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2022-06-25 01:13郭书利
科教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教学内容

郭书利

(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新课改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课堂中整合思政元素,可有效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避免亦步亦趋和背道而驰,课程思政需要更多时间的沉淀,思政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坚持德育为先和以人为本。将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在教学中起到促进作用。虽然高校都在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建设路径,但由于教师的育人理念和思政素养不足,且在具体实施中面临困难,导致思政知识的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高校应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背景,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思政教学目标。

1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完成教育目标

教育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育成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就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大计,肩负着为国育人的职责。其中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品德素养,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完善学生心理结构的重要途径。实现德育为先、以人为本,仅依靠思政课远不够,需要全体教师都做好思政教育,树立思政意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全学科教育中,培养有担当、有觉悟的时代新人,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掌握,推动教学实效性向更高水平迈进。

1.2 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高校能否为社会发展培养全能型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质量。教师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的责任,更承担着塑造人格和道德的使命,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持续发展,高校应打造一支具有师德师风、高超教学能力且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开展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有利于培养新时代优秀教师。贯彻落实思政教学任务,要求教师要以德育为先,做学生的榜样,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人格品质,弘扬我国的正确思想观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挥自己的典范作用,带领学生健康发展。课程思政给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教给学生各种为人处事的道理,并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2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相对缺乏

教师是思政知识的传播者,但部分教师的思政能力相对缺乏。主要体现在:其一,部分专业教师受其自身专业的制约,思政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在专业课教学中难以找到教材中所蕴藏的思政资源,部分教师觉得自己的职责主要是对专业知识和技术进行教学,学生的德育应由思政教师来完成,德育不在自己的教学范畴内。其二,专业教师开展思政工作的动力不足。时下,课程思政的建设还缺少合理的评估与奖励体系,部分专业教师将其视为负担,使得思政知识的融入流于形式,且出现嘴上重视,行动上不重视的现象,使得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无法实现有效渗透。其三,专业教师思政建设能力不足。随着高校专业课的细致分化,“教书”和“育人”两大主流元素逐渐分裂,部分专业教师难以把握育人和育才的平衡发展。事实上,课程思政的理念并不是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中专门留出时间进行思政教育,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掘专业课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和专业知识相统一,将教材的中显性和隐性知识发挥到极致。高校专业教师大部分都缺乏对思政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训练,致使课程思政建设相对困难。

2.2 思政教学内容有待优化

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基础在于教学内容,任何教学形式的革新都必须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时下,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思政金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片面解读金牌课程的问题,为增强课堂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意愿,太过于重视教学形式和方法的转变,忽略了教材中的内涵和价值,背离了思政教育以内容为主的发展规律。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忽略了高校大学生自身具备的思政知识,忽略了他们应掌握更高层次的思政理论和素养,导致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不匹配,再加上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的侧重点不同,这就使得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知识相对困难。思政教学内容严重不足,内容空洞没有实质性价值,教学内容仍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3 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3.1 整合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优质的教学内容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思政课程,所以要充分优化思政资源,促进内容的更新。其一,要深挖思政教育资源。思政学科要切实关注和发掘各专业课程中所蕴藏的思政元素,并与其他教师开展研究讨论,突出教学重点,挑选出精准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将思政元素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并且在现有思政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延伸,进一步解析当下的时事热点和重难点问题。以英语专业为例,可以根据国家举办的重大庆典和纪念活动等,举办翻译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将庆典中的重要讲话内容翻译成英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水平,还能更好地学习重要精神和政治内容,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政意识和素养,通过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效果持续提升,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

其二,运用新媒体技术,整合思政教学资源。时下,互联网的不断崛起,新媒体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教育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利用新媒体技术辅助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通过网络信息获取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将资源进行筛选和鉴别,挑选出适合学生发展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源。其三,将思政知识融入全学科中。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不能生硬地引入思政资源,而是将思政知识与理论、实践和专业技能相结合,在悄无声息和耳濡目染中对学生开展思政方面的价值引领。

3.2 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能力

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是推动高校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高校务必要强化对专业课教师思政能力的训练。首先,要强化专业教师的思政理念和意识。高校能否培育出全能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课教师只有切实了解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准确了解学校课堂纪律的边界,才能避免走出边界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促进实际教学的顺利开展。专业课教师要增强自身的思政教学水平,不断革新思政的理念,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汲取更多信息,从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以达到思政价值导向和学科发展的完美融合,实现协同育人形态。其次,要注重提高专业教师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把握能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自由且活泼、自我意识强烈,但人生经验和辨别能力相对不足,极易受到错误思想的感染。所以,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和思政教育工作的组织者,还要做学生人格、品格和道德的塑造者。再次,组织开展思政教学的培训活动,以提高专业课教师对本学科专业价值教育与思政教学的理解,并为课程思政的建设奠定基础。最后,要逐步健全对专业课教师思政建设的考核制度。专业课教师在思政建设中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如果投入和应有的奖励不能成正比,必将产生负面效应,所以,高校应建立健全考评和奖励制度,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推动思政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3.3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注重建设优质特色的教学方式,创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想将思政知识融入专业课中,实现全学科的育人效果,就必须要求所有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在全学科中浸透思政元素,教学内容不能重复,更不能照猫画虎地硬搬,这种不合理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抵触情绪。要采用融合、嵌入的方式,在悄无声息中将思政工作落实到全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在教学形式上要恰到好处、充满活力,在教学效果上要和育人协同发展、相辅相成。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融入适合本专业学生发展的思政内容,要充分发掘各种思政教学资源,积累和总结经验,提升思政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探寻形式多样的教学素材,从不同角度讲将这些融入课堂教学中。思政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应延伸到课外,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思政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得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要严于律己谨言慎行,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教学典范。老师还可以通过分享学习方法、工作经验激励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答学习和思想方面的问题,坚持以德育为首,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增强教学实效。

3.4 优化教学设计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加强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实现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依靠思政课来完成,各类专业课的课时数量远超过思政课。所以,高校应在全学科中落实三全育人的目标,把培养学生的思政教育落实到全学科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单纯将思政知识叠加到专业课中,更不是重新开设相关课程,而是在专业课中渗透相应的德育知识,在悄无声息中实现知识传授、人才培养和品格塑造的统一,力求打造优化的教学设计。要求专业课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努力把德育知识、文化素养、思想价值融入教学中,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要做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正确观念。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将德育知识充分体现出来,灵活运用思政内涵,将德育元素扎根于学生心中。在这种教学环境和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具备理想、道德和素养。所以,高校应全面优化教学设计,制定出完善的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的全方位进步。

4 结论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课程思政是一项全面的教育理念,在全国高校都得到广泛推广,将思政教育置于高校教育中的高位,推动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为顺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高校应充分发掘思政知识,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培育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将思政知识与专业课相结合,发挥课堂育人的作用,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工作目标。高校应结合学校的特色和教学要求,把道德素养、民族复兴、思想价值、爱国精神等融入课堂教学中,高校还应了解学生喜好,构建乐趣课堂,提高教师素养,确保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人才培育和时代发展的协同进步。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教学内容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英语笔记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