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2022-06-27 12:19娄瀚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语文教学高职院校

娄瀚丹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阅读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通识课程,其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涵养学生人文精神、培植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践行课程思政与语文课程的融合具有先天优势。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创建“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教师应深入钻研语文教材,深挖语文课程所蕴藏的思政元素,最大程度发挥其育人功能。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含义、语文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及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希望实现语文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①之后,习总书记又在各大高校座谈会上多次强调“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建了课程思政与各学科融合的立体式育人格局,助力各学科与思想政治课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如何在课程思政的新形势下,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效能,如何挖掘语文课程背后涵盖的思政理念,推动“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如何利用好语文课堂主阵地,在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已然成为我们语文教师所担负的重要使命与历史任务,是语文教师们亟待探究和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中强调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②。但对于什么是课程思政,并没有统一界定。依据习总书记的相关讲话可知,课程思政的首要目标是全方位育人,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并且不是特指思想政治这一门课程,而是针对所有课堂;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围绕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民族复兴的基本责任而设定,要求教师运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达到各学科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涵盖“思想政治课”“专业课”“通识课”等相关课程,其含义可以初步定义为:依托或借助思想政治课、专业课、通识课等其他课程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在讲授专业课、通识课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课程思政并不意味着学校新设一门课程或活动,而应设法将思政元素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课程思政是新形势、新背景之下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也是各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中心环节。鉴于此,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思政体系设置,除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创思维、审美鉴赏能力之外,还应着眼培养学生完善、健全的人格,培育充满文化自信、富有家国情怀、拥有较高道德情操和素养的当代大学生。

二.语文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古语云:“文以载道。”“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我国著名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只有相互融入渗透,才能提高其育人功能”。这些理论无不彰显着语文这一基础课程所承载的德育功能。语文学科是各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该学科饱含人文精神,蕴含无数古今中外优秀的德育元素,是写作者们高尚道德情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集中呈现。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融入课程思政要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高职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之间有互通性,语文教师在讲授文学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融合、补充的良好格局,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

1.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三观”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00”后,这些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之下,足不出户即可迅速获取各方资讯,网络为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网络上充斥着各式各样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却又真假难辨的讯息、观点,这些内容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中固然有正确的主流思潮,但也不乏一些消极、偏激的错误观点。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等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能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能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古人的智慧,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教育,教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有效融入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引导学生将实现自身价值同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2.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高职院校的学生已逐步发展为整个社会无法忽视的重要群体,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注重培育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各种思潮蜂拥而至,大量负面、消极的资讯引发学生思想的波动,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思想倾向。高职院校所选用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精心挑选的,教材中的篇目可谓经典佳作,每篇文章都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独到见解,极易打动、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共鸣与思考,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集人文性、思想性、审美性、发展性、独创性等多种特性于一身,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语文课程基本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互相交融、渗透,协同发展。学生在学习、鉴赏教材中经典文学作品时能涵养个人品行、提升个人修养、培养健全人格。高职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亟需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情操的熏陶、人格的培育,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大量名言警句、名人典故和英雄事迹,学生通过学习相应文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责任感等厚植于心,从而促进高职学生人格的健全、完善。

3.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大多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学生母语表达及运用能力,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文学知识,具备较好地语言沟通、文字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刻领悟蕴含在经典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以此净化学生内心和灵魂。学生通过评述社会热点事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明辨是非能力,提升道德修养,增强文学素养,培育人文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在讲解经典文学作品时,在介绍英雄人物事迹时,适时融入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等内容,有助于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人文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和社会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课程的根本宗旨就是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根本目标。从这个层面来说,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目标高度一致。语文学科具备工具性、实用性等基本特征,但绝不能将语文简单定义为传授学生文学知识和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学科,语文课程的最高价值体现在对美好人性的坚定追求上,体现在求真、向善、爱美的追逐上。语文课程对学生人文情怀的涵养和高尚情操的塑造大多是透过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实现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从名人名家和经典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体悟英雄的优良品格和高尚情操,了解伟人对个人理想的执著坚守,感受先贤面对困境百折不挠、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及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

