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古诗文注释再探

2022-06-18 04:46胡馨友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古诗文

胡馨友

摘要: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选编有不少中国古代诗文,并对这些诗文做了必要的注释,为中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这些诗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有些注释不太准确,甚或有错误,给七年级古诗文的讲授和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现象,本文试就人教社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中古诗文部分不准确或错误的注释,加以考察辨析。

关键词: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古诗文;注释;再探

一、初中《语文》七(上)

1. 三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1]5[2]0

初中《语文》注:“三省,多次进行检讨。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1]50

按:“三”在古代汉语中确有泛指与实指之分,需根据文章做具体分析。“三”泛指“多次”在古汉语中常见。如《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说,分别数日,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人。此处“三日”泛指多日,并不是鲁肃真的与吕蒙分别了三天。《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中“三人”也并非仅指三个人一起行走,而是泛指多人。

但进一步考察,“三省”应以实指为是。《丰川易说》:“孔子之言九思三戒三畏,曾子之三省三贵,此吾儒全占法也。”《论语·季氏》讲君子有“九思”,指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三戒”劝导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分别要戒色、戒斗、戒得,“三畏”又告诫人敬畏天命、大人、圣人之言,后半句指曾子提出的“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被视为儒家礼学的“三贵之道”。此处数词皆为实指,由此看,“三省”也应当为实指,从而对应后文所说反省的三方面,即忠、信、勤。《南轩集》:“如三省、四勿,皆持养、省察之功兼焉。”《明儒学案》:“九容、九思、三省、四勿皆日用格物之实功,诚致行之。”观其上下文,“三”与“九”、“四”同,皆为实指,与其后内容对应,更贴合曾子原意。“九思”、“四勿”、“三省”、“三戒”等是儒家道德修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儒家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等各方面的原则。

2.秋思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初中《语文》注:“思,思绪。”[1]16

初中《语文》注释“思”可商。思,在古代有“悲”、“愁”等义。温庭筠《商山早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學研究所选注的《唐诗选》(以下简称《唐诗选》)中注:“悲故乡”,即为“思故乡”,《汉书·高祖本纪》:“游子悲故乡。”[2]607另古诗文中常有思与哀、悲等对文。《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思鸟啼霜,悲风舞雪,追慕余芳,痛。”思鸟与悲风相对,“思”即有“悲”之义。《晋书》成公绥所作《啸赋》:“情既思而能反,心碎哀而不伤。”此处“思”又有“哀”义。故而《语文》将秋思之“思”解释为“思绪”从整曲意境来看并不贴合,“秋思”在此处并不作秋之思绪解释,而应当理解为秋之悲,秋之愁。

(二)初中《语文》七(下)

1. 宜乎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3]97

初中《语文》注:“宜乎,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3]97

按:初中《语文》注将“宜乎”拆分,认为“宜”做副词讲,表示应当,“乎”做语气词,无具体意义。句意解释为“应当人很多了”,有推测的意味,似有不妥。

“宜乎”应是“当然”的意思,表示推测的必然结论。前文提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作者所下的符合既成事实的结论。即“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的了”。类似的解释还见于《齐桓晋文之事》:“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宣王用一头羊代替一头牛衅钟,孟子说百姓会因为齐宣王的做法认为他吝啬,因此齐宣王说自己不是吝啬钱财,但用羊换掉牛,按照孟子的说法,老百姓当然会认为他吝啬了。此处“宜乎”作“当然”讲,也是因为孟子对齐宣王陈述的是符合事实的结果,老百姓确实因为齐宣王的行为认为他是吝啬的人。

2.三里之城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128

初中《语文》注:“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3]128

朱东润主编《作品选》注:“三里之城,周围三里的诚。三里喻城之小。”[4]上一156

按:《作品选》解释“三里”为“周围”。古人用周围的长度表示该范围面积的大小,周围越长,面积越大,此处“周围”指面积。古人称面积大小时,叫“X里”或“方X里”,常变换使用,但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初中《语文》把“方”解释为“方圆”,义指面积或周长,如《读史方舆纪要》:“今从溪而入,第一曲为大王峰,一名天柱峰,亦曰仙蜕岩,方圆十里,高五千丈,一面想东瞰北溪,一面向南瞰西溪。”意思是说大王峰周长大概十里,高大约五千丈,让人用以估算该山峰的大小。然而将“方X里”理解为面积或周长X里均误。古人计算面积一般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把不规则的形状补为正方形,再来计算长度。而“方X里”指方形每边长为三里。如元郭松年《行记》:“二十五年,复展筑东南面,方三里,周十二里。”是说大理城边长为三里,方可计算得周长十二里。孙怡让《墨子间诂》:“方三里者,积九里为地。”也就是说长宽高各为三里,积为九个平方里之地。综上,“三里”是指方形每边长三里,周长为12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4.

[3]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

[5]方有国.古代诗文今注辨正[M].成都:巴蜀书社,2005.2.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初探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