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对策分析

2022-06-18 20:45马银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意义核心素养

马银平

摘要:“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教学改革措施受到广泛关注,其不仅强调以主题式教学为引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确保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教学理念,而且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概念教学”这一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映入各历史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眼帘,既为初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又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指明了道路。

一、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理解

关于什么是核心素养,徐蓝教授曾明确指出,“核心素养(keycompetence或keycompetency)是指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的最重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这也是《意见》中提到的“培养什么人”。核心素养是当代學生走向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发展性和长效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必备属性。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渐习得的具有学科特征的核心素养。

二、历史概念教学在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中的意义

(一)历史概念教学的内涵描述

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在适量的历史表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人的思维活动抽象概括而成的,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理性认识)”。历史概念具有明确的时空定位、历时性、共时性和结构性特征。学生深入掌握一个完整的历史概念,不仅要明确其具体的时空定位,还需要梳理清楚历史概念发展的纵向脉络,与同时期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因素之间的横向关系,内涵上明确其所指向的历史本质,外延上又能将这一历史概念体系化,最终上升到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历史概念的认识一般包括史实知识、概念概括、规律认知三个层次,且三者层层递进、相互依存。对历史规律的认知必须建立在基础史实的认知上,通过抽象思维加工、概括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得出历史概念,在历史概念的系统化认知中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概念的形成基础是历史现象、史实,形成的途径是学生的思维加工、能力运用,形成的结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是通过学科学习实现的,历史学科知识可以说是由不同的历史概念构成的,不同的历史概念通过其内涵、外延、横向、纵向等多方向的交织就构成了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因此,掌握历史概念对于高中历史的学科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围绕历史概念开展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得出历史概念的教学方法就是历史概念教学法。

(二)历史概念教学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教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历史教师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者,历史教师自身核心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核心素养的落实效果。历史概念教学需要历史教师具备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概念为本的教学“清晰地分辨出了学生在事实层面必须知道的,概念性层面必须理解的,以及在过程中策略上、技能上能够做的”,也就是说运用历史概念进行教学有助于历史教师更加清晰地明确自身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更加侧重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这与核心素养落实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例。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不清晰、不准确导致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出现随意性、盲目性的现象仍很普遍”,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概念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求,教师明确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史实(事实层面)、学生所要理解的(概念性层面)以及学生能做的(技能、策略),而且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高中历史必修课“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中为例。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我们可以将“甲午战争”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观看视频,掌握甲午战争的相关史实(时间、参战者、地点、过程、结果)并在课本上标出战争的地点,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2)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教师可提供多角度的史料)理解、分析、归纳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3)通过观看视频、阅读相关材料列举其中的民族英雄反侵略事迹,体会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认识到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4)通过所学归纳“甲午战争”的概念,并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以“甲午战争”这个概念为抓手,将学习内容清晰地分解为事实类知识(如战争的基本史实)、理解类知识(战争的原因、影响)以及预期实现的学生学习策略和技能(概括、理解、分析、归纳)。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本身的思维、能力对事实类知识进行加工概括、升华为概念性知识。如果个体学习有困难,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具体操作中要依据学习的内容的难易度、思维度的要求高低以及学情分析灵活选择教学形式。对比传统教学,历史概念教学对历史教师自身的素养及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促进教师自身的教研能力、专业化技能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之,历史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与教学经验,并通过明确教学路向、明晰教学目标、夯实基础知识及营造教学氛围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历史奥秘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历史学科教学能够发挥出最大的育人价值,切实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20(10).

[2]方勇.核心素养视阈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13.(13).

[3]周美云.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法之我见[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下半月?实践),2020(8).

[4]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82.(6).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意义核心素养
一件有意义的事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有意义的一天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