三.语文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1.课堂教学重思政

(1)润物无声讲教材

高职院校应组织语文教研室围绕课程思政开展专题教研活动,语文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思政素材,拓展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深度,改进语文教材。如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可通过选取极具代表性的写作素材,侧面强调终身学习、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同时,在改进优化语文教材时,教师要统筹考虑语文基本知识和思政教育理念,选取一些兼顾人文性、艺术性、审美性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文学素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理想信念。如在讲解《怀李叔同先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结合“尊师重道”这一优良传统美德,结合我校为师范院校、我校学生毕业后为人民教师这一特点,教育学生时刻谨记尊重师长。

(2)开拓创新选典型

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将大量精力集中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上,注重基础文学知识传授,忽视语文教学时应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取语文教材中的典型素材,促进语文课程和思政元素的完美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文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教师在讲解古文《劝学》时,可从文字演变角度着手,引导学生探究“劝”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先贤们通过文字传达给后人治学的概念和意义,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3)别具匠心挖素材

高职院校所选的语文教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选择与当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鉴赏教材,深刻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如《卖白菜》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作者母亲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下仍然坚守初心,保持着善良待人、诚信对人的基本准则。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母亲的真诚和善良,向学生传递“诚信”“友善”的价值标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经典诵读渗思政

(1)以生为本,选择诵读内容

在选择经典诵读文本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经典文化、传统文化中筛选有价值、有意义的古诗词,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来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如让学生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朗读《诗经》名篇《采薇》,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和平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的安定和富饶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成果。让学生诵读曹植的《白马篇》、陆游所写《书愤》等诗词,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这些作品中所蕴藏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到诗词中所渗透的诗人们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学生诵读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较弱,语言文字认知能力有限,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所以教师想利用经典诵读渗透思政元素时,应先对所选诵读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诗词内容及内涵有初步认识后,再让学生自行诵读。如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可以先让语文教师围绕诗词大意、文化内涵、现实价值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在各班挑選一名优秀学生做领读员,早读时学生先听语文教师讲解,等学生形成个人理解后,再由领读员带领学生有感情地集体诵读,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3)以赛促学,升华学生价值观

不仅可以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进行诵读经典活动,还可以组织“经典诵读”大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寓教的教育目标。2021年下学期,我院组织了“经典诵读”大赛,在比赛中有同学诵读《短歌行》,学生通过扮演曹操这一角色,在朗诵中切身感受英雄们的拳拳报国心;还有同学集体朗诵《诗经·陈风·击鼓》,他们在慷慨激昂的悲壮战歌声中体悟同袍之情。组织“经典诵读”大赛升华了经典诵读的时代之旨,通过比赛,学生不仅锻炼了胆量,提升了诵读和表演能力,也能更进一步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及思想政治教育之要义。

3.课外活动强思政

(1)组织辩论,强化认识

要让思政理念与语文课堂相互渗透、融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更应引导学生将思政理念贯穿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之中。因此,教师可根据实际授课内容,通过组织辩论赛的形式,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政意识。如在讲解《老妪》这篇文章后,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两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就“老妪应不应该在公园门口等两个小时”作为论题进行自由辩论。学生通过辩论,能意识到诚信、责任的重要性,并由此联想到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内容,从而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2)课外活动,践行理念

教师甚至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由课堂内转移到户外,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各式活动中落实思政理念。如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间,我院以“疫情之下的我们”为题举行征文比赛,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纷纷发表个人看法及见解,有学生选择“疫情下的教育”为主题对生命教育、时间教育等问题进行反思;有些学生以“最美逆行者”为话题致敬疫情期间的抗疫英雄。这些征文,不仅体现了学生们对时事政治的思考,也体现了学生们思想观念的升华。

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理念相互渗透、交融,可以将语文教学的“立德树人”效能发挥到极致。因此,语文教师更应紧跟时代步伐,树立积极向上的教学观,在课堂内外深度挖掘思政素材,丰富课程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个人思想的升华、三观的塑造,让语文教学焕发生机,迸发出时代彩虹。

参考文献

[1]李祝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9(29).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3]张洁,张爱军,王利,等.文道并重讲语文 润物无声育匠心——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实践[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4]务楠,耿红卫.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2019(16).

[5]张彦,姚丽.课程思政理念渗透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J].职业教育,2022(3).

注 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8]http://www.moe.gov.cn/jyb_x 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②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号.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语文教学高职院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