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协同在线 赋能山区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2022-06-17 14:55郭春梅张学虎李俊贤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师实验学校

郭春梅 张学虎 李俊贤

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山区寄宿制学校,坐落在密云水库东北岸,一校五址,下辖2所完小及幼儿园,现有学生715人,幼儿365人,教职工175人。多年来,学校在“求真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推进信息化环境建设,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校园硬件的升级改造,有效地推进了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等深远意义[1]。随着国家、市区等一系列关于教育信息化文件的出台,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基本方向。

我们的现实问题

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取得了相对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仍有如下一些现实条件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1.不可逆转的空间距离

学校一校五址,其中小学部包括中心小学本部、东庄禾小学、桑园小学三个校区。从空间距离上来说,东庄禾小学距离中心小学近20公里,桑园小学也有近5公里。集中的教育教学研究极为不便,客观上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尤其在课后服务的供给上,由于距离和交通的不便,艺术、科技等优质课程师资输入有一定困难。

2.不够均衡的师资配置

从学校自身来说,师资配备不够均衡。虽然学校多年来坚持教师镇域内轮岗交流,但是由于东庄禾、桑园两所学校生源数量限制,教师的流动也不能形成规模。由于规模小,教师少,很难形成浓烈的教学研究氛围。有的教师身兼几个学科,或多或少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够全面、充分。

怎样在学校内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何让更多优秀教师的能量释放出来,让更多的师生走进他们的课堂教学,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1年3月,我校有幸成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密云区实验学校成员,并率先开展“双师课堂”的实验研究。基于学校现有师资配备、光纤网络及录课室环境,在中心小学现有的精品录课室基础之上,整合下属两所完小(东庄禾小学和桑园小学)原有视频会议设备,进行软件、硬件的升级改造,在三所学校各搭建一个音视频互动的环境,实现了教师学生的课堂交互。自此,我校开始了“双师课堂”构建农村一校多址协同教学模式的实验。

我们的实践探索

转眼间,“双师课堂”实验已经开展近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在实验中边摸索建设、边实验探索、边反思改进,一步步向我们期待的愿景迈近,同时在实践中也获得了一些体验和感悟。

1.顶层设计,立足于长远谋划

“双师课堂”的优势是基于优质资源丰富教育供给,将传统单师授课模式变革为名师团队支持下的新型教学场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优质资源均衡[2]。

为此,学校先后6次召开相关干部、骨干教师参加的培训研讨会,了解双师,有效研究。并且广泛征求学科教师、完小教师的意见,最终形成了“114多双师课堂”运行机制。

树立一个理念:思想引领,系统推进,融合创新,智慧发展。

申报一个课题:“双师课堂”构建农村一校多址协同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的介入会不断改变“双师”教学的行为、状态和习惯,不断提升教师的品质、水平和境界。学校将实验以课题的方式在区规划办立项,所有参与实验的教师都是课题研究成员。这样一来,我们的实验就更为规范、科学,更多的教师开展关于“双师教学”的多层次实践,以课题引领实验,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实例与相应的对策。

遵循四个结合:一是科学分析与找准方向相结合(目标定位角度);二是系统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实践步骤角度);三是制度推动与持续探究相结合(实际应用角度);四是现实应用与发展提高相结合(使用效果角度)。

开发多种路径:单学科指向多学科,优秀教师指向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指向融合其他,镇域内指向镇域外。

2.骨干试水,重点解决建设应用问题

“双师课堂”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显陌生,研究实验初始阶段,就需要有试水者。我校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有5位,涵盖了4个学科。他们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都是旗手,也是我们开展“双师课堂”实验的宝贵资源。为此,学校制定了骨干教師引领先行、普通教师一路跟随,共同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总结方法的研究方向。

第一次实验从数学学科带头人张永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分数乘整数”一课开始(图1),三校同年级师生、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其他教师和公司技术人员共80余人参与。课后,“双师”实验小组和技术人员现场交流研讨,从硬件设备、软件技术、上课交流互动等方面梳理出了18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更多地指向了技术应用和需求期待。

图1  数学实验课

如视频和音频信号不清晰且有延迟、主讲教师输出画面自动切换不及时、三校学生交流画面切换有障碍等相关的硬件技术问题;也发现了主讲教师驾驭三地课堂不顺畅、完小助讲教师不干预、学生练习不反馈等相关问题。

