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创意体验活动的开展之“编织”

2022-06-18 17:43张留玉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大班编织实施策略

张留玉

摘要:特色編织使幼儿在编织活动中享受编织材料如毛线、纸条、布条、丝带、稻草给他们带来的欢乐,激发编织兴趣,提高编织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基于儿童立场的编织课程,不仅有益于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使幼儿逐步产生对民间传统和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为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发合适的编织课程、明确丰富的编织课程开展形式、提供有效的编织课程指导策略以及客观详细的课程评价来优化课程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编织课程;实施策略

中国的编织文化产于自然,生于劳作,材料简单,形式、内容却丰富多彩,展示了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幼儿园将编织引入园本课程,不仅取材、实施方面适宜幼儿园,最重要是编织活动能够直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能让幼儿对本土民间文化产生认同,继而得到传承。但是,传统民间编织并不能直接应用到园本课程中,基于此,就需要有选择、有序、科学地开发并实施适宜大班上学期幼儿的编织活动。

一、如何开发合适的编织课程

编织--是一项手工艺术。它是人类使用工具或者双手使条状物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形成条状或块状类的进行编织的工艺操作。编制的种类繁多,材料具有多样性,编织方法和技巧多种多样,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了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我园开展编织特色课程。

编织课程内容要基于儿童立场,因此要基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已有的经验,从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小、中班两年的编织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编织经验,从利用生活材料玩编织,到初步尝试用绳和纸系统学习编织,幼儿的编织技能得到不断提高和巩固,因此升入大班,在编织的内容选择上,就要选择符合幼儿能力、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其中,不仅是幼儿编织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编织过程中,幼儿自身综合能力和幼儿与同伴互动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材料上要选择绳、纸作为主要编织材料,辅以不同的美术材料和生活材料进行编织活动,例如平结变化、万字结、双万字结和凤尾结,纸编中的穿编、三股编等。

我园作为乡村幼儿园,其乡土资源丰富,其中编织活动更是人文特色之一。编织课程的内容属于幼儿园教育,因此,要注重与五大领域的融合,与现有的主题课程进行自然链接,巧妙地融合于日常的教学主题中。例如,根据实时开展的主题活动“春天畅想曲”设计的编织活动――《桃花朵朵开》《柳树姑娘》《漂亮的风筝》等;根据主题活动“动物世界”设计的编织活动――穿编《蝴蝶》《大象憨憨》;根据主题活动“环保小能手”设计的编织活动――穿编《垃圾分类》《环保车》等。

幼儿园综合艺术课程的建构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

以培养实践经验能力为主而非以理论分析能力和公共表演能力为主。制定的依据在于艺术教育的价值主要不是为了让人们了解艺术知识,而是为了让人们获得艺术美包括感受美、认识美、参与美、创造美、传播美、享受美、评价美。此外艺术教育还可以给受教育者快乐感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导理念是为人服务。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包括六大方面感受、认知、体验、想象、表达、创作。

3.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可以囊括聆听体验、联觉培养、体态律动、声势练习,内心歌唱、

音乐跟读、即兴创作等。

4.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应以幼儿感受与表达艺术情感的能力和人文艺术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标准,应在于以经验性的艺术理解能力的评估标准,而不是在于对艺术知识的掌握和公共表演技能的评估标准。

