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政治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以《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一课为例

2022-06-30 01:52朱倍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金正恩思政课程

□朱倍德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各种课程的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笔者在甘肃政法大学担任《国际政治学》课程的教学。2019年11月,在讲授《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这一课时,笔者也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实践,本文将详细叙述这一实践过程。

一、所用教材及本节课程的目的

笔者的授课班级是甘肃政法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17级本科班,《国际政治学》是这批学生的必修课,选用的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的《国际政治学概论》。2019年11月,笔者在本书第三章第四节“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这一课的讲授中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实践。

学生在本科之前已经学习了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特点、国家的特点、非国家行为体的特点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我们知道,个人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个人甚至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就是个人对国际政治的作用,以及个人对国家对外行为的影响。

在本节课里,笔者将通过大量关于我国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意识到,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二、教学进程第一步:讲“领袖直接影响国家的对外决策”

由于在不同时期,国家各个领导人的性情、经历、知识、个人判断都不一样,因此,他们所制定的对外政策也并不相同,所以一国领导人的更替通常导致本国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重大调整。

例如在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有所作为”。在此之前,即在1990~2010这20年的时间里,我国实行的是“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1992年4月28日,邓小平同身边人员说:“我们再韬光养晦地干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较大的政治力量,中国在国际上发言的分量就会不同。”[1]2010年,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概括了韬光养晦的主要内涵:“谦虚谨慎,不当头、不扛旗、不扩张、不称霸,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相一致”。[2]具体而言,“韬光养晦”即指外交上基本不出头,遇到任何国际大事件都只是笼统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们的目标是,尽量不要让国际上的事情干扰到我们,中国的主要精力应用来发展国内经济。事实证明,在那个我们自身国力还没有发展到很强大的年代,这一套措施是非常适合中国的。经过20年的埋头苦干,中国从一个买日常用品还需要票证的国家变成了GDP总量超越日本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当然,在这20年“韬光养晦”的时间里,我们还是经历了许多考验的。比如在1999年,美国就悍然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死亡。2001年4月1日,美国EP-3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侦查,中国海军航空兵派出2架歼-8II战斗机进行监视和拦截,其中一架僚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美军飞机发生碰撞,中国战斗机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中国确认牺牲,而美国军机则未经允许迫降海南岛陵水机场。可以说,无论是轰炸使馆,还是在非法侦查别国国土时撞机(更何况还导致我方人员死亡),这些事情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难以接受的。

但当时的中国实力还很弱小(2001年,中国人均GDP刚刚达到1,000美元[3],而美国当时的人均GDP已是3万7千美元[4])。如果我国当时与美国进行对抗,不仅没有获胜的希望,反而会白白葬送我国好不容易形成的迅猛发展势头。在人类的所有品质中,“忍”是最难以做到的,但一旦做到,就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事实证明,中国政府的“忍辱负重”确实使得中美关系在那几年没有受到大的破坏,中国经济也得以在21世纪的头几年继续以年均10%的速度发展着(见表1),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经济成就。因此,1990~2010年的“韬光养晦”是非常适合那时的中国的,而现今的“有所作为”也符合现在的情势,因为如今我国的国力远比过去强大,我们可以并且应该在国际上更加主动,进而为我国谋取更大的利益。

表1 21世纪头10年中国经济年增长率[5]

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讲述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使学生感受到我国领导层的冷静和理智。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来之不易的繁荣局面,正是我国通过一系列“忍辱负重”换来的。同时,笔者在此还向学生展示了21世纪头十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相比于泛泛而谈的文字,具体的数字更有说服力,因此同学们会深深感到,在面对各种来自外部的挑战时,我国领导人头脑冷静,成功地避开了国家发展中所易遇到的各种陷阱。总之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学生会由衷地赞赏我国领导人的睿智,并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教学进程第二步:讲“国际政治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交往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

除了全面战争状态外,国家间关系在和平时期很少表现为全体国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状态,而主要表现于领导者和领导集团即政府间的相互关系状态。因此,领袖人物之间的活动和相互关系是国际政治关系的重要内容[6]。例如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之间的关系很好,两人近年来互访频繁:2018年,金正恩三次来华访问,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第一个外国领导人就是金正恩。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访问了朝鲜,朝方进行了盛大的迎接。

