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策略

2022-06-30 23:01麦敏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2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实施策略道德与法治

麦敏宜

【摘要】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使人感到沉重而烦闷,学生参与度不高,德育效果不容乐观,这与国家对德育课程的期许形成巨大落差。笔者通过参与式教学长期深入的实践,获得了一些可供参考与运用的教学策略,更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并形成道德与法治的理念体系,改变教学效果,从而打造高效、灵动的课堂。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道德与法治》;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从根本上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提出以及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的运用,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更为教师走出教学困境点明了方向。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研究,探索参与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中的实施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参与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越轻松、越和谐的氛围,更容易发挥人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找準聚集点,寻找教学契机,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而农村的教学环境与城市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更应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体验和心理特征等学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参与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启迪思维,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买东西的学问》时,教师可创设以下教学情境:班级要开联欢会,需要购买零食、小奖品和装饰教室的物品等,生活委员邀请你来帮忙,请运用你的经验和智慧,看看怎么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通过创设这一有效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辨识商品的包装,读取有效信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这无疑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都有极为有利的。

二、巧设游戏活动,激发参与欲望

新课程倡导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其呈现的形态主要以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活动或游戏为主。喜欢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师还采用传统课堂过于理念化的讲授模式展开教学,学生没有感同身受,没有参与其中,难免感到枯燥、乏味,更难以认同并接受“道德与法治”产生的思想情感,使课堂教学实效性大大降低。而参与式教学以多彩、活泼的授课形式为主,更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挖掘并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的显性资源和隐性教育因素,提升了课堂实效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通过模仿、角色扮演、我做你猜等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行为和人物心理,在生活环境中深化情感体验,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小学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的生成。例如,教学《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走进各行各业体验不同职业的艰辛,教师特意创设“职业大体验”活动,通过“持锅翻炒”“咬筷子练习微笑”“负重深蹲”等游戏,让学生体验厨师、乘务员和消防员的日常工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拉近学生与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距离,从而感悟每个劳动者所从事职业的意义及其背后的艰辛,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实效。

三、开展合作探究,增强参与实效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更注重将学生生活中的知、情、行等方面的经验结合起来,以促成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而新课程标准也倡导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等多种活动中,改进学习方式,发展合作精神。农村孩子普遍存在学习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等问题,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独自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与老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同样以《买东西的学问》相关教学内容为例。创设情境后,教师让学生采取就近原则或是异质原则划分小组,各小组自行拟好组名、口号和分工后,观察老师带来的零食包装袋,各成员谈谈自己在零食包装袋上有哪些发现,讨论包装袋上的信息有什么用处。每个成员分工协作,将问题细化成若干个,做到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完成一个问题,都要发表看法,最后选出一人发表观点。为了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求小组组长协助其完成任务。为了引导农村学生掌握更多的购物常识,教师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现场购物,获得真实的网购体验,补充团购、电视购物、他人代购等购物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发票与收据的相关知识,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培养学生索要发票的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索中互相督促进,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成长。

四、注重课后实践,拓展参与时空

新课程理念是 “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较为单一,与现代社会的接触较少,教材中有部分内容和活动可能无法体会,因此,教师更要注重开发农村教学资源,拓展课后实践空间,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实践,增强学习体验,更好地发挥课程的价值。在教学《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一课时,虽然课上教师会引导学生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但如何把课堂教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付诸行动,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节俭行列中,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课后,教师可让学生成立“浪费行为侦探小队”,围绕浪费现象进行进一步探究,调查研究校园、家庭和社会等浪费行为的表现、危害、成因,引导学生正视和反思发生在身边和自己身上习惯性的、细微的浪费行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调查报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家庭水电节约监控表”等,把监督的任务分配给所有学生,把自律和他人监督结合起来,让避免浪费成为一个长期的关注点,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自觉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新风尚。

通过以上策略,缓解教学过程的单调与枯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更深入思考道德与法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总结来说,参与式教学对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着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不仅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还为学生快乐、高效的自主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师应不断优化与完善参与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积极探究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学生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责任编辑:梁慧婵)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实施策略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