二、如何实施编织课程

1.编织课程开展形式

(1)集体教学。大班上学期的编织活动主要的开展形式是集体教学,由两位老师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有时会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参与,在亲子活动中参与到教学中。活动形式主要是情境教学,根据所要传授的编织技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编织的情境,使幼儿置身于编织情境中,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那,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编织技能,我们在教学和操作中要提供步骤图示(手绘图、照片、动图和视频),并提供人手多份的不同层次的练习材料。例如,穿编活动《熊猫》中,在材料上不仅提供了粗细平均和粗细不一的彩色纸条,剪好的熊猫轮廓半成品,竹叶的现成品,还提供了彩色卡纸供幼儿随意设计剪裁,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2)区域活动:编织活动是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它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孕育出他们的创造性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来自于他们的手指尖上。编织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在区域活动中设置专门的编织区域,特点是材料全面,注重对已有编织经验的巩固练习。丰富多样的编织材料和辅助材料能满足本年龄段不同能力、不同兴趣幼儿的编织愿望。例如,利用彩色珠子、中国结绳,幼儿可以编织好看的挂件、手链等;利用毛茛、彩绳可以制作皇冠;珍珠、皮筋绳等可以做发饰;纸带可以编织不同的卡通图案、编成立体的星星等,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幼儿。

(3)亲子学习模式。除了定期在家长半日活动中请家长来授课,指导幼儿学习编织技能外,幼儿园还倡导家长在家里和幼儿一起编织。传统民间艺术本身就很注重“口手相传”,中国的编织也是在这种代代相传中延续和发展的。教师指导家长如何与幼儿共同编织,并通过作品展示、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分享。例如,幼儿园举办了新年作品秀,以家乡“大美阳山”为主题,指导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亲子编织作品,运用所学的编织技能自由创编围绕主题的首饰作品,在这个亲子创作的过程中,也是幼儿大量学习和运用的过程。

2.编织课程的教学指导策略

(1)儿歌记忆策略。研究表明,儿歌对于早期幼儿学习技能非常有帮助,朗朗上口的语言有助于幼儿掌握技能,并使他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行动。例如,在学习万字结时,可以选用儿歌:一条线对折,左边绕个结,右边钻进去,再来绕个结,左右交叉钻,钻过那个结,拉拉紧收收好,就是一个万字结。

(2)圖谱示范策略。在编织活动中除了集体教学示范、手把手示范,最常用的就是图谱示范。简单的图谱,既关注编织方法的传递,又符合幼儿直观认知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编织的特点、不同水平幼儿的学习特点,设置手绘图谱、操作步骤的照片、连续式的动图以及详尽的视频,供幼儿在操作时参照学习,也便于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玩编织角时参考使用。

(3)一对一指导策略。在编织技能的学习中,“一对一指导”是最有效的指导方式,幼儿可以通过这种指导较快地掌握技能。这个“一对一”中指导者可以是教师,在幼儿操作时巡回观察,个别指导时进行;也可以是家长,个别明显技能落后的幼儿或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可以在家中和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学习;另外,同伴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同伴指导既有利于被支持幼儿的接纳又有利于指导者的自信萌发。例如,在纸编《汽车》的活动中,一个小朋友是最早掌握用彩色卡纸条编三股编的幼儿,身边幼儿对此非常崇拜和羡慕。在教师的鼓励下,她对同伴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使用她示范、同伴观摩和同伴操作、她指点的方式,身边同伴很快也掌握了这个技能。

(4)难度调节策略。虽然幼儿都属于同一年龄段,但是水平差异很大,在编织技能的学习上就会产生快慢,同样的难度显然是不适宜的。在设计好活动后,教师在准备操作材料时应考虑到不同幼儿的需要,在材料上显示出难度梯度,让幼儿取自己需要的材料,体现出充分的自主学习性。幼儿在编织过程中,碰到不会编织的地方,往往會产生消极的反应,因此,教师及时鼓励、肯定、赞扬就显得更为重要。让幼儿勇敢地对待困难与失败,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孩子在编织活动中遇到困难退缩时,不要指责他还需教育其他幼儿不要嘲笑他,先给他一个鼓励,让他感觉老师和父母不会因为他的失败而改变对他的爱。然后帮助孩子分析和总结,正确归因,逐步分解困难,孩子自然就不怕失败了。

(5)环境参观策略。环境是唤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明白了这一点,开始组织活动的时候,就带领幼儿去参观编织室。在编织室里,幼儿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编织作品:用毛线织成的围巾;用毛线编成的花篮和网袋;还有用编好的圈围成的奥运五环;等等,大家边走边看边议论:“等到了大班,我们也可以编这么好看东西。”通过这次参观编织室,幼儿不但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编织作品,更可喜是的激发了他们自己动手编织的愿望。

