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课堂对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应用探讨

2022-06-18 10:16岳鹏飞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趣味课堂小学科学有效性

岳鹏飞

摘要: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内外在创新型人才与科学技术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这也使得各国更为关注公民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就我国而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开始更多关注科学教育,并且为了更好地保证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尝试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到科学课堂教学中。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重点论述了趣味课堂对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趣味课堂;小学科学;有效性

自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后,各大科学教材出版社也相继展开了教材改版、课程改革的活动,我国多地科学教育改革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科学教育的现状,但未能收获理想的实践结果,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如缺乏科学实验器材、教师教学方式陈旧且单一、科学课未得到学校高度重视等,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自然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而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将更多趣味元素融入课堂,使小学生喜爱游戏的天性得以充分释放,真正在玩中学、学中玩,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及科学兴趣的良好培养。

一、精备课,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编写教案要建立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只有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充分尊重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观察月相”这一内容时,教材中介绍了月相的两种记录方法,本节课要教会学生怎样观察和做好记录。月亮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嫦娥奔月》这样充满趣味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月相的成因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从中能够认识到月相的变化是农历一个月,月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的过程,以及十五日的月相最圆。本节课的教学是有难度的,因为低年级小学生很少关注月亮。于是,笔者借助视频和图片的方式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月相是变化的,并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教学前让学生提前观察和记录月相,很多学生都没有观察到月相,因而课堂上学生感觉月相的变化效果不是很好。而通过课件的演示,不仅让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非常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科学知识,养成热爱科学和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感受科学知识的趣味。

二、会观察,在观察中发现科学规律

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在获取外界信息时首先会进行观察,因此,观察是提高认知能力的首要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小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了解科学知识,并结合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证明,观察能够让学生对科学知识认识得更加全面。同时,利用这样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从中总结各种自然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树木时,在观察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树木的生长规律。他们也总结出樟树由树茎、树枝和树叶三个结构构成。然后,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樟树只有长在外面的树茎、树枝和树叶,它的根深埋在地下,比其他树木的根多而密。接着,教师进一步追问:“树根为何长在土中?”此时,就可以进行科学规律的总结。原来,树根只有长在泥土中才能吸取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只有吸收土地中的水分与养分,才能让树木生长得更加茂盛。此时,学生弄清楚了树根的作用后,心中很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质疑:“树根是吸收水分与养分的,那么树的其他部分有什么作用呢?”这样的问题充分说明学生想了解其中的科学规律。此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中的规律。原来,树茎在生长的过程中会让树木变得越来越高;树枝也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繁茂,只有不断汲取水分与养分,才能保证树叶的摇曳;树叶不仅需要水分与养分,而且需要吸收阳光,这不仅让树叶变得更加美观,在夏天供人们乘凉与观赏,而且能够给其他动物提供食物。由此可见,大自然中所有的树木都是由树根、树茎、树枝和树叶组成的,它们都需要水分与各种营养物质。通过这样的规律总结,让学生对树种有了一定的认识,更让学生了解了其中的规律。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其中的规律。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科学知识。

三、创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最能让学生获得直观认知的教学方法。众所周知,科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征,科学知识逻辑非常严谨,这给低年级小学生在理解与内化的过程中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认知困难。我们知道,学生具有感性的认知习惯,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教师呈现直观的且具有一定趣味的知识情境,才能在学生的认知与具体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进而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如教学“不同材料的餐具”时,笔者为学生设置了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思考。这样能帮助学生在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出示金属、陶瓷、木头、塑料这四种材料的餐具,学生知道它们是用不同材料做的,而且在生活中见过这些餐具。那么,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呢?这就需要进行观察,并讨论观察的方法,再总结能用什么方法确定不同的餐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可以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情境中感受用不同材料制成的餐具。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知识情境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四、融生活,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性

小学科学中的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实用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并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从而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例如,教学“校园里的植物”时,笔者开展了“花、果实和种子”这样的实验。为了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课前就准备好了实验用的材料,可以是各种水果的花、果实、种子,如学生熟悉的梨、苹果、香蕉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把这些素材的顺序全部打乱,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一一对应,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就把果实剖开,这样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不断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具趣味性。小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提出问题后學生会进行积极思考并争着回答,从而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内容都是以生活为素材的,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让课堂充满趣味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实现在玩耍中学习新知,在学习中娱乐,收获更为良好的学习体验,则需要良好的趣味教学策略予以支撑。所以,这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要时刻注重经验总结,并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游趣味化教学策略,旨在真正释放儿童天性,使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晶.试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途径[J].教育研究,2021(12):108—109.

[2]邵立永.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界,2020(1):24—25.

猜你喜欢
趣味课堂小学科学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例谈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构建策略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趣味课堂”在技工院校语文课中的应用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