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实践前沿的《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2022-06-18 14:32李润发周桂凤张娜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管理实践管理学课程思政

李润发 周桂凤 张娜

摘要:由于管理环境的动态变化和管理前沿问题的复杂性,面向实践前沿的《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人才的必经之路。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着师资培养、教学方法创新等问题。亟须从明确教育目标、培育师资队伍、设置课程思政专题和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着手,全面推进面向管理实践前沿的《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思政;管理实践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统一,是全程、全面育人的内存要求,也是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1-3]。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着力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强经管类专业学生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经管人才的必经之路。其中《管理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最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加强其课程思政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思政教育成效显著,但一些关键问题尚未解决。例如,注重专业教育而轻视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仍然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难[4-5]。又如,教师的认识不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6]。学者们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议,祝丹丹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提高教师思政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实践教学等角度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策略[7]。陈英梅认为需要加强师资建设、课程思政内容要贯穿教学活动所有环节[8]。唐芳提出要优化教学大纲、丰富教学资源库,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考核手段[9];陈少霞提出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思路,从完善教学内容、实施混合式教学和推进教学方式创新等角度提出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10]。针对青年学生管理经验缺乏等问题,赵海月提出“大管理”教育,即超越具体管理实务问题,侧重于管理哲学、管理伦理和中国特色管理思想等教育[11]。

学者们对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广泛研究为笔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但是,在管理环境动态变化、管理理论难以跟上管理实践前沿问题的背景下,针对管理实践前沿的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久缺。为此,笔者结合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探讨面向管理实践前沿的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管理学》课程思政面向实践前沿的必要性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决定了课程思政须面向管理前沿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定位于各行各业的应用型工作。管理实践中面临大量义与利、创新与风险权衡等难题,如企业决策时社会利益、经济利益之协调,又如激励实践中的公平与效率统一。为此,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管理者,以便分析并解决这些管理难题,避免个体与集体、企业与国家和社会利益失衡,实现个人提升、企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繁荣昌盛相互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直面管理实践前沿难题,让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养成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

(二)面向实践前沿的课程思政是满足管理环境变化的需要

课程思政直接面向管理实践前沿,培养适应环境变化的德才兼备管理者。我国正处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管理实践工作面临动态变化的环境,如社会文化变迁、科技革命冲击、全球化曲折中推进。在此背景下,新的思想政治问题考验管理者。面向实践前沿的课程思政直面管理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接触管理实践前沿的热点、难点思政问题,是培养适应管理环境变化的德才兼备管理者的必经之路。例如,笔者针对新冠疫情下远程办公增加带来的问题设置了课程思政专题,将私人时空与工作时空的协调、新型控制技术应用的侵权等问题设为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管理中不仅从企业的效率角度考虑问题,而是要考虑社会效应,将问题置于法律争议前沿、新型工作文化调适等动态环境背景下,并分析问题,提出基于多元目标协调的解决方案。

(三)以强化面向管理前沿的课程思政教育为突破口,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水平

当前,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着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难、师资水平有待提升、教学方法创新难度大等问题。面向实践前沿问题的课程思政,更是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以师资为例,受到实践问题理论化、出版时间长等因素影响,管理理论创新往往跟不上管理实践前沿的变化,缺乏实践经验的老师觉得难以把管理前沿相关的思政问题讲清楚。换言之,学者们经常讨论的管理学课程思政师资问题,集中体现在缺少熟悉管理前沿问题并将其思政化的教师。为此,亟须以加强面向实践前沿问题的课程思政教育为切入点,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水平。

