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教育的思考

2022-06-15 14:25郭慧芬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郭慧芬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日益增多与不断成熟,以及语文学科自身不断深入改革的需要,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更好、更有效地融合,成为语文教师不可避免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通过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教育的思考,探寻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语文综合性学习三方面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融合教育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时空界限,也为教学实践打开了新的空间。它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感官协调参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加大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融合,要有效融合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有效融合为学生搭建起理解、感悟、交流的平台,有效融合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等,就必须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契合点,使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始终为语文教学服务。

(一)用音乐为朗读润色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经典形式之一,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和档次。在朗读教学中,用优美的音乐为朗读润色,配上图片或动画,使语文课堂成为“声情并茂、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平台。例如,笔者曾经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录制《燕子》和《童年的水墨画》等朗读材料,不仅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而且能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二)创设情境,增强感染力

网络音频、视频资源十分丰富,语文教师可以搜集丰富、适切的网络资源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和触发点。网络上有很多公益广告小而巧,如《孝当先》,贴近生活、贴近人情,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也有利用名著影视剧片段,能以点带面,开启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热爱经典名著的大门。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猴王出世》的教学中,师生可以一起观看电视剧《西游记》的片段,让学生通过电视剧了解人物的特点,籍此机会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学生在电视剧片段的引导下,怀着好奇心和对人物的进一步了解,走进《西游记》的名著阅读中。

(三)巧用微课,突出重难点

微课作为现如今高效课堂的新兴工具,它以短小精悍、可存储和在线播放的特点,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如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笔者采用读写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二自然段对荷花的描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植物特点写一段话,并尝试运用排比、比喻等写法,初步练习仿写,这对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课文中的重难点,笔者将“如何抓住植物特点来仿写课文”主题制作成微课,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以图文并茂、生动具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外阅读相融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进、利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把这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或作为学习前的准备,或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或作为学习的拓展延伸,等等。

(一)前置性阅读,为学习课文未雨绸缪

有些课文,常常会涉及许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这些课外知识也正是学生非常感兴趣、想要了解的知识。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可以为学习课文内容提前做充分的准备。如上三年级《花钟》一课,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收集有关花开放时间的资料。在课堂交流中,学生能各抒己见,了解到书本上没有提及的知识,从而更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欲望,对学习课文起到非常好的铺垫作用。

(二)课堂补充性阅读,让理解课文如虎添翼

对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难点或关键之处的教学,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很累,却收效甚微。如果在课文难点或关键处出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性阅读材料,在文本和学生理解之间搭一座桥,就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如教学课文《老人与海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感人情怀,笔者通过对文章一些关键语句的解读“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引导学生从三个“褪色”中充分感受到老人的勤俭。同时及时补充老人的相关资料,弥补学生对老人生活了解的空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为海鸥着想的爱。

(三)课后拓展性阅读,为深入学习添枝加叶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知识积累,也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感情,帮助学生养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拓展阅读的习惯。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故事主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需要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筆者在带领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设立一个论坛,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声的“乐园”。有一位学生在该论坛中发表了一篇《我看盗铃者》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师生对这篇帖子或点赞或反驳,以多元化的方式交流,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相融合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之前,自己查阅资料,进行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扩大数据收集量

信息技术凭借自身强大的网络优势,能够收集更多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信息量,充分地开发语文资源。例如:利用课件或现成的教学软件,在中年级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展”“我知道的名人(伟人)成长的故事”“我喜欢的童话”,高年级开展“我的生活启示录”“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前,学生可以上网自行查找资料,也可以和小组成员合作查找收集资料,做好活动准备。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合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運用信息技术,透彻数据分析

学生可以利用相关信息平台,将收集到的综合实践数据以图片、文字、统计表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大家更清楚数据的纵横联系,进一步透彻地分析、整理收集到的数据,进而解决问题,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从而弥补以往学习容易流于表面的不足。

如开展“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在活动前,学生围绕主题,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接着,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表格形式,把从春节开始到除夕的所有节日信息、相关活动等内容按顺序排列,制成表格等。学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其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及提升。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交流效果

在综合性学习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参与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在开展“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自选主持人,模拟电视节目,进行有关汉字知识的问答。学生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汉字故事、汉字的演变等。学生在享受现代信息技术给自己带来学习语文的快乐的同时,充分发挥、锻炼和提高了自己应用现代技术的实践和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融合是语文课堂改革的需要,教师要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语文文本特点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处理好信息技术运用和课堂讲解的关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信息技术的辅助手段这三者的关系,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到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中,优化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志芳.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3(61).

[2]王贤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11).

[3]王丹.再谈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下),2019(08).

[4]李野.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

[5]陈君涛,展金梅,陈焕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1.

[6]周洪宇.中国教育黄皮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