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平面向量模考题的探究与思考

2022-06-24 03:50华志远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14031
中学数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线向量本题

华志远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 214031)

在无锡市2021年秋学期高三期中考试中,第20题是一道以三角形为背景的平面向量试题.统计表明,该题难度系数仅为0.15,得满分者更是寥若晨星.从题面上看,试题内容看似平实,实则内涵极为丰富;试题呈现方式简洁,提出问题逐级深入;涉及知识综合有度,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深度检测了数学素养,充分体现了新高考评价体系的精神,即把关键能力作为高考评价的核心指标和因素.从题干上看,本题从三角形的基本量和点线的位置关系出发,通过引入向量语言,使数与形有机结合.第(1)问是求两条线段的比值,属于几何问题;第(2)问是求两个向量数量积的最小值,属于代数问题,从而使试题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从平面向量的多个维度寻找解题突破口,并利用向量共线定理进行转化,而数量积的最值可利用基本不等式或求导获得答案.由于学生解答情况较差,因此我们对本题作重新研究、评估和反思.本文试图通过探索该题的命题背景,尝试一般的解题策略,依托数学思想方法,引领学生走出思维误区,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1 试题及背景分析

试题

在△

ABC

中,已知为

BC

的中点,

E

为边

AB

上的一个动点,

AD

CE

交于点

O

.设

(1)若求的值;

(2)求的最小值.

分析

从几何维度去分析,本题第(1)问求两线段的比值,容易想到构造相似三角形求解,因

D

BC

的中点,故可以取

CE

的中点

F

,则

DF

BE

,且(图1).再由△

ODF

∽△

OAE

,得到的值,进而求得的值.事实上,若将△

BEC

看成被直线

AD

所截,则由梅涅劳斯定理可直接得出结论,这正是这道试题的平面几何背景.

图1

从向量维度去分析,本题首先可以选定一组基向量然后将

C

,

O

,

E

A

,

O

,

D

三点共线转化为向量的共线,再利用共线向量定理进行转化.也可以利用三点共线的一个重要模型,即以为基向量,则

C

,

O

,

E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其中

λ

+

μ

=1,从而实现解题目标.从建系维度去分析,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应以

A

为原点,

AB

x

轴,这样有利于写出各个点的坐标,从而将向量问题转化为坐标的代数运算.

2 解法探究

(1)

解法1

(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由题设,得取

CE

的中点

F

,连结

DF

,则

DF

BE

,且由△

ODF

∽△

OAE

,得于是

解法2

(利用梅涅劳斯定理)在△

BEC

中,直线

AD

与三边所在直线分别相较于

O

,

A

,

D

,得由条件得故

解法3

(利用基向量法)由

C

,

O

,

E

三点共线,可设即得同理,可设由此得解得所以

解法4

(利用重要模型)设因故由

C

,

O

,

E

三点共线,可设由得于是故即

解法5

(建立坐标系法)以

A

为坐标原点,

AB

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2).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的中点设

O

(

x

,

y

),由而故解得设解得

λ

=4,于是

图2

解法6

(利用解析几何法)建系写坐标与解法5类似,只是在求点的坐标时,由直线及直线求得它们的交点坐标再利用距离公式,求得(2)

解法1

(与(1)中解法1类似)由题意,得

AE

=2

x

BE

=2-2

x

DF

=1-

x

.由△

AOE

∽△

DOF

,得故于是从而令

x

+1=

t

,由

x

∈[0,1],得

t

∈[1,2].于是当且仅当即时,的最小值为-4.

解法2

(与(1)中解法3类似由(1)中解法3得解得代入上式,得设则令

f

′(

x

)=0,得故当时,

f

′(

x

)<0,

f

(

x

)在上单调递减;当时,

f

′(

x

)>0,

f

(

x

)在上单调递增,故当时,

f

(

x

)有极小值,也是最小值.由得的最小值为-4.

解法3

(与(1)中解法4类似由

C

,

O

,

E

三点共线,得于是后面同上.

解法4

(与(1)中的解法5、6类似)设

O

(

x

,

y

),

E

(2

x

,0),则由得解得(也可用解析几何求交点的方法求得答案).于是求得后面同上.

3 解法评价

数学解题中,不同的思维视角对解题的长度、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产生较大影响,其中确立思维的起点最为重要.以《平面向量》一章为例,通常可以从几何法、基向量法、坐标法、数量积等作为思维的开启,在解题目标的驱使下作合理的选择、调整和实施.如本题若从图形上加以整体分析,则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可使解题显得一气呵成、简洁明了,这对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提出了要求;若从向量角度思考,则要选好基向量,并通过其线性运算,结合向量的共线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但由于本题图形中涉及的点线较多,许多学生解题时产生了“原地打转”的现象,思维缺乏进阶;若从坐标法去分析思考,则关键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相关点及向量的坐标,同时对数学运算的目的性、条理性及准确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形成大单元的视野,掌握主干知识结构和体系,依据数学思想方法,才能自然地找到思维的起点,并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实现解题的目标.从考试卷面上看,首先众多学生面对问题无所适从,因而零分率超过60%,说明在复习教学中,学生的认知体系构建存在不足;其次是解题的目标意识不强,在探寻结论与条件的关系时,找不到中间转化的量(线段长、向量或坐标),从而使思维受挫;再次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数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利用坐标法求解的学生,无论从坐标系的建立,还是运算的正确率都有待加强.

4 走出解题困境

著名数学及教育家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将数学解题分为四个步骤,即审题联想、拟定计划、实施解答和回顾反思.审题联想是从宏观上要求解题者理解题意,弄清条件与结论,并产生有效联想,从而找到解题目标,其中包括信息的获取与检索、题目与知识的关联性以及思维起点的确立等;拟定计划是从中观上要求解题者在明晰方向后,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解题步骤,即从条件与结论的联系出发,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作引领,尽量将复杂的、陌生的问题化归为简单的、熟悉的问题;实施解答是从微观层面上动手操作,要求解题者利用数学知识和通性通法,进行有条理的推理和演算,并在解题过程中加以监控、调整和优化;回顾反思则是指既要总结解题成功的经验,又要反思解题失败的教训,并从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维度加以提炼,促进解题者理性思维的发展,从而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元认知”能力.以这道模拟考题为例,如果我们从这一解题理论去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对学生构建《平面向量》一章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提升关键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共线向量本题
平面内三点共线的“向量”素描
向量的分解
向量的共线
平面向量中两个共线定理的运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今天是几月几日
向量垂直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五种“变身” 玩转圆锥曲线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