保护。因此,加强农民的生态意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管控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三、从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以组织振兴作为甘南地区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的保障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要靠体制机制来保障。在中国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决定性进展,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和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4]。在研究从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时同样如此,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和体制机制的建设及创新。甘南地区基层基础薄弱,因此健全抓乡促村机制应通过党的组织建设,引领甘南地区基层乡村振兴的机制建设。

1.健全乡村振兴组织机制。于2021年6月2日挂牌成立的甘南州乡村振兴局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任务,明确其职能定位,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自成立至今有效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并牵头抓好农村社会事业、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等工作。同时以党建品牌创建为契机,精心打造了达拉乡高吉村“红帆领航”等一批党建品牌示范点,进一步完善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这些都为甘南州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促进党建工作与乡村治理紧密结合。甘南地区将党组织书记落实乡村振兴工作责任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压紧压实责任体系,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把乡村振兴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通过创新机制,将党员领导干部融入基础,让他们真正了解人民需要什么,发展需要什么,将党的基层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农村发展优势。

(二)以产业振兴作为甘南地区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的基础

甘南地区的产业振兴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振兴,一是农牧业,是甘南地区的传统产业;二是特色旅游业,是甘南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将这二者相结合并不断现代化是甘南地区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

1.利用特色产业,促进农牧业产业升级。对于畜牧业,甘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段,有广袤的草原,并且海拔、气温、日照时间和气候均适合大规模的畜牧业生产。同时,甘南地区本就有一定产业基础但有些薄弱,甘南地区围绕打造“中国牦牛乳都”持续发力,通过构建生产组织体系,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推动农牧产业聚集形成规模产生品牌效应。在种植业方面,全面推行全域无化肥,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同时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特色种植业的规模化品牌化,使得高原夏菜、羊肚菌等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对于个体农民,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提高年产量,增强农场的经营效益从根本上提高农牧民收入。

2.利用生态优势,做强特色旅游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下,甘南地区旅游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域无垃圾成为吸引游客前往旅游的特色亮点。生态环境优化后甘南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也随之提高,可以接待更多游客。同时,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当地农牧民的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旅游载客量也随之提升,旅游业潜力巨大。甘南地区通过利用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和专业旅游村,使得农牧业与乡村旅游业相融合,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打造文化旅游标杆村、休闲牧业、星级牧家乐和乡村旅游精品。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提高甘南地区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以未遭破坏的优质旅游环境为主题再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与红色文化,形成甘南特色旅游品牌。

(三)以生态振兴作为甘南地区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的支撑

1.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甘南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甘南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提升甘南黄河上游生态功能。整合并优化自然保护地,建立若尔盖—黄河首曲国家公园,试点合作美仁、玛曲阿万仓两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尝试构建出全球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1 9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为节点形成一张覆盖整个地区的生态治理与保护的大网,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优化农牧村人民居住环境。

2.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是生态振兴的重要途径。生态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不可能发展出良好的生态产业,发展良好的生态产业大多会出现在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同样,发展良好的生态产业也会促进当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这二者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甘南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其积累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以特色生态旅游业和现代生态农牧业为核心的生态产业,加速构建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同时发展以节能环保、新能源、中藏医药、数据信息、通道物流等其他新兴产业作为补充。将生态优勢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在取得一定经济优势后反哺生态建设。通过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为甘南地区的生态振兴打下经济基础,真正形成经济与生态的稳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会兰.乡村振兴战略下甘南藏区实践探索[J].住宅产业,2018,(7):13-17.

[2]  曹梦兰,田洋,罗进祥,胡梦霞,何奕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牧民增收问题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

[3]  王海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的互动逻辑及路径选择——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例[J].社科纵横,2019,(12).

[4]  高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逻辑关系及政策安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