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启迪: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2-06-25 20:15方启迪
民族文汇 2022年32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方启迪

摘 要:小学数学学习能够为学生在整体数学学习生涯中奠定知识基础与思维基础。教师教学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方向。各教学环节的优化工作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关键,而问题情境对优化教学途径具有重要意義,具备一定的探究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创设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基于已掌握的基础知识,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热情。为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高效性,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扩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营造出优良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在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下,实现了认知结构的完善与综合能力的增强。

一、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创设生活化有效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有限,教师展开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出富有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基于教学大纲,制定科学性的教学计划,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生活化有效问题情境能够拉近学生与抽象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强化数学思维发展。教师可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完成知识迁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效。

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做法,创设出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联想,开动脑筋,先用自己的办法获得答案,随后由教师开始授课,告诉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得到问题的答案。基于原有知识的问题情境创设法,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能够提高数学的应用价值,创设生活化的有效问题情境更好地验证了这一观点。例如:题目为67+296的接近整百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学生看到题目便一筹莫展,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老师去商场购买了一条连衣裙296元,问该怎么付款比较快。”通过激烈讨论,学生认为先付300元,让营业员找回4元最快。因此,结合购买东西付款的生活实际,296=300-4,学生运用简便算法很快得出了答案。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来,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结合生活经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利于小学生应用到今后的现实生活中。

二、提升问题情境趣味性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特点与数学特征,教师可以提升问题情境趣味性为导向,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出发,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以此确保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其思维的活跃性。

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面积问题入手,构建趣味性情境:“小明与小刚想在共同发现的一块土地上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两人在商议后将该土地用简单的篱笆围成两部分,一部分可看作长方形,一部分可看作正方形。两人划分后不知道自己分配的种植区域是否比对方的小,应如何帮助他们?”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教师提供的相应信息,可以调动自身原有的几何知识储备,在种植区域比较的问题引导下,先行调动之前所学的面积基本概念,明确需要应用面积来阐述种植区域大小比较过程,在比较过程中自主思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并在具体面积数值求解过程中产生相应认知障碍,从而主动思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求解方式。此时,教师便可借助教学媒体将表示种植区域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切割成均等的方块,进而延伸问题情境:“如果每个小方块的面积都是1m2,能够求出小明与小刚划分后的两块种植区域面积吗?”由此,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先利用单位方块数量求出整体面积。在问题求解引导下,学生会思考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与边长的关系,进而逐步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的结论,顺利完成由长度测量到面积计算的几何图形学习迁移。

三、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都是比较热衷于参与实践活动的,相较于听教师讲,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更自由更随意,而且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会更长,对于数学学科来讲,实践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发现数学现象、感知数学知识,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将问题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用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操作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如在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什么是梯形”“梯形的形状特征”以及“如何求梯形的面积”等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就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剪纸操作,剪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再引导学生拼一拼,看一看哪些图形可以拼成梯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开动脑筋,一边想一边拼,很快就有学生发现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或者一个长方形)就可以拼成梯形,还有的学生说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也可以拼出梯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让学生思考梯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有了刚才的剪纸经验,学生很快就可以作答。在以上的以实践活动构建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对“什么是梯形”“梯形的形状特征”以及“如何求梯形的面积”等问题作出了回答,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就能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变革与优化,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其满足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多元化的教学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重视学生的认知背景,满足数学学习需求;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做好数学的问题建构,完善学生知识体系。通过数学教师的正确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同学沟通交流,掌握更多学习技巧。小学数学教师借助情境教学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强化数学思维,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覃泽道.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C]//.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1329-1330.

[2]汪会荣.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4):20-21.

[3]杨琪琪.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8(17):115-116.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