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大势下推动出版业智慧创新的路径思考

2022-06-29 23:18文海燕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出版业融合发展

文海燕

摘 要: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出版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新的发展阶段已经到来。对于处于融合发展大势下的中国出版业,如何推动未来出版业的智慧创新尤其值得思考。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研究出版业智慧创新路径具有现实意义。从技术、渠道、内容、人才的融合发展方面,阐述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出版业的创新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在理念、技术、内容和人才四方面的创新,以期为出版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启示,从而进一步推进出版业智慧创新。

关键词:出版业;融合发展;智慧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6-0010-03

自2019年就开始启动的新闻出版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媒体融合发展俨然已成为国家政策扶持重点。今年的5月22日,李克强总理更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文化、旅游等行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而5G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让出版业的“互联网+”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基于此,推动出版业融合发展下的智慧创新,不仅是履行国家政策的战略目标,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时代,众多出版企业积极探索,从战略任务的角度促进融合发展,重点将出版与新技术进行高度融合。在此背景下,数字化出版进程提速。企业也积极探索精品内容生产的表现形式与传播渠道,致力于人才培养,将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作为目标。

(一)技术融合发展

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出版业生态的重构。在出版载体上,人们倾向于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阅读,例如手机、iPad等,信息随时随地可以传播、获取。在出版内容上,技术实现了内容数字化呈现的多样性,读者可以获得集音频、视频、线上服务等形式于一体的更加丰富的资源与服务。在出版发行上,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出版业产品的供给与营销渠道也不断完善。同时,出版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的合作力度,如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所打造的“大象数字出版与教育融合服务平台”,以技术研发为依托,建设全流程数字编辑平台。

(二)渠道融合发展

主要表现为“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发展,为读者带来更多便利。目前来看,微课、听书等线上内容变现形式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因此传统出版机构应积极探索、发展线上渠道,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对接的方式,获得纸质书与线上变现的双渠道收益。例如,中信出版集团与得到APP合作,推出的电子书产品广受好评;山东人民出版社开发的听书项目与线上平台合作,也取得了较高的销售业绩。

(三)内容融合发展

出版业一直以内容为焦点,最为重要的是对内容的深度开发与不断探索。一方面,高度聚集优质内容资源的目标得以实现。互联网的聚能效应明显,因此诸多出版企业利用这一优势将海量内容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这样用户可以获得较为专业的数据检索与知识服务。另一方面,传统的出版内容已经无法跟上时代潮流,经过拆分与重构之后,出版产业链也日趋完备。基于此,“IP运营”与數字文娱产业的互相渗透更是成为热点。

(四)人才融合发展

出版业的融合转型离不开人才的推动。最近几年,“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全面实施,该计划主要包含两个任务阶段,即试点班企业实训和国外研究。通过支持出版单位与高校、研究机构和创新型企业联合开展出版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出版业的人才机构得以持续优化。同时,各大出版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重点支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将目光瞄向了出版业与教育培训业、信息产业、影视业、金融业、体育业等产业乃至于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力求推动人才的跨界融合发展。

二、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国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在技术研发、内容打造、渠道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间存在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一)互联网技术应用与出版融合思维不足

现阶段,出版融合发展中还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互联网技术应用不到位、出版融合思维缺乏。

1.新技术应用远远不够。一些新兴技术还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收益产出效果并不好,并且销售的价格不低,导致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在出版实践过程中难以全面应用。例如VR技术,在内容、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上目前都存在不足。

2.出版机构的工作人员对出版融合的认识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对互联网、产品、营销思维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欠缺。在互联网思维上,因与用户之间缺乏有效的交互机制,不能以受众为中心、关注用户需求;在技术思维上,因技术敏感度低,缺乏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主动性;在产品思维上,未能明确地对产品和市场进行定位,产品设计过程中也未能完全契合个性化的受众需求。在营销思维上,缺乏全程营销观念,营销过程的推进侧重于售卖环节,对于后续营销环节不够重视,如用户调研、反馈等环节存在欠缺,不利于良性营销模式的形成。

(二)出版供给侧问题突出

出版业的供给侧问题,也是融合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产能过剩。有效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我国年出版图书品种数位居全球第一,但人均图书消费水平却远低于国际水平。其次,供给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跟风出版、同质化出版等问题。在内容生产、行业标准、版权保护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场景不够多样化、用户体验不佳,供需体系的构建尚需时日。再次,生产要素配置失衡。长期以来,出版业在一般性生产因素投入方面比重偏高,在高级生产要素投入方面比重偏低,这进一步加重了出版供给侧问题。最后,重“量”轻“质”。一直以来,出版业的发展一味追求“量”的增加,而忽视了“质”的提升,最终将影响出版业的良性循环。95A81FE3-6D7B-4118-A909-841E6BB411D6

(三)复合型出版融合人才匮乏

从人才需求来看,具备文化和科技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还处于紧缺状态,同样是融合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的出版培养体系设置与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匹配甚至脱节的。从高校的人才教育上来看,大多数授课教师不具备技术背景,专门研究深度融合领域的专家学者更是少之又少。从企业的人才管理来看,受制于成本因素,企业往往采用人员抽调方式组建“新媒体部”,而这些人员的综合素养还有待提升。同时,出版企业还未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相应的出版融合培训并不到位,因而不利于复合型出版融合人才的培养。

三、推动出版业智慧创新的路径

(一)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应当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

