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一体两翼三维”立体式创新太极大课堂实践研究

2022-06-17 14:59李园园王芝琴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创新课堂太极拳立德树人

李园园 王芝琴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实证与个案结合法、田野调查法、师生合作法等方法,就高校太极课程教学展开改革和创新研究。高校应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太极拳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综合素质的发展,围绕一个核心两个目标,以搭建三个维度为主渠道,构建“一体两翼三维”立体式的太极大课堂,进而达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效果。

关键词:立德树人;太极拳;创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4-0046-0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等,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到全国教育大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见,把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是对高等教育的时代呼唤、历史使命。

一、高校创新太极课堂的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目前,高校思政课程课堂教学已无法完全满足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因此,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背景下,如何回归教育初心,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位教育者亟须解决的命题。

(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教育部、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文件通知,要求高校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提出中小学启动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3+2+N”全科覆盖教育模式;创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解决传统文化进高校进什么、怎么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三)推进太极拳一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师的需求,也是学校需求,更是教育的需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总体部署,学校紧紧围绕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目标任务,鼓励各学科夯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鼓励课程思政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人才培养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对每一位高校教师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也是职责。太极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涵盖易学、道学、儒学、佛教文化,以其完整性和包容性彰显着自身独有的魅力与内涵,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孕育而形成的太极拳,以运动的方式展示太极文化内涵,是“中国智慧”的代名词。面对传统的太极拳课程,积极创新思想,将太极拳的“智慧”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接受,真正走进他们的心底,是太极拳进行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一体两翼三维”立体式创新太极大课堂建设

所谓“一体”是指以太极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太极拳一流课程建设;“两翼”指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为培养方向;“三维度”指以课内课堂积“厚德”之知识、课外课堂训“圆融”之能力、社会课堂践“笃行”之素养为三条路径;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线下教学与线上学习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结合四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运动能力、品格塑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

(一)课内课堂建設

高校可利用课堂学习太极拳式以及文化内涵,通过课堂作业检验学生知识的积累,课堂作业多设置开放式问题,采用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完成“厚德”知识的积累。

利用课内课堂探讨太极拳健身功能、品格塑造功能以及其历史文化,重塑课堂教学内容,传“厚德”知识,加速学生对太极拳拳式、拳法、拳理的掌握、对太极哲理的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探讨太极与各项知识领域的融合,让学生“品味”太极,在创新中完成“厚德”之举。

(二)课外课堂建设

高校可组建常规训练队、成立协会,参加校级、国家级比赛,把课堂教学成果转化为校内外竞赛成果,以赛促教,提升学生自主研学、主动探索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挥洒汗水,绽放书香”“武动青春”等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内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

以“中国故事、名家视频”为切入点,鼓励学生组建小组收集体育名人故事、民族英雄故事、太极名人名传等资料,自主探索和升华思政教育,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研究学习模式,在培养学生健康运动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达“圆融”之力。

组建校企合作班、比赛先锋队、推广传承队,搭建以常规训练队、比赛先锋队、协会于一体的育人模式,分工又合作,统筹组织学生训练、表演、竞赛、游艺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校内实践环境;利用课外课堂,师生共同创造、设计,将太极与剪纸、太极与画画、太极与文创产品、太极与各项体育运动相结合,抓住节庆、假日、纪念日等契机,把太极文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感悟太极文化、重构太极知识,增强“圆融”能力。

(三)社会课堂建设

高校可与驻村帮扶工作队、中小学、社区对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太极文化服务站和太极拳实践教学基地等社会课堂,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场所,为多元教学评价奠定基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成为太极文化传承与创新践行者,抓住学校文艺、体育活动,社会节庆、假日、纪念日等契机,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融合变通,将太极文化与其他文化一起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在訓练中践“笃行”之素养。如与不同单位建立太极文化服务站和太极拳实践教学基地等社会课堂,每周一和周六由学生到服务站和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假期到合作单位实习培训。利用社会课堂,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下乡”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践“笃行”之素养。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向多家媒体进行投稿,提升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案例分析

湖南工学院龙身蛇形太极拳传承基地自从2018年成立以来,坚持创新性传承太极文化,致力于创新太极大课堂研究,经过师生不断努力,在课内、课外、社会课堂建设中取得一定成效,其尤其重视社会课堂建设,2021年正式进入社会课堂实践期,秉承太极拳“三进”原则,即太极拳进社区、进中小学、进农村,与周边社区、中小学建立公益太极拳行动,免费为社区和学校进行教学,最终取得社区和学校的认可,与社区签订了“龙太极文化传承与养生实践教学基地”,师生共同开发的“品味太极”课程,取得了教学基地的肯定。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课堂当属与湖南工学院乡村振兴点——祁东县鸟江镇杨柳村,双方签订了“太极文化助力乡风文明服务站”,每周师生共同到村中为村民普及太极拳及文化,以期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利用太极文化赋能,通过外在输入能量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再而转化为乡村文化自信的内在动力,从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进而促进乡村全方面振兴[1]。

(一)帮助村民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观影响着每个人认识世界及周边事物的看法、邻里之间的相处之道、为人处世的动机和目的等方面。科学的世界观可以让村民破除残余的封建思想,树立正确的健康运动观念。太极文化有助于人们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太极文化中蕴含着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所谓“天人合一”思想是指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思想其实也揭示着整体与部分的规律,即作为个体的人是与整个社会休戚相关的,通过领悟这种思想,来确定自己的定位,正确处理自己与自然、社会的关系[2]。同时应该意识到整体对部分的影响作用,自身应该尊重自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而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自身行为协调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今天,乡村文化建设方面显然有些不足,原因之一在于人们的参与性和责任感不强。太极文化的宣传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科学世界观、正确认识整体与部分规律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投身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只有全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才能取得乡村文化建设成效,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二)帮助村民提升身体素质,提高幸福指数

