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因素分析

2022-06-25 06:47
科教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学阶段心理健康心理

杜 彪

(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上海 200120)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都还不健全,易受他人影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学生时期。因此,如何引导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是家人朋友以及学生自己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1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原则

1.1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变化性和矛盾性。一方面,学生的成长环境、原生家庭背景和学校环境等都存在差异,导致大家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学生的心理和人格特征也表现出差异性。另一方面,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步入青春期,身体发育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心理的成长速度远远没有跟上,生理上的外在成熟形象和心理上的幼稚行为不协调,导致中学生心理层面出现矛盾;情况严重的学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成长,容易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1.2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1.2.1 发展性原则

中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成长速度比较快,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学校和家庭在进行教育时要树立长远发展的意识。也就是说,不仅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身体成长,还要加大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视程度。目前中学生叛逆现象比较普遍,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用包容的眼光去观察,综合进行评判,切忌直接通过“好”或“坏”进行判断,这会伤及学生处于中学阶段这个敏感时期的自尊心,严重来说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中学教师要记住发展性原则,科学引导学生成长,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

1.2.2 包容性原则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据很大比例,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坚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大家的尊重和包容,促进学生的持久稳定发展。对于部分问题学生的教育,教师还需要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和平等性,让学生充分信任自己,表达出心中的真实想法,教师再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开导,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1.2.3 普及性原则

中学生正处敏感的青春期,家庭背景、学校氛围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其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各主体对学生所产生的不同影响都应该考虑进去,尽可能做到全方位关怀、共同教育。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心理成长,尤其是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充分展现教育功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际教学活动中。由此看出,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综合考虑各项主体因素带来的影响,还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涉及所有学生。

2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初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国家也提高了对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各地中学也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阶段学生的影响和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结合当下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2.1 城乡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尤其是城乡差异非常明显。在大城市中,学校会聘请专门的心理教师,专业性和综合能力都很高,能科学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教导学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不允许,学校课程体系比较简单,也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还有部分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课通常是由思政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代理,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心理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2.2 课程内容及安排不合理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都如同虚设,将这门课程安排在思政课或者班会时间来进行,而且模式、内容都比较固定,宣讲一些安全防护的知识,但却往往缺少中学阶段学生最需要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和自我接纳等内容。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周围的环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面临的学习压力也不断增加,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适应能力较弱,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他们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外给出一些指导和建议,以达到缓解内心压力和焦虑的效果;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学校在安排教学工作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关注。

2.3 原生家庭因背景影响

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和家长的重要任务。家庭是避风的港湾,也是学生每天的活动场所,原生家庭背景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直接影响。中学阶段的学生,开始步入最为叛逆的青春期,开始厌烦家长絮絮叨叨的管控,部分学生会直接和家长正面“对战”,还有一部分学生将不满情绪压制在心中,时间久了很容易导致抑郁。另一方面,父亲和母亲的关系也会对初中生产生较大的影响,现代社会夫妻离异率较高,单亲家庭的学生缺乏完整的关爱,有的会表现得比较自卑,有的会显得非常情绪化,总之都明显表现缺乏安全感。

3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各主体因素分析

3.1 家长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首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参与者除了学生自己和教师之外,还有学生的父母长辈,学校和家长通力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校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充分展现了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指导教育的功能,但即便如此,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与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和家长要经常保持联系,沟通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双方互通有无、联合教育才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次,家长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环境,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和学校教师沟通交流;在和学生的日常相处中,要关注其是否有负面情绪或异常行为,并及时进行引导解决,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初中学生已经不是幼稚的小学生,开始有自尊心,家长在和他们相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其想法和意见,尤其是对待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不要过分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避免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反之,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尝试肯定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而不是一味地打压式教育。家长和孩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要经常保持有效沟通,融入他们的世界,缩短双方的内心距离。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模仿对象,平时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或发生激烈的争吵行为。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生命安全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生命可贵以及父母养育不易,教导他们遇到问题要直面解决,而不是一味逃避,更不能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逃避问题。

最后,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家长在家庭中要起好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给学生的成长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同等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这也就决定了家长要和教师保持互动,确保两方掌握的学生情况是一致的,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3.2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众所周知,任何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普遍比较叛逆,产生心理问题的现象比较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学校在安排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时,还应该注意教师和学生的比例问题,若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差距悬殊,则无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目前,部分学校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把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集中在一起教学,一个教师要面对许多学生,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的感受和接受程度;如果一个教师只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授课,教师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学生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沟通辅导,教学效果会远远优于大班混合式教学。不同类型的班级授课模式,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状况也会不一样,最终的成绩水平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身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也要不断提高,给学生做好带头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日常学习工作中要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树立良好形象,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无论是什么岗位的任课教师,都要遵守师德作风,以人为本,把教书育人工作放在第一位,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祖国未来的花朵。时代进步意味着教学工作的革新,教师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3.3 亲朋好友的帮助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朋友之间的友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身边的朋友也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彼此的认知也更深切,相互之间的信任度更高,更乐于向对方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容易形成相同的人生观念。学生在学校日常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可以随时向身边的朋友倾诉,纾解内心的压力,朋友的开导安慰能有效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产生的力量不可小觑。另一方面,朋友在倾听的同时,还能站在客观的角度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使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现代学生的学习压力都很大,很多学生努力奋斗,但最后的成绩不尽如人意,内心会对父母感到愧疚,同时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一时无法开解自己,不能迈过自己内心的坎,此时专业人士的介入可能会适得其反,但朋友的开解更有说服力,有利于缓解其心理压力。

朋友的帮助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创新。首先,学校中交到的朋友一般都是同龄人,相互沟通很方便没有障碍,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行为举止;其次,与其说是帮助他人,其实对自己也是非常有利的,在帮助朋友解决问题的同时,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内心世界会更加豁达;最后,帮助朋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意识,在校园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身边一般都是同龄人,但是他们周围也存在许多“大朋友”或是忘年之交,虽然年龄差距悬殊,但是由于他们独特的性格和特有的亲和力,也能够很好地接近学生的心理世界。大朋友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目前的想法,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这种形式虽然不是正式的教育,但是可以把它理解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对提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热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起着积极作用,足以满足初中生的心理需求。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学校教育工作来说非常重要,是初中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安排,还要关注不同地区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还要多和家长沟通学生短期内的心理情况,并鼓励学生多和身边正能量的朋友一起学习、玩耍,结合学校力量、家庭关怀、朋友陪伴的综合因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中学阶段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探析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复数学习中的四个误区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