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生长型课堂的建构

2022-06-21 14:09林芳兰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

林芳兰

[摘    要]“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构建生长型语文课堂,发挥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放大母语教学在“双减”政策下的“增效”功能,还需在课堂教学质量方面下好功夫,做好备课与课上课下引导等工作。本文主要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生长型课堂的建构意义和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生长型课堂

学校教育在改革的进程中,需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的号召,聚焦课堂与精准发力,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减负提质,课堂增效”的活动,树立打造生长型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更全、更加实用的语文学科知识技能。但是,“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生长型课堂的建构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

一、生长型语文课堂概述

(一)内涵

基于人本主义理念的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等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顺应学生的秉性,发现学生的价值,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力量。要求教师更新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提高教学目标和内容及活动等方面与学情的贴合度,一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开发与挖掘潜能,让学生在心理和认知水平等方面得到真正的成长。

(二)特征

语文生长型课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生为主。生长型课堂注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遵循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及“减负”政策的要求,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课堂到学堂的转变,还需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原则进行。首先,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对话,通过丰富多样的言语交际主题和内容、学生的多元化参与及交往,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学会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与价值及情感,在经验共享与视界融合的认知状态、相互倾听及敞开心扉倾吐的情感共鸣状态下,更多地展示与发现和表达及发展自我。其次,引导学生自由展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是具备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需注重学生学习主人翁意识的提升,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课上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提供劳动成果展示的机会。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信任,让学生在自由展示的空间中,获得无比幸福与成功的体验。

二是充满情感。情感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核心,课文富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加强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和情境,从而打造充满情感的课堂。在生长型语文課堂上,注重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等情感的调动,教师积极融入角色,唤醒学生对追求和向往等情感体验,让师生在情感共鸣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拓展和回味等情绪。

三是激发兴趣。生长型课堂尊重与保护及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获得持续学习的动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能够从以往的要我学,逐步向我要学的趋势过渡。课上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各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在教学语言和状态及活动等方面加强创新,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维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生长型课堂的建构对策

(一)做好课前备课

备课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单元教学背景分析的环节,需具备整体观,找到教材的架构与线索,了解学生情感认知的发展规律,分析教材线索的编排特点,研究教参与教材。加强对学情分析环节的把控,在学情调研方面减少主观随意性,需利用实证进行学情分析。备课环节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把握课标,整合教材训练点。新课改是教学的源头及方向,熟悉课标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研读课标,明确本学段的训练侧重点。通览教材把握本册书的训练重点。在单元备课中,熟悉教材与写出教材解析,做到心中有课标和教材。二是钻研教材,找准教材重难点。在备课中,需读懂编者意图和课文的训练点,认真阅读主体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活”。揣摩课文的意境,结合教参进行课文的分析和比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三是资源整合,建立资源信息库。备课前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注意课内外的联系与各学科的整合,建立自己大脑中的信息库,补充学生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四是了解学生,体现课程新理念。了解学生是教会学生的前提,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与个性和学习兴趣及学习习惯等情况,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备课时设计层次性和差异性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引导。同时,设计出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围绕教材的练习题,将问题序列展开,让学生在线索的探究中,有更多的发现和成功体验。

(二)为学生搭建学习脚手架

一是从学生的视角去阅读。教师对于课文,需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及心灵和口吻去看待,力求在教学中与学生形成共感。首先,从学生视角去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阅读心理,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了解成人与小学生阅读视角的差异性。其次,以想象的方式对话文本,迎合学生想象力丰富的年龄特点,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将主观情感带入文本中,实现与文本的近距离对话。最后,以现有的能力感悟文本。在文本解读环节,尊重学生懵懂的状态,减少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干预和限制,不灌输教师成人的思维,减少教化的生硬性。