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一个典范形态,它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靓丽瑰宝,不仅融合了哲学、艺术、心理学、医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系,更是体现出人类对生命运动规律的真知灼见。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毋庸置疑,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促进人体微循环,有效预防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有氧代谢、锻炼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等,总体来讲太极拳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

在乡村开展太极拳运动,不仅可以丰富乡村文化的多样性,还可以促进乡村业余休闲生活方式的改变。据了解,目前农村休闲方式多为棋牌,棋牌活动需要长时间坐立,日积月累会对人们的颈、肩、腰椎带来伤害,一旦家庭成员出现健康问题,家庭幸福指数就会骤降。因此,在农村开展太极拳运动,不仅有利于农村人口身体素质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家庭和谐,四世同堂在油菜花开的田间共打太极的画面将是一副和谐美好的新农村画卷。太极拳及其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文化建设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路径,也是激活乡村文化活动的有效路径。

(三)帮助村民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

太极文化崇尚中庸思想,尊师重道是太极拳习练者的第一品质要求。所谓尊师,就是要尊重教诲过自身的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位先贤以及他的成果;尊敬老师和长辈,以及从他身上学到了知识、获取了经验的人。所谓重道,就是要尊重自然法道,尊重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遵循法律法规。其次是要求习练者要勤于练习,立身中正、不可偏倚,不惧怕“夏三伏冬三九”的酷暑严冬,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最后,学有所成者不可张狂,不可自满,始终要虚怀若谷,不逞一时之英雄。太极文化追求的价值观可以潜移默化地涵养人们孝顺、正直、谦虚、友善的心性[3]。

家风一般是指一个家族追求和崇尚的品质,这种风尚和作风是由祖辈或者父母提倡以及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传承下来的,一般用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据了解,目前多数家族的族谱和家风传承出现断代现象,太极文化崇尚的为人品质可以促进习练者对族谱和家风的溯源,或顺应时代需求创新家风家训,或从父辈的言传身教中凝练朗朗上口的家训以便后世传承。在乡村广泛普及太极文化有助于塑造乡民的人格品质,如为人正直、勤奋好学、胸怀坦荡、尊老爱幼、恪守孝道、谦虚有礼、不卑不亢等优良品格。

(四)唤醒淳厚朴实的民风

太极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武德精神内涵。武德即习练者应该遵守的道德,用于约束习武者的日常行为规范,贯穿于习练者的整个习技、用技、授技以及竞技的全过程,用德来约束规范习练者的日常行为,让道德观念成为习武者用技实践的准则[4]。武德的概念内涵,不是一个呆板的死约定,会随着时代的变更而不断变化,传统的武德信条有些被当前提倡为德育的重要题材,如爱国情怀、尊师重道,助人为乐、孝悌正义、诚信友善等[5];而有些则止步于滚滚历史的车轮之下,如在法治不完善的古代备受推崇的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等侠义精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凝聚着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爱国、和谐、诚信、友善、文明等在武德精神中重新被高度重视起来。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尤其是在文化建设相对贫瘠的乡村,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导致的社会问题日益显著,文明诚信的价值准则受到了严重破坏,和谐友善的民风正在遭受利益至上的猛烈攻击,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等淳朴的民风呈现“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仍不现”的现状。在当前现状下提倡乡村文化振兴变得尤为迫切,亟需一剂良药来唤醒渐渐陷入沉睡的醇厚朴实民风,太极拳正好拥有这样的药效。其自身携带着浓厚的中国灿烂文化底蕴,爱国主义是历代习练者的情怀,讲信用、滴水之恩涌泉报、见义勇为等品质也是习武者的必备要求。因此,在乡村推广太极文化,推广太极运动,为太极拳赋能[6],有助于培养乡民的民族自豪感,使之时刻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助于开阔广大乡民的心胸,涵养人们和谐友善、邻里和睦的民风;有助于乡民文明诚信价值准则的重构,促进邻里之间、买卖双方讲文明守诚信。

四、结语

“一体两翼三维”立体式创新太极大课堂的构建,分别从课内课堂、课外课堂和社会课堂三个维度进行构建,课内课堂侧重“厚德”之知识、课外课堂训“圆融”之能力、社会课堂践“笃行”之素养,社会课堂重在测试学生的践行能力,是检验创新太极大课堂的重要标准。创新太极大课堂应坚持“立德立信立正气”思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宋小霞,王婷婷.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分析及现状和对策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9(04):178-183.

[2] 朱尚华. 太极文化的源流、内涵及其形态[J]. 教育教学论坛,2016(01):120-122.

[3] 李凯,陈建民. 太极文化内涵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价值[J]. 体育科学研究,2016(03):15-18.

[4] 文智,徐自升,胡宏利. 论武德的现代内涵及其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 网络财富,2009(19):21-22.

[5] 劉佳丽.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保健体育课程中武德教育的价值研究[J]. 运动,2017(07):116-117.

[6] 余宏. 以“艺术赋能”引领乡村文化振兴——以铜陵田原艺术季为例[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7(01):74-7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湘教通【2020】232号:HNJG-2020-108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园园(1986—),女,硕士,湖南工学院体育教学科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学与训练;王芝琴(1973—),女,硕士,湖南工学院体育教学科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学与训练、青少年体质。

猜你喜欢
创新课堂太极拳立德树人
新形势下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探索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引导探究创建“新”的语文课堂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