随后向学生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与金正恩的关系这么好吗?在听取了学生的回答后我说:这是因为,首先,中朝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自抗美援朝以来,两国就结成了“鲜血凝成的友谊”,因此习近平主席和金正恩委员长的频繁互动也是中朝传统友谊的一种表现。第二,近两年来,美国对中国在各方面的政策都极不友好:政治上,以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为首的美国政要多次对中国进行公开打压,意图把美方抗疫不力的责任推给中国。美方还多次干涉中国内政,对香港局势和新疆问题说三道四,美国国会更是推出了涉港、涉疆法案,这些举动都严重干涉了我国的内政。在经济上,从2019年5月10日起,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以前的10%提高到25%,这大大打击了我国以出口为业的外贸公司。除此之外,美国还对华为、小米等多家中国公司进行了种种制裁。

总之,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政策是非常严苛的。有学者认为,美国发动中美贸易战的目的不仅是要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利润,更是要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革命,实现对中国的西方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对付美国的有力武器,而良好的中朝关系就是我们的一张王牌。总之,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习近平主席与金正恩委员长之间的良好关系对我们而言是非常关键的。

四、教学进程第三步:讲“由于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会导致一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通常而言,一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是由于本国领导人发生了更替。但有时,尽管一国的领导人没有变更,由于他本人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同样会导致一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比如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两个拳头打人”,即同时与美、苏两大强国对抗。但1969年3月,中苏边境爆发了珍宝岛冲突,随后在一次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Андрей Гречко)为首的“鹰派”竭力主张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彻底打击,从而“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的核进攻能力”。[8]

总之,对中国来说,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是一个分水岭,此次事件使毛泽东主席意识到,苏联也会成为中国的威胁,而且这个威胁是切切实实、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所以,毛主席便开始与西方建立良好关系,他的第一个信号就是:于1970年的国庆邀请了美国记者斯诺(Edgar Snow)登上天安门城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主席对斯诺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做旅行者来谈也行,当做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9]此后在1971年,中美官方开始了接触,并最终于1972年签订了关系正常化条约。可以说,在这几个步骤里,毛泽东主席有效利用了西方国家的力量,大大减轻了我们所面临的来自苏联的压力,有效保卫了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这次重大转变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席绝对不是一个只认意识形态的人。恰恰相反,对毛主席来说,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的。只要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全体人民的福祉,他可以将外交政策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可以说,毛泽东主席这一外交政策的转变使我国避免了一次大的灾祸,因此,这次“造福后代”的政策转变的重要性是怎么说都不为过的。

此部分的授课目标,在于让学生充分意识到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所面临的凶险境地,以及毛泽东主席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的睿智和勇气。学完这一部分内容后,学生会进一步佩服毛主席的智慧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的灵活性。

五、教学进程第四步:讲“国际政治的个人行为者对于加速、延缓国际政治的发展、改变历史事件的方向也起着重要作用”

个人在国际舞台上虽不能根本改变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但可以加速或延缓事件的发展速度,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发展甚至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假如我们没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那么越南、朝鲜就会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周恩来总理在谈到中国决定抗美援朝时就说道:“毛主席认为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不下决心,不仅朝鲜被占领,就是我们自己的建设也将成为不可能。”[10]因此,毛泽东主席便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出了以上两个重要的战略决定。事实证明,这两步棋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不这么做,美军就会在我们的南、北国境边上出现,这对我国的压力就太大了。毛泽东主席通过这两场援助,提前消除了这个潜在的威胁,为我们今天较为良好的周边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我国教育的方针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1]因此,虽然每所高校都有专门的思政课程,但仍要在专业课的教学上穿插思政方面的内容,达到“教学思政”的要求。当今世界,我国外交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倾向与发展尤为重要。因此,专业课上的“课程思政”能有效控制、引导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课堂里“课程思政”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

猜你喜欢
金正恩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金正恩访华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