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脱贫成果巩固路径分析

2022-06-30 11:49吴海骁武佳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

吴海骁 武佳伟

摘 要:贫困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贫困问题也是国内外学者进行研究讨论的热点话题。在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下,我国各地自上而下,制定了脱贫攻坚的方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解决了我国绝对贫困的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提上日程,对其路径进行分析,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该文以山西省古县为例,基于古县统计局的数据资料,阐述了古县的脱贫成果及脱贫路径等,分析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古县;农村;脱贫成果巩固;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10-0010-03

Analysis of the Consolidation Path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chievements in Gu County

WU Haixhao   WU Jiawei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 China)

Abstract: Poverty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so poverty is also a hot topic and discussed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Under 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from top to down, formulate poverty engines plan, breakthrough achievement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solve the problem of absolute poverty in China,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n the agenda, the path analysis, to consolidate poverty achievements, prevent poverty.This paper takes Ancient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data of Ancient County Bureau of Statistics, analyzes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chievements and paths of ancient County,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ed,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Ancient county; Rural areas; Consolid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chievements; Rural revitalization

1 引言

古縣是山西省省定贫困县,县域总人口约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7.02万人。2014年,全县贫困村有38个,贫困人口6626户20022口人,大约占到古县总人口的21%,占全市贫困人口的7.3%,贫困发生率为25%。特别是在乡村地区有很大一部分的低收入群体,他们生活来源主要依靠低保和政府补助,是古县实现脱贫难啃的“硬骨头”。为实现定期脱贫目标,古县委县政府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为引领,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积极营造经济追赶发展、政治生态良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在扶贫开发上创造了新成就[1]。

2 古县脱贫成果路径

2.1 特色农业脱贫 为了帮助农民尽快走上富裕的道路,古县县委县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一些贫困村、贫困户,结合当地优势,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帮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扶贫模式。古县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脱贫”的目标,全力推进小杂粮、中药材、露地蔬菜等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以确保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如表1所示,在2017年的统计数字中,全县贫困户累计种植小杂粮、中药材、露地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仅有313.33hm2,辐射带动贫困户也只有1213户、3882人。2018年,全县贫困户种植小杂粮、中药材、露地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1746.67hm2,辐射带动贫困户3285户、10512人。其中,谷子、高粱、豆类等小杂粮种植面积达1066.67hm2,辐射带动贫困户2172户、6950人,人均年收入为2300元;白芍、柴胡、生地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80hm2,辐射带动贫困户1297户、4150人,人均年收入为2700元;赤焰椒、西红柿、豆角等露地蔬菜种植面积为300hm2,辐射带动贫困户1207户、3862人,人均年收入为2900元。同2017年相比,小杂粮、中药材、露地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总面积增加1433.33hm2,辐射带动贫困户增加2072户、6630人,产业规模、带动户数、带动人口分别增长了4.6倍、1.7倍、1.7倍。截至2019年,古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共计3533.33hm2,辐射贫困户3049户、11533口人,古县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大好局面。

2.2 特色养殖脱贫 古县支持农民发展养猪、养牛、养羊等养殖业,全县7个乡镇积极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小区,建成后实现了存栏8.2万头的规模。2017年,3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1834万元参与发展的生猪养殖,辐射带动贫困村14个、贫困人口1700余口,人均年增收7500元。

2.3 旅游产业脱贫 古县聚焦文化旅游产业,擦亮一张名片。依托“天下第一牡丹”AAAA级旅游景区,引导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加速推动文旅产业项目的发展,深入挖掘相如故事和红色文化,探索县域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持续开展“绿水青山二十四节气”等特色活动。古县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打工挣钱。通过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带动385户、1780人的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有效缓解了周边地区的贫困问题。

2.4 光伏产业脱贫 2016年,古县16个贫困村的光伏扶贫发电站全部投入使用,发电量共记100万kWh,各村年增收达12~15万元,通过推进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带动300多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200元,特别是许多“三无”贫困人口从中受益。2018年,古县全县的年发电量为10276.61万kWh,其中光伏发电共计8660.10kWh,占比84.27%,火力发电仅占1.34%,光伏发电站的项目建设涉及34个贫困村,每个村集体年增收超过15万元,带动贫困户878户,户均增收可3400元。

2.5 易地搬迁脱贫 古县严格按照政策指示,精准识别搬迁对象,采取易地搬迁与民政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如表2所示,2016年古县易地搬迁任务为2601人,其中贫困户742户2500余人、同步户36户101人,整体搬迁自然村5个。2017年,易地搬迁完成投资5893万元,涉及482户1654人,其中贫困人口1000余人、同步人口480余人,整体搬迁自然村10个。尤其是对149户155名“五保”对象提供集中安置房,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探索出了易地扶贫搬迁与民政供养有效衔接的路径。截至2018年,古县易地搬迁共计完成1756户5784人,其中贫困户1479户4682人,建档立卡户入住率为100%。

2.6 电商脱贫 随着网络的普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古县也响应号召,落实“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电商扶贫工作,搭建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平台,大力宣传电子商务,拓展网上订单业务,鼓励并帮助农民利用互联网积极推销农产品,逐步构建起了一条以品牌为引领、以电商大数据为支撑的“互联网+农业”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古县38个贫困村每个村都有电商网点,实现了村级电商网点全覆盖,另外还引进一批电子商务公司。在这些龙头公司的带动下,2018年古县的赤焰椒、核桃、牡丹油等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带动贫困户1000多户增收。

