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干预结合局部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及心理情绪的影响

2022-06-15 02:34韩浴阳张余李湘
河北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脑血管

韩浴阳 张余 李湘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因素临床上常见有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血管炎等。临床表现为难以忍受的突发性头痛,部分表现为上颈段为进行性疼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伴随癫痫。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较多,如再出血、脑血管痉挛或脑积水等,具有发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患者治疗期间,配合术前、术后护理服务能及时处理或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生命危险,提升患者治愈程度的同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符合现代医学护理理念,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及康复期[1-3]。知信行干预作为一种改变健康行为的常用干预模式,指患者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背景下,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且正确地态度及信念,促使其转变为行动,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4]。本次研究分析行局部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应用知信行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2月至2020年5月我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20,给予常规干预+局部亚低温)与观察组(n=20,知信行干预+局部亚低温)。参照组男9例,女11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2.25±4.75)岁;病程3~25 d,平均(16.45±1.08)d;文化程度初中7例,高中及以上13例。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3.12±4.84)岁;病程3~26 d,平均(16.51±1.10)d;文化程度:初中5例,高中及以上15例。2组病例年龄(t=0.574,P=0.570)、病程(t=0.174,P=0.863)等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无心理疾病者或精神疾病者;无免疫性疾病者或感染性疾病者;首次接受经颅多普勒检查在发病48 h内展开;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合并症。

1.2.2 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者;神经功能缺损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心力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病时出现感染、发热的症状;诊断为创伤性、血液性或是肿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耳部存在局部病变者。

1.3 方法 入组40例患者均接受局部亚低温干预,具体操作:使用医用智能亚低温治疗仪实现控制性降温,协助患者将其头部放置于冰帽中,让其颅脑温度达到34~36℃,连续治疗72 h,治疗后常温复温。

1.3.1 参照组在干预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放松心态面对治疗,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根据医嘱完成相关干预。

1.3.2 观察组则在局部亚低温干预过程中联合知信行干预,具体实施内容:①知识维度:患者在治疗及康复期间,根据自身疾病认知能力、文化程度等展开针对性健康宣教,结合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特点及康复注意事项展开多形式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知;介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见并发症及康复方法,强调康复对预后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对坚持治疗认知能力。②态度维度:重视对患者态度的引导,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同时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协助患者制定符合实际的康复计划,针对老年患者应多观察其性格特点,促使患者意识到遵医嘱的重要性,对不合理操作或操作困难的地方加以改正。③行为维度:要求每项护理干预都应落在实处,医护人员及家属起到督促和鼓励的作用,记录和监督患者行为变化,若患者未能按照护理计划完成对应护理,应认真分析原因并加以改进。饮食方面坚持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纤维等饮食,保持大便畅通,避免发生便秘,预防出血。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需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将痰液及时排出,为患者轻轻叩击胸部、背部,有利于痰液移动,诱导痰液顺利咳出,避免发生剧烈咳嗽诱发脑出血。对于需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注意定期给予穴位按摩及翻身,避免压疮或感染。

1.4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康复效果:参考Hunt-Hess评级法对护理效果展开评估,包括Ⅰ~Ⅳ级,等级越高说明临床症状越明显。(2)分析2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分越高说明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3)评估2组心理情绪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6]及抑郁自评量表(SDS)[7]分析,均采取1~4分评分法,其中1分提示很少出现;2分表示偶尔发生;3分表示经常发生;4分表示一直发生。评分越高提示焦虑、抑郁心理情绪越明显。(4)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如脑血管痉挛、脑积水或再出血等。

2 结果

2.1 2组康复效果比较 干预前后,2组Hunt-Hess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发现,2组Hunt-Hess评级虽有所减轻,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康复效果比较 n=20,例(%)

2.2 2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提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提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2.3 2组心理情绪状态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心理情绪状态比较 n=20,分,

2.4 2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脑痉挛、脑积水、再出血、心律失常)发生率10.00%(2/20)较参照组40.00%(8/2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20,例(%)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先天性粟粒样动脉瘤破裂,出血部位危险,出血后容易造成脑内组织或神经与血管相粘连,极易发生合并各类危险性较高的并发症,因此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差。有文献显示,20%的患者极易合并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病死率较高;约20%的患者发生脑积血,发病年龄不限,主要发于青壮年[8]。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主要采取开颅夹闭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但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效果有限。文献提示,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还可以保护脑组织损伤,减少感染发生率[9-13]。但常规护理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大部分患者发病突然,不良情绪较多,影响治疗与恢复。

知信行干预是通过传达正确的健康知识及信念后,促使患者执行健康行为,有利于恢复。有研究中提示,在护理过程中应用知信行干预能提升患者认知水平,进而加强其自信心,减轻患者不良情绪[14]。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可见,2组患者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这可能是由于观察组患者通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知识温度的提升及态度的转变,意识到自身情绪对疾病恢复的影响,临床依从性提升。干预后发现,2组Hunt-Hess评级虽有所减轻,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具有深度低温的作用,不良反应少。对于缺血的脑组织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降低脑代谢率,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脑水肿及颅内压,有效抑制神经元凋亡[15,16]。2组患者均接受局部亚低温干预,症状均有所缓解。另外,观察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提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较参照组40.00%低(P<0.05)。可见知信行干预联合局部亚低温能可从心理及生理上让患者感受到舒适。知信行干预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转变患者认知后,引导患者接受相关护理,坚定康复的信念,将不良状况降低至最低,以此长期避免发生该类并发症。

综上所述,知信行干预结合局部亚低温能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有益于其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脑血管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剧烈头痛?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