二、《管理学》课程思政面向实践前沿面临的问题

(一)实践前沿问题的跨学科性

管理实践前沿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提出并执行解决方案,这给课程思政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跨学科性提高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难度,一方面,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知识面广,有分析相关管理前沿问题的各学科知识;掌握思政教育要点,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点,能够高度仿真地设置思政专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缺乏管理实践经验,欠缺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给理解实践中的思政难题带来了困难。例如,印度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兴市場国家,吸引了各国企业的大量投资,如中国的小米公司、美国的苹果公司。但是,笔者课堂问及学生有关印度的问题时,大多的学生对印度的印象停留在媒体报道层面,如犯罪问题、污染问题,欠缺全面分析和思考印度问题的能力。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及主要海外投资国之一,但由于各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差异性、国际政经格局的变化性和复杂性,全球化企业管理问题多。为此,教师有必要针对管理全球化问题设置课程思政专题,专题教育涉及国际关系、文化差异、法律制度、爱国主义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此类专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挑战。F7D68F79-B54F-4739-8D56-0E29C8C59125

(二)管理实践前沿问题复杂,难以在校内建立高度仿真的模拟教学环境

如前文所述,管理前沿问题复杂,难以在校内营造高度仿真的模拟教学环境。尽管不少学校兴建了文科类校内实训、实验室,但毕竟与真实管理活动相去甚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管理经验难以通过模拟而获得。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痛”,课堂上教师可以夸夸其谈,学生可以怀着指点天下的心态提出解决方案,但毕竟是纸上谈兵,即便失误也不需要付出代价。同时,管理实践活动涉及很多抽象的思政问题,如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利益、激励中效率与公平的权衡。此外,管理环境的差异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主动性,意味着无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例如,一个区域两家同样规模的企业,可能由于其历史、员工结构、业务结构不同而面临不同的管理问题,即使相同的管理问题,其解决措施无法等同适用。

(三)当前课程思政教育水平难以支撑面向实践前沿的课程思政教育

如前文所述,当前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着师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等问题。而面向实践前沿的课程思政教育比常规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现有课程思政难以支撑面向管理前沿的课程思政教育,其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师资短缺,有管理经验和及时跟踪实践前沿问题的管理学教师不足;二是学生缺少社会经验,难以理解管理前沿问题中涉及的价值观、多元目标权衡等抽象问题;三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本科的学科教育以专为主、越专越深越好,而管理实践前沿问题解决需要的是综合性知识和能力,涉及法律、经济、科技、文化伦理等问题;四是教学方法创新不足,不少课堂仍以讲授、听课为主,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理论上讨论多,但实践中运用不太理想;五是校内缺乏高度仿真的模拟管理环境;六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难,“两张皮”问题仍未有效地解决,如何科学地设置思政专题困扰不少管理学教师。

三、《管理学》课程思政面向实践前沿的对策

(一)明确课程思政改革目标,直面管理实践前沿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决定了其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各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思政教育不能回避管理前沿面临的诸多难题,如科技创新应用面临的伦理问题、大数据技术运用于管理面临的信息侵权问题、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管理者价值观念塑造问题、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管理冲突问题。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将破解面向管理前沿的课程思政教育难题当成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将其列入急需解决的教学改革问题清单。以解决管理实践前沿面临的重大思想政治问题为切入点,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者、使之创造性地解决管理实践前沿面临思想政治问题为根本目标,从教学理念、师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師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首先,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认识,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部分错误的观念,如认为课程思政可有可无,通过加强教学研讨等措施提高教师认识,让其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结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引进教师时,对其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进行考核,通过新聘优化教师结构,如专业结构、经历结构。形式多样地聘用兼职教师,让更多有管理经验的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注重内部培养,加大教学研讨、教学竞赛和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力度,全方面、多角度地提高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再次,教师形式多样地走向社会,接触管理实践前沿问题。创新走进社会的形式,如加大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力度、教师假期到企业调研。

(三)科学设置课程思政专题

面向管理实践前沿,以课程思政专题的形式实现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解决当前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难的“两张皮”问题,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统一。所谓课程思政专题,是指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管理学教学项目或活动集。例如,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数据,2010年以来跨境(国)直接投资从吸引外资为主的阶段,转变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繁荣的阶段;2013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长期位居全球前三。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成效显著,但也面临不少管理问题。为此,可设置管理全球化思政教育专题,此专题涉及一系列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但不限于:一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历史,认识到我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二是理解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我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活动,充分整合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为东道国解决就业、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实现了各国共同发展;三是创造性地继承传统优秀商业文化,如君子和而不同、差异中合作共赢的管理理念,尊重各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创造性地解决全球管理面临的文化冲突等问题。

