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转化,让阅读活在情境中

2022-06-20 09:08高新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雷雨教学设计高中语文

高新艳

【摘要】本文是以《雷雨》为例,对整本书名著阅读的教学进行设计。首先,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的整本书名著阅读课程提出教学设想,完成对《雷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同时实践我对高中语文整本书名著阅读的策略方案。从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向出发,以《雷雨》为例对高中语文整本书名著阅读提出一些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雷雨》,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的整本书阅读,必须选择合适的阅读篇目。因为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会节选经典名著的片段,例如《雷雨》中,编者选择了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以及周朴园和鲁大海冲突的片段。因此我们选择哪些名著进行整本书阅读,不妨优先考虑教材涉及的名著,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课文中的内容,同时建立联系课内课外的阅读习惯,强化了内容与形式的跨媒介特征。

因为名著本身就具备了经典性,所以整本书阅读可以反复读,那么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审美疲劳,就需要借助情境让书活起来。

区别于常规阅读教学的方案,我设计了一个借助于表演《雷雨》节目的情境任务设置。让学生在虚实之间不断转化,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雷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

那么我把《雷雨》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分为三个板块,重点在课外:演前准备、课中围读以及课后表演。

1.演前准备,化虚为实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设置情境任务,首先我们需要对阅读的情境加以设置,为此在进行阅读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阅读书目进行不同的情境任务的确定,从而加强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动力。比如对于《雷雨》这本名著来说,适合话剧表演这样的情境任务。话剧的特点就是表演,那么将学生的阅读动力引导到表演人物冲突的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这个板块是完成阅读的基础,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把阅读落在实处。通过表演的情境任务驱动,学生们将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印象,并更有动力去了解故事框架、人物关系以及剧情故事。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后的形成的个人爱好选择不同的组,然后在组内讨论生成本组的任务计划表,再进行汇总,最终明确了本组的重难点,最后交给老师去规划出一个全体学生都可以推进的读书计划。

2.课中围读,演出虚实

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让学生基于情境任务的需要,自主自发进行阅读和表演,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读书之前,给不同的组布置一些有趣的任务驱动,例如:导演组要在阶层矛盾、人性维度、现实内涵、生存的处境、存在的价值等多个方面确定本次表演的主题。编剧组要根据主题选择表演的冲突片段以及对台词进行适当的修改。舞美组需要配合制作相关道具以及明确人物的穿着。演员组则是在选定的冲突中定位自己的角色。

那么在每一次关于《雷雨》的阅读中,学生都会去落实自己的情境任务。在虚实之间不断转化,雷雨的故事和人物将会从书中的所谓二次元,变成活在学生身边的存在,也就是三次元。在围读的过程中,从陌生变熟悉,使得学生不光完成了对整本书的阅读,更是加深了他们对人物、故事和时代的阅读。然后从围读的讨论中,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对《雷雨》戏剧作品的认知,然后去演绎青春版《雷雨》,自我的解读即使稚嫩,也是属于学生的实际生成。

3.课后表演,虚实结合

情境任务的最后,就是《雷雨》话剧的演出。当阅读的情境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不同组将会有不同的切入视角,比如说《雷雨》中的人物、命运、心理、人性等等。所以在演出的時候,学生的演出是活生生的,学生的理解也是活生生的,当学生还原自己的理解的时候,也是在说时代、说文化、说社会、说人生。表演结束让学生写写排演手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思考。这才是完成了情境任务的完整过程。那么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阅读之所以是阅读,意义就是,阅读经典中的人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们,更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洞见他人到洞见自己,再上升到洞见社会与人生。

猜你喜欢
雷雨教学设计高中语文
僧院雷雨(一)
《雷雨》中的“雨声”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可怕的雷雨天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雷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