此后,我们又分别让语文、英语、科学等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骨干教师授课。反复几次模拟课堂实践场景,反复改进、调整,初步完成设备定型。

3.强化协同,完善“双师”课堂实验

“双师”课堂的研究,远远不像日常教研那么简单,需要的是研究者不断尝试,甚至不断“碰壁”来完善。

和实验之前我们的设想一样,除了软硬件环境外,实践中困扰我们的关键问题是三校师生间的互动障碍。比如,课堂上更多关注主场学生而忽略客场师生,影响学生的参与情绪;助教的作用呈现不明显;完小学生想及时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主讲教师却不能及时发现或者无法准确叫出学生的名字等。面对种种问题,“双师”实验小组坚持问题不过夜,现场研讨,找到解决策略。

(1)场景转换,实现不同角色体验

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让主讲教师走进完小课堂,体验客场教师听课、学生上课的感觉(图2)。我们把助教教师带到主讲教室,让他们体验现场讲课情况,模拟上课,感受主讲教师课堂中驾驭三校学生的困难。在角色互换中,教师们对于整个讲课环境和遇到的问题更能感同身受,也更加明晰作为主讲教师和助教教师的不同角色职责。

(2)协同备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

远程名师和班级辅导教师“1+1”分工协作,线上主讲,线下答疑,是双师课堂教学的特质。因此主讲和助教教师协同备课尤为重要。在反复磨合与实践中,我们完善了主讲教师和助教教师三方协同备课制度,总结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同任务要求。课前,共同分析授课班级学情,共同搜索并制作教学资源,熟悉教学目标和整个教学流程。课中,主讲教师控制教学节奏,在讲解过程中三方互动,提前布置互动点,助教教师发挥组织、引导、交流的作用。课后,三位教师进行反思总结,调整。

(3)多方联动,实现磨合中的问题解决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我们都会组织学生、教师、技术人员的三方讨论,针对问题依次整改,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向市区两级专家咨询(图3)。每一次都会形成一次实验报告,每份报告都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中的软件、硬件所发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效果等问题,也有我们随机采访学生的访谈记录。同时,市区级专家、领导也多次入校指导,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图3  “问题解决”方式的多方联动

一年以来,课题组完成“双师”教学实验23次,形成了23份课堂观察实验报告。这样以“问题解决”方式的多方联动,让学校的“双师”实验逐步走向完善。

4.融合推进,实现“双师课堂”的增值服务

根据我校教师实际情况,结合校本研修工作,我们将“芳华杯”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同心杯”骨干教师示范课及日常的教研活动与“双师课堂”研究工作整合起来。日常教师利用录课室录制优质课时,完小教师也可以通过“双师课堂”在线听课观摩,既拓展了教师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又实现了远程听课、探讨和学习,减少了完小教师集中活动带来的诸多不便。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日常三校教研、三校会议、跨校社团辅导等活动都可以通过“双师课堂”来实现,效果很好。后续,我们计划探索开展三校线上小型竞赛和区域内教育共同体中“双师”教学的研究等活动。

我们的实际获得

一是扎实推进,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截至目前,我校参与“双师课堂”实验主讲教师25人次,参与备课教师50人次,参与上课学生1380余人次,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8个学科,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地域障碍,也补充了师资中的短板。在优秀教师的带动下,逐步构建起双师 “线上+线下”“教学+教研”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方式,助力乡村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是互为“双师”,關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双师课堂”的最终受益者一定是学生,所以每次教学之后我们都要对学生进行访谈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和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从孩子们高举的小手、涨红的小脸我们看到了“双师”的价值。我们还尝试让助教教师做主讲,让完小课堂成为主场。比如,发挥完小教师的特长,开展“双师遇上茶艺”“双师遇上农耕”“双师遇上心理辅导”活动,充分利用完小的快乐农场,让完小的孩子现场直播春耕的场景,极大地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和载体。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实验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期,我们将不断探索、踔厉前行,让“双师课堂”赋能山区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3/t20200316_431659.html,2020-03-05.

乜勇,闫慧聪等.“双师教学”:一种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新模态[J]. 数字教育,2020,6(1): 15-20.

猜你喜欢
双师实验学校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学校推介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