(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面向实践前沿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策略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根据《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应当“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近年来,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高〔2020〕3号》等文件均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途径或目标。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结合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当地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管理实践前沿问题展开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地方三统一。

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解决学校难以模拟真实管理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将课程思政置于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管理环境之中,让师生在真实的、实时的管理情景中领悟和感受管理活动中的思政难题,例如有一家企业因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和冲突管理失误而引发劳资纠纷,还原事件的经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感悟处理纠纷涉及的法律、管理沟通、人事政策等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F7D68F79-B54F-4739-8D56-0E29C8C59125

校企协同育人可从师资建设、思政专题生成、教学内容开发等方面着力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地处珠三角,众多创新型中小企业亟须与学校合作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可以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均获益。笔者所在管理学教学团队利用校友优势与广州畅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育3D打印创新创业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思政教育效果,通过对3D产业发展调研认识到发展的成就,坚定了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为畅德公司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五)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全方位的教学方法创新。根据管理实践前沿问题的特性,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经验,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推进教学方法创新。

首先,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成长经历和社会网络出发,科学地设置课程思政专题,设计师生互动环节,实施定制化教学。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针对广东省民营经济发达、较多学生家族经商的特点,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学生家族企业面临较多的问题,如人力资源短缺、多元化经营和业务转型。为此,课程团队设置了系列的课程思政专题,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思考和解决管理实践难题。例如,受人力成本上升、比较优势变化等因素影响而迫切需要转型的企业多,转型中涉及的员工处置问题困扰不少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面临劳动合同不规范、员工培训缺乏等特定问题,亟须综合考虑法律、特定的企业文化等因素,公平与效率兼顾,妥善解决问题,避免恶性劳资纠纷发生。

其次,实施线上与线下结合混合教学法,打造虚拟教学团队,突破时间、空间和学习资源的限制。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课程团队以超星学习通为核心平台,综合利用微信等通讯平台,打造虚拟教学团队,有效地解决了管理实践前沿面临的跨学科等问题。以超星学习通为核心的学习资源系统,为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提供了课程思政专题、案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以虚拟教学团队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实现了师生实时互动、团队协作学习和跨区域协作。例如,针对创新创业思政专题,创建了跨专业、跨学校的师生虚拟项目小组,聚集了两所高校市场营销、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师生及业界人士,实现远程协作教学,就区块链应用问题设置管理创新项目,研究行业信任体系建设,助力企业成长和行业有序发展。

再次,對症下药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难以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根据思政专题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及其它制约因素,综合使用案例教学法、虚拟企业法、翻转课堂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全球化专题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有海外投资活动的企业为例展开教学。又如,在决策专题教学中,采用虚拟企业法和翻转课堂法,模拟真实企业经营决策过程,涉及法律、利益关系协调、国家政策落实等问题。

综上,管理学课程思政面向实践前沿有利于培养适应管理环境动态变化应用型德才兼备人才。但是,管理实践前沿问题的跨学科性、管理环境的复杂性及当前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制约着面向管理实践前沿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为此,亟须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强化师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地设置课程思政专题,实现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2]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4):44-45.

[3]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中国高教研究,2021(01):5-9.

[4]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2):50-58.

[5]秦燕,黄平.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融入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1):148-149+152.

[6]邱晓兰.“管理学”课程思政微型案例教学法初探——基于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法[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01):60-66.

[7]祝丹丹.课程思政理念下管理学课程建设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1):43-44+47.

[8]陈英梅,刘玉昌,张影.经管类专业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02):86-88.

[9]唐芳.《管理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21,7(12):193-196.

[10]陈少霞.立德树人之“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理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37):181-184.

[11]赵海月.“大思政”育人为本意涵研究——以管理学门类“课程思政”的建构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40(02):47-53.F7D68F79-B54F-4739-8D56-0E29C8C59125

猜你喜欢
管理实践管理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议“看齐”文化的构建
以企业公民理念为导向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