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服务科技创新的路径探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22-06-24 07:44耿刘利
铜陵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助力审计工作

黎 娜 耿刘利 张 京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国家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来,随着“审计全覆盖”理念的贯彻与推进,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日趋成熟。 国家审计在经济体检、 政策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十四五”新时期,科技与创新成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在培育竞争优势,增长经济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聚焦发展、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 安徽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与金融供给,推动科技创新战略落地生根。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化国家审计的监督作用,明确审计服务科技创新的实现路径,以确保财政扶持政策落实落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期助力新时期安徽高质量发展。

一、文献综述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治理水平决定着国家审计的发展。 因此,国家审计服务科技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其固有职责。 关于国家审计服务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于专业化科技服务模式的研究

由于科技创新涉及较多专业知识, 通过专业化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开展审计鉴证与服务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樊一阳(2015)提出通过构建专业化创新服务公司,对于创新项目的基础设施、文化环境、创新过程开展评估, 创新审计方法和创新认证服务以推进专业化科技服务发展[1]。

(二)关于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的审计研究

国家审计除了关注资金走向之外, 政策审计也是近年来学者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邢战雷(2019)对于科技创新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2];李涛(2019)从财政政策落实视角对于国家审计在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推进政策落地生根,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改革[3]。 汤丽莉(2020)在贯彻中央关于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政策视角下提出基于创新灵感,创新方式、创新路径的不确定性,审慎作出审计意见的建议[4]。

(三)关于国家审计助力企业创新的研究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 其科技创新是社会科技进步的主要途径之一。 张臻(2018)基于管理审计视角对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效率开展评估,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5];赵兴宇(2019)基于国家审计视角下,探讨我国企业创新存在的问题,给出审计助力企业创新的策略[6];郭蒙楠(2021)提出国家审计与社会监督协同推进企业创新的观点[7]。

(四)关于审计助力区域创新的研究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助力,国家审计通过服务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其作为国家治理组成部分的固有职能。 王杨(2020)通过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调研,提出国家审计发挥监督与反腐职能, 保护国有资产与财政资金以提升创新创业者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建议[8];韩云(2021)结合山东聊城的实际情况,提出采用跟踪审计的方法,审计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确保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科技创新发展[9];陈玉玲(2021)提出优化风险资本审计机制, 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建议[10]。

综上所述, 学术界中虽然已有较多学者对审计助力科技创新进行了探讨, 研究多集中于微观层面的建立中介机构、审计促进企业创新、审计助力区域创新、审计政策落实等内容。 总体而言,目前对国家审计助力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框架,未能从学理上阐释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机制。 研究视角主要从微观层面切入,视角有待拓宽。 已有文献中鲜少有针对安徽省审计助力科技创新的研究。本文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 以国家审计护航科技创新为视角, 分析安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服务科技创新的路径,以期助力美好安徽建设。

二、 国家审计服务科技创新助力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职能定位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 创新成为当前国家治理的目标之一, 国家审计通过发挥职能作用于国家治理。 因此,服务科技创新是国家审计的重要职能。 在美好安徽高质量发展中,国家审计服务科技创新, 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定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保政府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中央和地方政府强化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支持,为科技创新战略提供坚实的财政保证,以高质量财政支持推动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发挥国家审计监督作用确保财政资金能够在科技创新发展中落到实处,发挥积极作用。 在科技创新审计中,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审慎区分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探索实践与以权谋私,客观审慎地作出结论和处理,保护改革发展的新动能,激发探索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完善。

(二)形成制约和监督机制

强化国家审计在科技创新财政支持工作问题的揭示、抵御和预防功能,建立科技创新财政扶持的监督与约束机制, 以客观全面反映财政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 借助国家审计程序,可以及时对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运用的有效性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和评价, 发现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违规、不经济和效率较低等情况。

(三)评价和发现财政扶持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发挥国家审计在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开展较为及时、全面的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国家审计在财政支持创新发展中的核心目标就是能够通过审计工作程序发现财政资金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提升对策, 进一步压实政府在公共资源使用、管理、财政资金有效运用等方面的重要责任。

总之,国家审计只有顺应时代变迁的要求,正确认识与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充分发挥审计职能,服从并服务于科技创新以助力美好安徽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 国家审计服务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国家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具有预防、揭露和抵御功能。国家审计部门成立近四十年来,其功能不断发展与完善。 国家审计的功能主要包括:通过审计监督财政预算的执行维护财经法纪, 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廉政建设;通过各类专项审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监督政策落实与实施情况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良性发展。 国家审计在助力安徽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好经济体检作用,为科技创新护航,依法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与监督,及时反映其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确保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效益性。