(6)环境教育策略。《纲要》第三部分也谈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编辫子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最基本的编织技能,为了让幼儿能学好这一本领,我们利用活动室的一角开辟了一个编织区,在两边的墙上安置了一些钩子,挂上毛线,这样就可以练习编辫子了。课间或自由活动的时候,幼儿就会自己去练习。同时,随手可玩的编织空间――墙壁、楼梯、编织角、活动室等,所有的空间都要装点上编织,让幼儿随手随时都可以接触到编织。这种教育无痕的模式,使幼儿不知不觉中对编织产生了亲近感。另外,传统编织的融入:草编艺术、竹编工艺等相关图片、实物、工具等,通过精心设计呈现在幼儿身边,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7)体验成就策略。编织课程要为幼儿搭建表现作品的平台。平台之一,作品集:为每一个幼儿制作作品集,即每次编织活动结束,将幼儿的作品收归、整理并拍摄存档,集结成册。幼儿、家长和教师都可以通过作品集欣赏幼儿的编织成果,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到自豪。平台之二,作品秀:定期开展幼儿作品秀,并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参与作品秀。例如,陆区中心幼儿园围绕“大美阳山”的亲子编织饰品联合学校其他课题成果在田园东方的绿乐园开幕式上进行艺术展示活动,获得了园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带给幼儿的成功体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

(8)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定期开展编织活动,促进园所社区互动。充分利用附近的小区,幼儿园部分教师和社区成员就编织活动开展探讨会,并邀请社区的编织“专家”现场进行勾花活动,利用相互的交流经验,促进了幼儿园与社区的互动。邀请民间编织高手来幼儿园和幼儿进行互动,请他们给幼儿介绍各种各样的编织方法,我们以这种互动方式实现资源共享,给孩子带来的益处远远比在幼儿园单一的学习多。一方面让我们的技能更加专业化,另一方面也为活动注入新鲜的能量,每次由不同的人来教授技能,不同职业者也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有不一样的体验,让他们更加感兴趣。

走出去: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内容,它是在组织幼儿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实现编织课程以人为本、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和学习品质的重要活动形式,它以幼儿亲身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其活动目的是使幼儿在实践中主动了解和学习编织的相关知识,提高社会能力并渗透品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必须“以幼儿为本”,使幼儿真正地参与到社会文化生活中去。在幼儿积极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积极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了解幼儿兴趣和需要,从而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生成新的活动。

3.编织课程的评价

编织课程的评价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同一年龄段不同水平的两名幼儿进行跟踪式观察,每次编织活动中以照片和文字记录,最后将观察案例集结成册。在每次记录后都进行分析和反思,以此调整编织课程活动。二是编织作品集,通过拍照将每个幼儿的每次作品都按序收归,并在学期末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解读,围绕幼儿的编织技能掌握程度、色彩运用、创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情感意志来进行分析解读。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感受到编织活动不仅可以在环境创设中发挥特点,而且由于其可塑性强的原因,在孩子们的操作活动中更可以发挥其价值性,满足孩子动手操作的兴趣,提高孩子在黏贴、穿插、组合等方面的技能,促进不同年龄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

所以,幼儿用他们稚嫩的小手来尝试编织,用他们的指尖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在繁复多样的穿、缠绕、编和结艺中,他们锻炼了动手能力、意志力、逻辑思维、合作协商等各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慢慢产生对民间传统和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李江美《幼儿园编织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教学研究,2013(05)

[3]郭莹《培养高素质幼儿的课程体系新构想》[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0(05)

[4]夏金梅《编出童趣织就精彩》[J].中国农村教育,2016(06)

猜你喜欢
大班编织实施策略
体验编织的乐趣
一针一线编织爱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