3 古县扶贫成果巩固的不稳定因素

随着上述措施的不断落实,古县已圆满完成脱贫目标。但由于制度、人力配备、资源配置等情况的不均衡, 各扶贫点在扶贫进度上和成效上差异化明显[2],使得古县的脱贫成果不易维持,贫困户也很容易“返贫”。

3.1 农业自身的复杂性 古县农业产业绝大多数位于山区,耕地也大多是旱地,生产基础设施落后,靠天吃饭,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及不可控制性,对农业生产活动及农产品产量的影响很大,从而导致扶贫效果难以持续。政府从农民那里收购的农副产品,从价格方面对农民进行补贴。但是一旦遇到旱涝、冰雹、大风、雨雪等恶劣的自然天气,难以保证农民的收入稳定。比如,核桃本是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来源,但是在收、晒的过程中却阴雨连绵数十天,核桃发黑发霉,大量核桃堆积在农户家中无人问津。政府根据灾情,对于受灾农民进行了政策性的补偿,但这对农民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补偿款连种子化肥钱都不够,更别说其他开支了。

3.2 农民文化素质低 古县农村低收入人群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有些发展新理念一时无法接受。比如,在岳阳镇的一个村,由于光照条件较好,政府本打算在这个村发展光伏发电产业,以带动经济发展,但开发会占用大量耕地,农民由于自身的思想觉悟有限,很难看到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在耕地征收的补贴方面也与政府存在矛盾,所以最后光伏发展行动不了了之。大多数贫困户学历以小学为主,整体素质偏低,且思想保守,在优惠政策条件下不愿意扩大种植面积;接受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较差,导致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经济效益显著下降[3]。

3.3 医疗体系不健全 由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和设备更新的原因,居民所承担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高,基本医保难以解决居民治疗大病的经济重担。有社会学家通过研究认为,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大病即破产”。一些困难群众脱贫可能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各方面积极帮扶下日子刚有起色,却因为一场大病、一个意外事故,生活陷入困境[4]。而且有的患者是慢性病,他的病情是不可控因素,如果他的病情恶化,会严重影响家庭开支,从而很容易使已脱贫农户“返贫”。

3.4 易地搬迁后续保障不足 易地搬迁的落实使贫困户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更容易享受到城镇的教育、医疗等服务,也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易地搬迁,许多的贫困户远离了他们常年所经营的土地,使得贫困户无地可耕,丧失了收入来源。年轻人会外出务工,而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们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守在家里。据了解,有的搬迁户在城里没有办法,只能经常回村搞点副业,又回到了“两头跑、两头住”的生活模式。没有收入、只有支出,长此以往,这些搬迁户很容易再“返贫”。

4 扶贫成果巩固路径

面对存在的挑战,只有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能走出一条完整的扶贫成果巩固之路。要解决贫困问题并巩固现有的扶贫成果,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只关注经济的发展和农户的增收。结合当前古县脱贫实际状况,深入持久地做好巩固工作。

4.1 構建长效机制 古县要继续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责任,积极构建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一是积极探索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入户核实工作,严格对照脱贫标准,加强返贫监测,特别是对那些刚刚迈过脱贫线的低收入边缘户定期进行摸排跟踪。二是健全稳定增收机制。确保脱贫可持续,继续巩固“五个一”的产业模式,进一步发挥乡镇龙头企业的组织优势,建设贫困户能够广泛参与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壮大稳定增收产业。三是完善综合保障机制。筑牢民生兜底防线,加大对农民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公共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四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体系。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推进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工作,探索专业化的管护方式,以确保公共基础设施长期稳定发挥实效。

4.2 发展特色产业 要继续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继续将特色农产品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重点扶植加快农業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在每个乡镇推行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产业,并建设好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突出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巩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此外,围绕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和人才支持力度,向周边地区辐射和带动,推进科技下乡、进村、入户,发挥各类人才对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大幅扩大各级科技特派员选派规模[5]。

4.3 完善教育体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扶贫既要大力发展产业,也要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要继续做好这些工作:扩大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多方面筹措教育资金;继续落实义务教育,拓宽农民的受教育面,对农民进行思想、知识教育;重点推进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提升农民自身脱贫的能力,提高农村整体素质。从广大农民的自身层面而言,要想真正摆脱贫困的帽子,政府、村集体的帮助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农民自身。一是正确充分地利用政府提供的各种资源,积极向那些专业人求教,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充实自身。二是贫困户自身要在村集的引导下,自觉地团结在一起,积极开展合作,将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凭借整体的力量带动自身的发展。

4.4 扩大就业机会 不仅要很好地完成易地搬迁的工作,还要全面考虑到易地搬迁所带来的失去收入来源的一系列问题,积极帮助搬迁户就业。一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鼓励企业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鼓励乡镇企业扩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让那些贫困搬迁户在家门口能够就近打工。二是专项扶贫资金要加大对搬迁后续发展的投入份额,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发挥投资效益[6]。三是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农户进行定期培训,让农民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

4.5 健全医疗卫生体系 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体系,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二是改善乡镇和村卫生院的条件,提高各类重大疾病的预防治疗能力,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建设。

参考文献

[1]苏奎,何凡.屏山县脱贫攻坚实践的措施保障体系与优化路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1):158-162.

[2]宋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建立新时代扶贫长效机制——滨州市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J].新西部,2019(17):75,74.

[3]董伟欣.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业产业扶贫机制模式问题与对策——以河北省绿岭核桃产业发展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8,22(06):5-7.

[4]林火灿.巩固扶贫成果要打组合拳[N].中国改革报,2016-06-16:002.

[5]郑兰香.乡村振兴背景下实施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以保山市龙陵县产业脱贫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1,41(06):158-160.

[6]王琪、夏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N].河南日报,2019-04-24:011.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