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双减”政策 倡导提质增效

2022-06-17 23:35程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双减政策数学课堂

程云

【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双减”政策对数学教学的要求,直接表明研究基点;其次,概述了践行“双减”政策的教育价值,展示了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详细论述了提质增效是践行“双减”政策的必由之路.笔者从借助翻转教学设置更高的探究起点、借助主体教学优化探究过程以及借助电化教学助力主体成长等方面,进行“双减”政策下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提质增效;数学课堂;初中生

“双减”政策的出台使教师不得不更改过去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模式,开拓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努力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以此减少初中生的课业负担,为初中生提供更多的课下自主时间.因此,教师就不得不重新审视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圆满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这样,提质增效就成为教师开发课堂潜能、践行“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也能促进质量意识与效益意识在数学课堂上的贯彻执行.

一、“双减”政策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减少初中生课下完成的作业数量,为初中生的自主学习、体育锻炼、快乐生活提供非常必要的时间保障和活动空间.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能再将课下时间作为初中生进行知识巩固、能力训练的主要时间,而要将全部教学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之中,提升数学课堂的质量.由此可见,要想在初中生进行知识巩固、能力训练、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在活动时间减少的情况下完成预定任务,提质增效就必然成为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不二选择,只有切实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初中生的课下减负才能实现.

二、践行“双减”政策的教育价值

首先,践行“双减”政策能够为初中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由活动空间,此举非常有助于初中生自主进行个人感兴趣的探究行为和课外活动.践行“双减”政策还有助于初中生认知兴趣、探究动机和发展意识的持续提升,更有助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思维习惯与交流习惯,助力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其次,践行“双减”政策会压缩教师进行知识巩固的课下时间,帮助教师将教学视线从课下转移到课上,全心全意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摒弃“课上损失课下补”的落后思维与低效做法.因此,“双减”政策还能够直接推动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再优化、再拓展和再创新,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为初中生带来益处.

最后,践行“双减”政策是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共同趋向,教师不能依赖“课上损失课下补”这一教学陋习去进行新时期的教学工作.数学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主动摒弃陈规陋习和低效行为,努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与高效性,为数学课堂的科学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与驱动力.

三、提质增效是践行“双减”政策的必由之路

提质增效已经成为践行“双减”政策、优化数学课堂、助力初中生快乐成长的必然选择,自然就成为教师重新设计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实现途径.

(一)借助翻转教学设置更高的探究起点

翻转教学是一种师生易位、变客为主、激活生命、释放潜能、展现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初中生的课下自主学习与课上合作探究,以此帮助初中生成为数学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是数学课堂的设计者、实施者与创新者,初中生是数学课堂的认知者、合作者与发展者,因而教师要科学创设翻转教学,合理设定翻转教学的实施过程、环节规划、活动内容与目标导引.教师要借助翻转教学积极为初中生设置更高的探究起点,优化初中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引导初中生开开心心地成为数学课堂的认知主人.

1.保质保量地开展课下自主学习活动

教师践行“双减”政策,并不意味着一点儿课下作业也不留,而是将初中生课下进行数学认知和信息积累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宝贵的20分钟时间进行翻转教学,为初中生设计出有目的、有过程、有辅助、有效果的课下自主学习活动,以此为初中生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设置更高的认知起点.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轴对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小学时期已经接触过较为简单的“轴对称”知识,自然对轴对称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认知任务作为翻转教学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立足已有的知识基础,在课下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对称点的具体定义,以及对称图形的基本画法,尤其要掌握对称点之间的连线与对称轴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此为学生的后续课堂认知积累足够多的探究信息.学生在课下能够凭借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完成教师预设的探究任务,并获得良好的感知效果,这自然能为学生的课堂认知提供更高起点.

2.齐心协力地优化课上合作探究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操控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而是成为初中生课堂认知、信息交流、合作探究的关注者和促进者.而初中生就会在积极参与、主动表现、自觉交流、互助成长中开开心心地成为课堂认知主人.优化课上探究活动,充分激发出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生命活力,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较高的认知起点,也能够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轴对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对称点的具体定义以及对称图形的基本画法,并且能够在课堂交流中尽情展示自己的认知成果.每一个学生针对共同认知任务的主体感知效果并不一样,因此,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非常有助于主体认知效果的共同提高.另外,教师看到学生已经较为熟悉“对称图形”了,就可以在课堂交流中为初中生提供“平移图形”,通过“平移图形”来检验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知情况,并在甄别“平移图形”和“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再次帮助学生加强对“对称图形”的理解.

(二)借助主體教学优化探究过程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实施翻转教学,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任务驱动等课堂活动,借助初中生的活力实现提质增效和践行“双减”政策.初中生已经具有较高的主体认知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也能够将个人智慧有效地融入集体智慧之中,借此释放出强大的团队合作力,真正实现初中生的合作探究、友好交流、互助成长与快乐发展.因此,主体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发展潜能,借助初中生良好的认知兴趣、探究热情、参与意识、表现欲望与求知动机催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实现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认知效果大幅度提升的目标,为课下学生的快乐活动提供更多的开展时间.

