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2022-06-26 19:17宋玲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产业高职院校专业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必须依赖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要求其专业设置必须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根据地方产业需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本文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经验做法为例,围绕高职院校专业对接产业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产业

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区域产业发展为依托,根据产业发展设置专业,根据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建设专业,专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升。

一、前 言

实现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必须系统了解和分析高职院校的专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高职院校中所建设的专业是对社会职业群或岗位群所需要的共同知识、技能和态度归纳后的一种科学“编码”,用来描述职业生涯某一阶段、某一人群用来谋生且长时期从事的具体业务作业规范,是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的获取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的教育“载体”。产业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某一产业的兴起会带动一批社会职业群或岗位群,并需要一大批能达到其岗位能力的“产业人”。因此,专业设置必须紧跟产业发展,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一)根据产业需求设置专业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专门成立了校、院(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各专业建设,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都必须有教学专家和现场专家参与。学校在设置每个专业前,都要根据重庆市产业发展规划认真进行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近年来,学校根据重庆市“6+1”支柱产业规划以及“2+10”产业布局,先后设立包括新能源汽车、机械加工与制造、现代轨道装备制造等37个与重庆市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高度吻合的专业,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贴近产业需求开展专业建设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长期坚持邀请产业和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论证与修订。根据产业和行业岗位需求,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确定专业课程学时,目前大部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比例达到了50%以上,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学校联合企业专家成立课程开发团队,共同研究制定建设方案,近年来,为重庆市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结合产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结合产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内培外引”等形式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一方面学校积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专业课教师,同时要求45周岁以下专业教师必须取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中高级以上证书。二是学校强力推行 “双百工程”(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技师进课堂)加强校企深度融合,锻造“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的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三是学校注重抓好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坚持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担任专业实训课程指导教师。通过抓好校内外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一支“上得了讲台,能上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教师队伍。

二、专业对接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与产业对接的机制缺失

政府在谋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没有把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规划与统筹,使得专业与产业对接失去重要平台与有效机制。

(二)企业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不能深入开展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缺乏内在驱动力,形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究其根源,主要是企业社会责任感不足,利益驱动机制缺位。难以形成校企双方合作的效度、深度和广度,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产业融合以及产学研相结合有效开展。

(三)高职院校信息不对称,掌握产业需求精准度不高

高职院校由于目前体制机制限制,不能完全掌握产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规格方面的精确信息,产业和高职院校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效率,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高职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路径

(一)建立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体制机制

建立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激励机制,如通过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返还或教育附加费减免等措施以提高企业积极性,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二)建立政府采购企业顶岗实习岗位的机制

建立政府采购企业顶岗实习岗位的机制通过财政为顶岗实习的高职学生购买在企业顶岗实习岗位,使顶岗实习回归本质,而不是让学生成为企业短期、廉价的临时工。

(三)完善专业评估机制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必须定期对已开办和拟开办的专业进行评估,依托学院专业建设理事会,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估机制,以专业评估结果为依据,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专业增设、改造、重组、调整与退出机制。

(四)建立人才需求信息、产业结构信息、专业对接产业信息资源库

通过多种形式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要求,明确行業、企业的岗位专项技能以及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就业情况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意见。了解国内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总量、主要岗位群、人才规格要求、人才使用政策等信息,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库。

参考文献:

[1]王炎斌.关于专业与产业对接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2(01).

[2]徐勇军,高燕.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几点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4(12)

作者简介:宋玲(1983.11—)女,民族:汉,陕西汉中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产业高职院校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