审计服务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是审计功能的体现,其内容涵盖了处理处罚机制、整改机制、曝光机制、评估机制、预警机制(如图1 所示)。 从“经济体检”的角度来看,揭示、预防、抵御是我国的国家审计的作用机制,也是“免疫系统”理论下审计监督服务科技创新发挥作用的机制, 实际审计工作中这三种机制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在“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中:揭示机制是基础,抵御机制是重点,预防机制是目的。 通过揭示机制将问题曝光,传导给抵御机制,对问题作出处理处罚,从而产生震慑作用。 对揭示出来的问题进行处理和纠正, 建立风险防范和预警系统,最终形成预防机制。 审计的揭示作用产生了曝光效应和威慑效应。 其效应的发挥催生了审计曝光机制, 审计的预防和抵御效应促进了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的产生。 因此, 审计的效应与机制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国家审计通过揭示机制,发现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处理和整改机制,即:通过审计意见提出整治措施, 达到有效治理 (治己病)。 国家审计通过曝光、评估、预警机制,达到预防作用(防未病),防范与抵御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图1 国家审计服务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

四、 财政资金支持安徽省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 安徽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与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关键环节与重点领域的创新与发展,科技投入逐年递增,但在资金使用和政策落实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2018-2021 年安徽省审计公告披露的相关问题整理如下:

(一)科技创新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落地是国家鼓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政策执行宣传力度不够,相关部门不能享受到优惠政策,无法发挥政策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如:2018 年凤台县4 家科技企业未按175%加计抵扣研发支出, 仍按照150%扣除研发支出;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11],如2019 年支持皖北科技奖补政策落实不到位,32 个项目未享受奖补上浮20%的优惠政策[12]。

(二)科技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资金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必要保障, 合理使用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财政资金使用分配不及时以及资金预算安排不科学等现象, 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 如:2020 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3个市重大新兴产业基地考核奖励资金3.6 亿元,截至2021 年4 月底,3 个市的5 个县(区)仍有1.98 亿元未按要求分配到具体项目[13]。 2019 年,省统筹投资预算安排农业生物科学综合实验楼项目1000 万元,在当年未使用情况下,2020 年又安排3100 万元, 累计支出1474 万元[13];2016 年、2017 年,省统筹投资预算安排国家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省级试点项目和省电子政务灾备中心项目资金1.02 亿元,在2018 年底尚有9426 万元资金未使用的情况下,2019 年又安排上述项目资金7000 万元。 截至2019 年底, 累计支出6548.6 万元,尚有1.07 亿元未使用[12]。

(三)缺乏部门协同配合

财政资金精准助力科技创新与发展需要部门之间协同配合。 资金拨付依据与使用效果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审核与验收, 仅仅靠简单的收付款凭证和简要的说明无法确保资金的合理与有效使用。 如:2018年对118 家企业进行了奖补,涉及资金3015 万元[11]。审计调查发现, 科技主管部门仅要求申报单位提供购买凭证、简要转化说明,未对所购技术成果在皖转化、产业化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质性审核。

(四)项目执行情况公开力度有待提升

在不涉密的情况下, 公开科技创新项目资金投入与使用绩效有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使财政资金更加公平公正地投入科技项目中。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项目执行结果和执行绩效未及时公开; 项目自评报告中未对资金投入与使用说明等现象。 如:2019年未公开2018 年度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执行结果;2019 年有4 个重大项目自评报告未反映全年资金投入及执行情况[12]。

综上所述, 安徽省在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在资金使用、政策落实、部门协同配合验收、项目公开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切实发挥国家审计作用,护航科技创新,助力新时代美好安徽高质量发展,是其国家治理属性的体现。

五、国家审计服务科技创新的路径

(一)推进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落地

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地实施是加强科技创新强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而开展国家审计工作能够有效促进科技创新财政扶持政策落地生效,提升科技创新对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充分发挥财政、 金融和税收等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对企事业单位、 社会组织与团队科技创新和科研投入的有效引导、激励与调节作用,及时对偏离政策、不当和违规行为进行纠偏, 促进被审计对象根据财政政策目标进行及时整改, 推动财政扶持资金的科学管理与合理有效利用。