二是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多向学生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确保所学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触类旁通,引导学生能够自由地生长。如在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中,采取对比分析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更多地发现,从而加深理解记忆。如在“回乡偶书”的教学中,文章主要述说远离家乡的离愁别绪,可引入“次北固山下”和“十五从军征”等古诗文,让学生比较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不同。“回乡偶书”与“次北固山下”古诗,同样是思乡,但前者是近乡情怯,后者是离乡思归,千古家国,使人魂牵。学生掌握了古诗文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在课后阅读中进行迁移性的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转变学习策略,更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和质量的提升。如在写作环节,结合文章组织学生开展文章续写和扩写及改写等训练,吸收内化与灵活运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在不断地训练中,逐步摆脱仿写,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发现和学习他人的写作优点,包括情感真挚与内容充实及写作手法应用巧妙等方面,达到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的目的。在习作表达指导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现与自我感受,使其爱上表达和写作。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方法多样性,包括问题法,带着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基本读懂文章内容;包括移位法,课外同步阅读也属于纵深阅读练习的过程,教师根据文章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移位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包括勾画与摘录法,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和边勾画,画出生字词和重点词语及不懂的地方等,在书本上留下自己钻研的痕迹,阅读时摘录好词好句和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包括默读法,在默读时做到边看边思考,看懂每句话和每段话的意思,思考该段大意,并将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三是遵循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从学生的方法去训练语言能力。课上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去训练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增加学生自主性。从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入手,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故事情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生字的学习中,多灌输汉字文化与汉字拓展及字词辨析和多音字的秘密等方面的内容,激发孩子学习汉字与母语文化的兴趣。教师将汉字组成结构编成一个小故事,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多引入顺口溜和儿歌等教学资料,拓展课堂的容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其快速记住所学的内容。课上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在“寒号鸟”的教学中,文章是一篇利用对比手法进行描写的童话,叙述了寒号鸟与喜鹊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局,说明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能够客观理性地判断故事的角色,深入感受文章蕴含的道理,组织学生开展表演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和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后,引导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分别扮演寒号鸟与喜鹊,模拟寒号鸟与喜鹊的动作和神态及语言等,通过逼真的表演,快速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迎合学生爱玩游戏的行为习惯,将游戏渗透到语言能力训练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性发展特征,在课堂中创设语文游戏,营造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利于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与开发自己的思维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如竞赛的活动,能够刺激学生为自尊好胜而奋斗地提高自我内驱力。学习“寒号鸟”的课文后,组织学生展开朗读和辩论及演讲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泼多样的趣味性竞赛活动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四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唯有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利于推动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效益的持续改进。首先,教师善于设置条件,挖掘学生的思维。要求教师掌握提问技巧,根据学生的基础层次和就近发展区,提出封闭性和半开放性及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有更多的独特见解。教师需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思维,在因势利导中激励想象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提出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联系平时的所读所闻,结合收集到的资料,展开分析讨论,在思维碰撞和集思广益中发展创新意识。课上善于捕捉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开展创新教学。如在“将相和”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以下思考点,包括蔺相如会不会与和氏璧一起撞柱子;秦国与赵国在渑池会上,是打成平手还是分不出胜负;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等问题。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多元化解读,在众说纷纭中活跃想象思维。最后,设计探索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自主命题写作等训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构思和闪现智慧的火花。除此之外,发展学生的寻疑意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捕捉学习中的设疑细节,并不断挖掘疑点。引导学生多方面和多角度地寻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品质,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加强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乐于寻疑。

(三)优化教学评价

在落实“减负”政策下,立德树人是根本教育任务,需遵循教育规律和各阶段的教育特点,不断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性的一种评价,丰富增值这种评价的指标,促使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机制得以尽快成型。

贯彻新课改的素质发展要求,将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作为评价的核心。在生长型的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过程评价,需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积极展开增值评价。首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放下师道威严,在评价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除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评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主体多元化的评价过程中,注重师生、学生之间、与文本作者间的对话交流,以打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在互评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对方的长处,尽快实现取长补短。在自评中发现和反思及改正自身的不足,确保学习评价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其次,注重增值评价,关注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发挥激励的作用,积极推动学生健康成长。要求教师在评价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适当放大其特长和闪光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等健全的人格。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生长型课堂的建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减少学生课外补充性学习的需求,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但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各种生长型课堂构建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把控,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和优秀经验的借鉴,在教学流程的各环节加强创新调整,使其与学情和教学目标及新课改要求等高度契合,达到课堂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琳.让趣味化元素,构筑生长型课堂[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7).

[2]唐振华.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幸福生长的地方——生长型语文课堂的基本内涵与实现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26).

[3]魏梦荔.游戏教学,解放天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9(7).

[4]黄孟卯.“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思考[J].教育周报(教研版),2021(45).

[5]李修国.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着力优化育人环境[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1(10).

[6]杨学义,冯群星.“双减”带来的转折与期盼[J].环球人物,2021(17).

[7]欧金昌.不折不扣落实“双减”工作等[J].广西教育(D版),2021(9).

[8]闫瑾.让语文教育和自己的生命共舞[J].教育家,2021(34).

[9]操太圣.教師评价是推进“双减”的重要保障[J].教育家,2021(34).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双减小学语文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