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山谣三首—山娃》的音乐分析与技术难点

2022-07-01 23:29姚宜彤罗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技术难点

姚宜彤 罗琳(指导教师)

摘要:张朝是我国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以云南彝族民间的传统音乐为根基创作的组曲《滇南山谣三首》曾获得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本文主要以《滇南山谣三首》中的《山娃》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分析与技术难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演奏该作品的学者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张朝;《山娃》;音乐分析;技术难点

一、作曲家张朝简介

作曲家张朝1964年出生于云南滇南,在哀牢山区里生活了14年,自幼便酷爱书法,写作与美术,从7岁开始随父亲张难学习钢琴,12岁开始学习作曲。云南彝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多文化氛围自幼熏陶着张朝,这与他的音乐作品大多追求民族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创作思想以及本真自然的音乐风格①有着巨大的联系。19岁以钢琴专业毕业于云南省艺术学校;23岁以作曲、钢琴双专业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學音乐系;34岁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班。他在大学学习作曲的时候并且同时兼修钢琴演奏,这无疑对他作曲有着巨大的帮助。他的音乐创作面十分广泛,包括钢琴曲《中国之梦》《滇南山谣三首》、钢琴协奏曲《哀牢狂想》、二胡协奏曲《太阳祭》、歌剧《芥子园》、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七彩之和》、影视音乐《宝莲灯》《凤求凰》以及舞剧《边城》等,这些作品在中美日等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不少奖项。

二、《滇南山谣》三首中《山娃》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进入了繁荣的阶段,国内越来越多的钢琴家与作曲家开始了崭新而大胆的探索,他们渐渐开始掀起了把民族乐曲经过一定的改编成为钢琴曲的热潮,积极地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让传统的民族乐曲在融入新素材后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与活力,并不断吐故纳新,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并且具有独特的民族音乐意境等的钢琴曲,这种创作方式即丰富了音乐的语言色彩,更彰显了中华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

张朝先生在云南度过了整个童年时代,与当时大多数作曲家一样做出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他的这首《滇南山谣三首》中的《山娃》就是以滇南少数民族孩子们的山区生活和云南民间音乐为基础,并将西方钢琴曲的作曲技巧与之融合于1992年创作而成。这首作品描写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孩子们生活悠闲自在、性格活泼开朗的生活情景,生动刻画了一幅孩子们天真浪漫,无拘无束的画卷。该作品并于2002年获得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这无疑证明这部钢琴作品得到了大众和专业界的广泛认可。

《山娃》是一首复三部曲式作品,其结构为引子—A—B—A'—尾声。引子是1—5小节;乐曲的A部是6—23小节,为单二部曲式;后面紧接着的B部分是24—39小节,也是单二部曲式;40—46小节是B部分后七小节的一个过渡句;再现部A'是47—62小节,将B部的主题材料放到了左手的低声部,使两个主题构成了对比式的复调;尾声是63—69小节,采用了与引子相同效果的装饰音引入的柱式和弦,使得尾声与引子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三、《滇南山谣三首---山娃》的音乐分析及技术难点

《山娃》的引子部分是1到5小节,其中一、二小节是用具有民族音乐特点的装饰音导入的柱式和弦(如图①:第1-2小节),像两座山上的孩子在呼唤对方一起玩耍,并且相互回应的模样。所以练习时应该注意左右手时值的分配,先慢速练习再逐渐加速,也要注意踏板的使用,以便达到迅速流畅并且突出远近空间层次的演奏效果。

后面三个小节突然加快,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为整个作品注入了轻快活泼的基调(如图②:第3-5小节)仿佛赤脚的孩童正在滴滴答答的快步奔下山,迫不及待的和伙伴一起玩耍。演奏时应该注意这三个小节左右手交替的衔接以及每个十六分音符应该节奏均匀、每拍第一个十六分音符的重音。可以采用正反附点的训练方法反复练习以达到富有内在活力的演奏效果。

此时应注意接下来这六、七两个小节强弱的对比以及速度应稍慢(如图③:第6-7小节)就像孩子们终于碰面,互相着打招呼。并由这两个小节引入了接下来孩子们欢乐玩耍的的主题。

A部应该多注意分清两个声部中的装饰音、跳音、保持音以及每小节的重音,贴键跳音,手腕尽量放松,表现出颗粒性并且有弹性的音质。像是山的孩子们都在互相玩耍嬉闹,在遍地山野里与鹿追逐尽情玩耍。

B部孩子们的步调稍微变慢,右手基本上都是四度音程,应该将重心落在外侧,尽量突出高音,左手应注意音的连线。

B部后是七小节的过渡句(如图④:第41-42小节),由快速上行的十六分音符引出A的再现部,用十六分音符的跑动来表现孩子们活泼的形象特点。这里也应该跟引子部分的十六分音符一样做到左右手衔接自然,同样可以采用正反附点的练习方式。

因为再现部A'是对比式复调(如图⑤:第56-58小节),所以在注重右手主题的同时,对左手低声部B部分的主题也不能忽视,在练习时可以采用分手训练的方式,让自己的耳朵即能听到左手旋律也能听到右手的主题。

尾声部分的和弦与引子一样追求弹拨乐的效果(如图⑥:第68-70小节),孩子们结束了一天的玩耍心满意足回家的情景,故应达到从强到弱渐渐远去的演奏效果。

四、结语

由于《滇南山谣三首》——《山娃》具有紧扣童趣核心的音乐形象与同时结合中西方独特的艺术特点,所以在现代钢琴音乐中占有不可取代重要的地位。在对这首钢琴作品进行演奏的时候,不仅要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水平,同时也要求演奏者对其创作背景以及整体风格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去更好的把握作品中的连线、跳音以及装饰音等,能够将整个作品与作者的情感完整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中国钢琴曲《滇南山谣三首》的创作与演奏解析费昕舟四川师范大学

[2]张朝《滇南山谣三首》的分析与演奏王栋魁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院

[3]《追溯童年的情景》张朝《滇南山谣三首》浅析龙晓匀

注释:

①引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官网

作者简介:姚宜彤(2004.02—),女,汉族,湖北荆州人,在校本科。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技术难点
智能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的构建研究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