(二)坚持贯彻绩效理念,提升科研资金使用效率

科研工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 加强国家审计对科研工作尤其是科研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的重点审计,纠察科研资金管理和使用不当行为,提升科研资金使用效率。 深入贯彻绩效理念,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匹配和达成度等作为重大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的重要评价标准。 针对财经科技资金分配“小”而“散”、科技资金拨付滞后、分配缺乏科学性、科技资金管控力度过大的现象,加强对各级政府的科技经费预算安排的科学性、 专项资金划拨和使用合理性的审计,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关注、分析原因和及时整改。

(三)注重加强部门间协调,增加监督合力

科研工作领域涉及到各行各业, 与各个部门之间都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科技创新工作点多覆盖面较广,流程程序复杂,专业性较强。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应加强同政府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合作,邀请高校、 高端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论证,充分依托已有科技成果和资源,更新科学知识,掌握科技领域内前沿与发展趋势, 从而提升审计工作在科技政策有效性和科技创新成果绩效评价方面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推动国家审计、纪检监察和巡视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合作。

(四)建立公开、公正的国家审计工作透明制度

建立和完善公开、 公正的国家审计透明制度是提升科技创新资金利用效率与社会效应的保障,能够推进科技项目顺利开展。 具体来说,首先要实施审计阳光工程, 推动国家审计机关和工作人员积极履责,促进审计结果公开公正,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接受政府和社会再监督, 但是对于涉密事项和内容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坚决做好保密工作。 其次,在国家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不同类型的问题和文件,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限定反馈整改和处理的时间, 并以适当合规方式告知主管单位审计结果和整改处理情况,强化审计问责。 再者,充分依托现代新媒体渠道和新技术手段,将审计工作结果通过报纸、微博和官网网站等手段及时将国家审计结果信息客观地向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公布, 提升国家审计工作的透明性和规范性。

(五)加强国家审计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国家审计工作, 发挥国家审计在科技创新财政扶持中的审计监督作用, 必须依靠审计机关与人员。 因此必须建设一支思想政治水平高、理念信念坚定、责任意识强、业务素质高、专业化水平高的新时代审计队伍, 提升审计工作服务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首先,抓好审计干部队伍政治建设,更新审计理念,强化责任与使命担当,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抵制制约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为,推动党的审计理论和政策路线在科技创新发展中落地生根。 其次,加强审计业务能力建设,提升业务水平。审计业务能力是审计队伍干部履行审计工作职责的必要技能。 通过开展审计专业人才和审计干部综合能力培训,提升审计队伍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以便审计队伍能够掌握审计领域新理念、 新方法和新技术。 强化激励,完善激励制度,开展技能竞赛,鼓励创优争先,将审计工作数量与质量、审计培训、职称考试纳入个人评奖评优和职务晋升的评价体系中,增强审计队伍内生成长动力。

(六)注重大数据审计技术的运用

大数据的发展既为审计工作带来便利, 也对国家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科技资金通常需要经过多层评审和二次分配,资金链条较长,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参与方众多。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科技创新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审计工作中, 尤其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该领域风险识别与应对环节中。 依据具体的科技项目计划制定相应的指标数据标准, 利用大数据技术定期采集和报告审计工作所需要的数据,建立分析模型,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查找数据疑点并甄别共性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审计监督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数据采集、传输与存储、处理与分析三个阶段的作用,同时分别关注和控制数据来源风险、数据安全风险、数据标准风险,加快大数据审计数据安全系统与平台的建设。

总之,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够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社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科技创新财政扶持政策和资金管理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财政政策落到实处、财政资金合理运用,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助力科技创新, 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为新时代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六、结论

创新引领发展。 在“十四五”开局、乘势而上迈上“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基于国家审计理论结合新时代美好安徽建设的历史与实践,从国家审计助力科技兴皖视角展开分析。 研究发现:从定位和作用方面来说, 国家审计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整个监督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国家审计首要任务是开展经济监督, 对经济发展和运行进行动态“体检”;国家审计工作总体要求是服务国家创新与改革大局, 这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审计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应该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在组织和管理方式方面,要强化统筹、 协调与整合, 注重质量控制与成果运用; 在审计技术方面, 要增强科技强审思维和理念,建立和推行现代化综合审计模式,依据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应, 同时注意控制数据来源、安全和标准风险;在审计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国家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严明审计纪律,坚守底线思维,自觉接受再监督,不断推进审计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提升新时代国家审计队伍专业化水平。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助力审计工作
助力成功七件事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