1.以用户为中心,激发商业新模式。出版机构要实现从内容生产者到“知识服务商”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秉持“用户体验为王”的知识服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发展规律,注重“互联网+”思维的深度融合与应用。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传统出版机构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智慧创新需求,新的商业模式应以读者的个性需求为主,这样才能为读者和受众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

2.创新资本运营,布局产业新形式。资本运作时代的到来为出版企业布局产业新形式提供了机遇。最近几年,诸多出版企业开始探索多类别业务发展,如影视制作、金融服务等,同时依托优质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实现了对资本运营的创新,推进了融合发展速度。例如,中文传媒用20多亿元收购智明星通科技有限公司,借助数字出版运营中心,跻身电商行业。

(二)技术创新

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始终是出版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

1.依托大数据技术,打造“智能+出版”。对于如何更好地依托大数据技术,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推动。从内容创新层面来看,大数据技术具有大量、高速的特点,因此可以实现对海量出版资源的提前筛选和预判,从而有利于出版人进行优质内容决策。大数据还具有数据处理多样化的特征,可以有效拓宽出版内容边界,从而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从产品营销层面来看,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规模巨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有利于提升出版数据分析质量,从而为出版决策提供依据,打造“智能+出版”。

2.借助人工智能,有效降低成本。首先,利用人工智能具备的较强语义分析能力和自动学习能力,可以开发智能信息搜索和编校工具,借此提升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进而实现出版企业成本降低的目标。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还将促进销售与传播。在销售终端,可以借助AR等技术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出版物,增强现实体验感;在阅读终端,则可以提高电子书与读者的交互性,模拟纸质书的质感,满足读者怀旧情怀。

3.重视区块链技术应用,建立版权保护体系。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出版数据管理系统,版权交易过程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实现,整个过程更加透明、可信度也较高。同时,时间戳可以永久记录并追踪版权的形成、授予和转让,整个过程更加科学有效。另外,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检测系统,从而解决版权归属问题,并实现对版权的科学保护。现阶段,已经有国外的出版机构进行尝试,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建立分布式网站。

(三)内容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曾强调:“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1.坚持主题出版和文化自信。对于中国出版业而言,主题出版是内容创新的主要方向。坚持新时代的主题出版,也正是要坚持文化自信。一方面,需要持续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策划出版主题,保证质量,注重时效,强化内容与形式创新,及时回应大众所关注的热点,加大主题出版物的有效供给,提升影响力。另一方面,借助新技术和新平台,需要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主题出版更大的价值。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例,该平台运用媒体融合技术,依托电脑端和手机端便于用户使用,符合现代用户的阅读偏好,将大量期刊、图书等资源融合在一起,實现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目的。

2.加大跨媒体融合出版力度。美国媒体分析师亨利·詹金斯将“融合”定义为“跨越多个媒体平台的内容流”,核心在于内容,主要借助“跨媒体”实现。跨媒体融合出版,正是“一次创作出版、多次开发应用”,根据需要选择多种传播媒介对内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从而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以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丝绸之路全史》为例,《丝绸之路微讲堂》是以该书为蓝本进行的录制,通过访谈方式讲述各地文化和传统,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画面和效果,对丝绸之路有全新的认识;同时,打造《丝绸之路上的那些事》成人版与青少年版音频资源,进一步促进了跨媒体融合出版。

3.推进文化创意研发。万物互联的时代,图书不再作为单独的产品存在,出版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文学IP为起点,可融合影视、游戏、动漫、戏剧等泛娱乐化产业,还可以通过产品设计等,将其融入日用消费品等;以教育IP为源头,可形成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等。推进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将为出版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内容的不断增值和变现。

(四)人才创新

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是人才创新。

1.建立复合型人才体系。首先,专业化能力提升对于编辑队伍建设来说必不可少。选题策划能力和编校能力的精准化需要持续提升,新技术运用能力和宣传推介能力需要向高水准目标迈进。其次,要注重对创新型、全媒型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全要素、综合型等能力的培养。

2.优化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一方面,要优化出版融合人才考评、选拔机制,相应的考评与选拔过程要注重全面性与科学性,评估标准要客观公正,评估结果要具有信服力;另一方面,建立人员岗位轮换机制,重在丰富人才的多方面知识体系,从而深入了解出版全流程的相关知识,为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在融合发展大背景下,要进一步推动出版业的智慧创新,需要真正用互联网思维引导理念创新,以用户为中心,激发商业新模式,布局产业新形式;需要依托大数据、借助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需要坚持主题出版和文化自信,推进跨媒体融合,大力研发文化创意产品,实现内容创新;更需要大力推动人才创新,为出版业融合发展注入核心驱动力。

参考文献:

[1]  马勤.5G 时代出版业的发展变革与战略选择[J].出版广角,2019,(17):12-14.

[2]  冯宏声.5G时代出版业发展前景思考[J].国际人才交流,2017,(12):23-24.

[3]  徐芳.出版业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重构[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6):40-44.

[4]  蔡翔.传统出版融合发展:进程、规律、模式与路径[J].出版科学,2019,(2):5-14.

[5]  郭全中.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新进展——以出版类上市公司为例[J].出版广角,2019,(16):15-17.

[6]  曹世生、范军.融合创新:以新技术赋能出版高质量发展[J].科技与出版,2020,(5):29-34.

[7]  甘慧.浅谈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的进化与变革[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4-27(004).95A81FE3-6D7B-4118-A909-841E6BB411D6

猜你喜欢
出版业融合发展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