1.通过小组合作开展主体教学

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力、理解力、合作力和交流力,因而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聚合初中生的智慧,以此实现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小组合作活动能够通过教师的“淡出”而减少初中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觉交流和高效成长.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第十一单元第一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为各学习小组设定探究任务:第一,如何推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二,如何推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教师也可以将两个探究任务分别安排给不同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其次,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分别派出代表来展示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最后,教师还要让学生立足于本组探究任务去考虑其与另一个探究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似性,以此引导各学习小组达到“殊途同归”的认知效果.这样,学生既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了组内探究,又进行了组外拓展.这一教学环节非常有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较高认知效果,达到提质增效的设计目的.

2.通过集体讨论开展主体教学

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辨析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因而教师可以开放数学课堂,实现初中生之间的畅所欲言、多维交流和深度探究.这样,初中生的个人认知成果能够成为他人课堂认知的辅助信息和灵感启迪,自然能够创设出高效的交流氛围,使主体认知经历探究过程,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本节内容共有四大全等判定定理:SSS、SAS、ASA和AAS,探究内容非常多,而且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推理过程非常严苛,具有明确的规定,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攻克三角形全等判定叙述过程这一严谨程序,提醒学生注意全等条件的列举次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全等条件叙述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逐个对“SSS、SAS、ASA和AAS”进行集体探究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良好交流氛围中互帮互助、快乐成长.在学生集体讨论如何使用“SSS、SAS、ASA和AAS”四大定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再次严格要求全等条件的叙述过程,使学生逐渐养成严谨、有序、合理的论证习惯.

(三)借助电化教学助力主体成长

教师在借助提质增效践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加强初中生的主体认知,还要善于借助电化教学直接优化初中生的认知环境与探究过程.电化教学拥有声光电三维信息刺激元素,能够给予初中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心理冲击与情感体验,能够使初中生进入大脑兴奋、情绪激动与精神饱满的状态之中,从而能够提升初中生的数学认知状态与认知能力.电化教学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科技性和趣味性,因而特别容易激发初中生的认知兴趣、探究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初中生发挥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与生命发展潜能,从而能够为提质增效提供强大的主体支持与智力保障.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勾股定理”的公式虽然非常简单好用,但“勾股定理”的判定原理却具有一定的认知难度.而且,教材中还列举了多种“勾股定理”的判定方法,这让学生觉得更加糊涂了.因此,教师可以进行电化教学,借助电子白板直观展现“勾股定理”的判定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勾股定理”是如何循序渐进地推理出来的,借助电子白板的直观展示和动画形式有效降低学生在数学认知过程中的认知难度,实现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电化教学通过将抽象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与科学推理过程一一具化展示,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认知效果,还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与推理能力.

(四)借助对分教学实现高效认知

在对分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个人对教学内容的主观认知结果简略地表述出来,带领初中生简要地了解一下本节课的重点探究内容,然后,初中生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实现深度学习与高效发展.其次,教师要在对分教学中为初中生设定一个主体认知、合作探究与互助成长的学习起点,使初中生对此有一个大略认识,以此拉开初中生集体认知、友好交流、共同成长的序幕.最后,教师在课堂小结中将个人认知结果与初中生的集体探究结果进行整合,并将整合结果传递给初中生,从而让学生有效夯实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开阔知识视野,提升数学素养,实现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分教学中首先为学生简要讲述“等腰三角形”的重点知识,如“两边相等”“两腰相等”“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三线合一”等.教师在知识讲解过程中要采用“蜻蜓点水”的讲解方式,各个知识点都“点到为止”,不进行深究,为学生后续的知识验证、合作探究、深度学习预留下足够大的探究空间.接下来,学生就会轻松地完成“两边相等”与“两腰相等”这两个探究任务.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等腰三角形的独特之处,也就是“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三线合一”.最后,学生就可以灵活利用过去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去依次解决上述问题,借助集体智慧提升认知效果.

(五)借助支架教学实现提质增效

支架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先为初中生解决一个教学难点,帮助初中生扫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的认知障碍,保证初中生非常顺畅地开展后续的课堂交流、互助成长活动.因此,教师的难点突破就为初中生创设了一个教学支点或认知支点,以此助力初中生进行知识验证、能力训练、实践探究与素养发展.可见,找到教学支点是支架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师教学智慧、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更是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助力.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平行线及其判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平行线及其判定”主要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以及“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三个定理.因此,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详细讲解如何验证“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定理,并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种“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平行线判定定理,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验证后面两个判定定理的正确性,以此实现学生对另外两个判定定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师对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演示过程就是教师为助力学生科学认知、高效成长寻找的“认知支点”,这一支点能够为学生的后续认知提供强大的支持力与指导力.

结 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数学课堂新时代的到来,也预示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与时代创新.“双减”政策的出台也对数学课堂提出了新要求、新思维和新目标,因而也推动着数学教学打开新视野,开创新方法.因此,教师要立足課堂教学,积极探究翻转教学、主体教学、电化教学、对分教学的科学实施途径,并以此作为提质增效的切入点,切实践行“双减”政策,为初中生的知识积累、习惯养成、能力训练和素质发展创设一个最优的平台,助力初中生早日成才.

【参考文献】

[1]周继强.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7): 154-155.

[2]杨建生.整体性教学:初中数学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J].中学数学,2018(16): 37-39.

[3]李天珍.探索初中数学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J].新智慧,2020(14): 72.

[4]甘胜平.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数学,2012(2): 44.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双减政策数学课堂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