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研学课程,助力育人方式改革

2022-06-17 14:55殷桂范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建设

殷桂范

【摘 要】育人方式改革是“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这项系统工程关乎育人过程的全面改革。基于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北京市月坛中学积极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以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为切入点,探索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平台建设,推进育人方式改革。

【关键词】课程建设;研学旅行;育人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6-091-03

课程建设依据

1.课程背景

育人方式改革是“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但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教学、管理、评价等育人过程的全面变革。月坛中学作为一所国家级特色校,日语教学一直是学校的特色与优势。面对来自全市的为学校特色而来的学生,除了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也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成长与发展。为此,月坛中学基于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探索个性化育人模式,为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搭建平台,开展研学旅行课程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2.政策依据

随着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发布,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月坛中学在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实施策略上进行了不断探索,明确了课程目标和实施策略,逐渐形成了月坛中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在研学旅行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努力践行育人方式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月坛中学确定的“初识洛阳”系列课程是继已经开发的“走进西安”研学课程的基础上再度开发的,参与课程的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在行走的课程中真正感受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走进历史遗址博物馆及民俗文化区,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通过参加论坛讲座、体验课程,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

3.课程使命

月坛中学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价值观开展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目标设计,使学生在研学旅行的体验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开展跨学科知识融合,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设计,在研学过程中结合身边事、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思考完成任务,实现实践活动与个体体验的融合贯通,从而使学生自己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文化自信。

课程目标与实施策略

1.概念界定

研学旅行课程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的教育活动。研学旅行课程建设以学科综合性、实践创造性为课程特色,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2.课程目标

(1)解读文化场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多学科、多维度解读、探究中国文化古迹,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感悟活动体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在研学过程中学生真实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

(3)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在研学过程中学生遵守校规校纪,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热爱自然文化遗产,践行低碳环保理念。

3.课程实施策略

(1)课程定位与框架。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旨在引领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进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亲临情境,亲身体验,亲自感悟。月坛中学的两类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目标定位于学生寻找真正的自我,在西安、洛阳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审视自己的发展与未来;在充满了爱国主义教育情怀的旅途中,激发与丰富学生的情怀;在与同学全方位的相处中,体会难得的相互之间的真挚情谊,学会为他人着想;遇到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学会包容,明确以集体利益为重。

在研学旅行活动中,作为一名学生、游客与公民要保有对公共规则的敬畏意识、对团队建设的贡献意识。在研学课程中,学生学会了感悟文化,体验生活,尊守时间和团队协作;保持积极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信心和自主学习意识,开展合作学习;在与专家对话、与自然历史文化的交流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运用学科知识中提升认知,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有更多的实际获得感。

在自然历史的真实情境中,在专业人员的指導下引领学生学会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任务单,把已了解、熟知、掌握的知识进行现场情境化的学习运用,把自主探究、求知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学生真正体会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生活真知与实践精神。月坛中学的两类研学旅行的具体课程设计如表1。

同时,此次活动让学生乘座与体验绿皮火车,而不是高铁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其用意就在锻炼顽强的意志,加强团队互助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加深学生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2)课程创新点。月坛中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创新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课程目的紧密结合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明确要求。

二是地点选择是为了使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基本素质,设计与实施的“西安洛阳”研学活动具有体验性、实践性和参与感。这些研学旅行地点也确有个别同学曾经与家长一起旅游过,但是此次研学不是单纯的旅游。此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特点是在内容上与学校的国家课程如历史、地理、政治对接融合;有专业团队指导,在研学旅行的一些环节中由大学教授进行深度讲解;研学旅行,由教室的课堂学习转为户外考察学习,学生的经历和感受自然是不同的。

三是活动组织创新。从研学旅行地点的选择,到研学过程的设计,再到细节的打磨,最终踏上研学旅程,这中间学校有一个长时间、细致的准备过程,其中融入了很多学科教师的智慧和精力。同时研学服务团队和研学手册的制定,以及研学计划的上报审批、安全预案、踩点、落实人员……这一系列的服务保障工作都有计划、有预案、有具体负责人,这些为学生们的研学旅行取得良好效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同时,研学旅行活动对于参与其中的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成长,教师开阔了视野并提升了专业认知,能够有更多的视角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研学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结果的客观评价,是课程实施效果的有力保证,评价的过程是培育核心素养的过程。我们设计了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研学旅行课程,如:学生撰写研究报告、设计的原创作品与微电影制作、摄影展等。这些是对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成果多元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参加研学活动的所有学生完成了研学旅行手册答题和撰写了研究报告,有文学爱好的学生完成了游记,有摄影爱好的学生有精美的摄影作品呈现,学校还通过文化墙和班级板报对这些学生的研学旅行游记和摄影作品进行了成果展示。

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中,有的学科如历史、政治、地理、日语、物理、化学等大都以西安和洛阳的研学实践课程内容为背景进行情境设计,开展课堂教学。同时,有的学科教师结合研学情境,融合跨学科内容,编写成原创试题。教师通过对自主考试结果的分析,能看出学生对研学课程涉及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情境不再只是纸上谈兵,对学科知识的灵话运用与综合分析能力明显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维度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月坛中学通过西安和洛阳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使参与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教师们体验到了跨学科综合设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方式与新途径,提高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思想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研学旅行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为学校育人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作者单位:北京市月坛中学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课程建设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