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椒控根栽培试验初报

2022-07-01 07:19祝晓云罗希榕杨凤飞陈良万江秋菊刘玉倩陈春旭
耕作与栽培 2022年2期
关键词:侧枝根腐病花椒

祝晓云, 罗希榕, 杨凤飞, 陈良万, 江秋菊, 刘玉倩, 陈春旭, 覃 成

(1.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 贵州 遵义 563000; 2.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贵州 遵义 563000)

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为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食用调料、香料、油料及药材等多用途经济林木。生产上主要有采摘红色果实的落叶种红花椒和采摘青色果实的常绿种青花椒。花椒属于浅根性树种,根系主要分布在距地面60 cm的土层内,一般土壤厚度在80 cm以上即可满足其生长。根系喜肥好气,沙壤土和中壤土最适合其生长[1-2]。pH值在7.0~7.5范围内生长结果最好,花椒抗旱性较强,根系耐水性较差,土壤含水量过高和排水不畅,就会严重影响花椒的正常生长发育。生长季节花椒树冠灌水过量或者过水时间太长,甚至洪水经过,都会导致花椒死亡。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采取控根栽培可极大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3],如美国紫薇[4]、冬红海棠[5]、蓝莓[6]采取控根栽培技术都获得不错的效益。贵州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黄壤为主,有粘、酸、瘠、板、通透性差等特点,易导致花椒根腐病大量发生。笔者首次将控根栽培技术用于遵义红花椒栽培试验,以期为提高花椒产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控根容器及试验品种

控根容器选用宽100 cm,厚0.6 mm的PVC控根器; 试验品种选用遵义地方花椒ZT1(遵义本土红椒密刺型)、ZT2(遵义本土红椒少刺型)、ZT3(大红袍)3个品种。花椒苗木选用苗高60 cm,地径0.5 cm,根系完整,须根较多,大小一致,苗龄一年生,芽子饱满,无病虫损伤的容器苗。栽植时间为2020年4月25日。

供试肥料复合肥N∶P2O5∶K2O=15∶15∶15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遵义市新蒲镇四野村,海拔840 m,地势平坦,土质粘重的黄壤土,土壤肥力中下。

1.3 试验处理

本试验采用控根栽培和穴状地栽两种栽培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控根栽培:栽培密度3 m×4 m,选用100 cm、厚度0.6 mm的PVC控根器。定点放置控根器,对栽植地进行平整,压实处理后,放置底盘,做好控根容器。并在其内填充由烟草育苗基质、有机肥、园土按4∶2∶4比例配制而成的栽培基质,适当压实。

穴状地栽:密度3 m×4 m定点,挖0.8 m见方的大坑,有机肥与土拌匀,回填高于地面0.2 m,栽植时再挖坑。

1.4 栽植后管理

新栽苗浇足定根水,成活后视天气状况每周浇水1次。当年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0.3 kg/株,分3次进行,10月施腐熟农家肥1 kg/株、三元复合肥0.3 kg/株,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0.5 kg/株(分别在2月0.1 kg/株、4月0.2 kg/株和6月0.2 kg/株施用),第二年自然开心形整枝修剪,2020年5月于主干50 cm定干,当年12月修剪保留均匀着生的3~4个主枝,并在40 cm处进行剪短,促发一级侧枝、夏季在40 cm处一级侧枝重摘心,促发二级侧枝,主枝角度过小,用拉枝方法开张角度。做好花椒锈病、蚜虫、花椒凤蝶等的防治。观测内容:根腐病发生率,生长量包括株高、地径、冠幅、分枝数和产量。

1.5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腐病发生情况分析

从图1可看出,总体而言,控根栽培的花椒植株根腐病发病率显著低于穴状地栽(p=0.002),其中控根栽培的ZT1根腐病的发生率为2.85%,ZT2根腐病的发生率为5.70%,ZT3根腐病的发生率为8.50%,由此可见,不同花椒品种控根栽培对花椒根腐病发生的控制效果也存在差异,其中ZT1>ZT2>ZT3;穴状地栽ZT1、ZT2和ZT3三个品种根腐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1.70%、9.80%和17.10%,明显看出地方品种ZT1和ZT2的根腐病发生率小于ZT3(外来品种)。控根栽培与穴状地栽相比,ZT1根腐病的发生率减少8.85个百分点,ZT2减少4.1个百分点,ZT3减少8.5个百分点,三个品种平均减少7.15个百分点,可以总结出:与穴状地栽相比,控根栽培方式能有效减少花椒根腐病的发生率。原因可能是根腐病发生的主要诱因为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和排水不畅,与穴状地栽相比,控根栽培方式具有很好的排水性能,土壤透气性好,不利于腐镰孢菌的生长,所以根腐病发生率较低。

图1 第一年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根腐病发生情况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花椒性状影响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栽培方式对花椒性状的影响存在着明显差异:穴状地栽的花椒植株明显高于控根栽培的植株(第一年p=0.00,第二年p=0.002),穴状地栽方式的ZT1、ZT2和ZT3三个品种的株高年增长量平均为114.60 cm,而控根栽培株高年增长量平均为94.30 cm;控根栽培的花椒植株地径显著粗于穴状地栽的植株(第一年p=0.015,第二年p=0.003),控根栽培方式的三个品种的地径年增长量平均为6.71 cm,而穴状地栽方式三个品种的植株地径年增长量平均为5.58 cm;控根栽培的花椒植株的分枝数显著多于穴状地栽的植株(第一年p=0.000,第二年p=0.012),控根栽培方式三个品种第二年的平均侧枝数分别为10.2、11.3、11.8枝,年增加量平均为5.9枝,穴状地栽三个品种第二年的平均侧枝数分别为7.8、9.5、10.1枝,年增加量平均为5.0枝;穴状地栽的植株冠幅明显高于控根栽培的植株(p=0.033)。可见,控根栽培能有效控制花椒植株的株高和冠幅,增加植株的地径和促进侧枝分枝。

表1 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性状调查

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花椒品种性状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本地品种ZT1和ZT2在株高、地径、分枝、冠幅等性状上均优于外来品种ZT3,三者相比,ZT2的株高最高、冠幅最大,ZT1的地径最粗、分枝数最多。

2.3 不同栽培方式对单株挂果产量影响情况分析

从图2 可以看出,控根栽培和穴状地栽对花椒单株挂果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p=0.047),控根栽培ZT1、ZT2和ZT3三个品种第二年平均单株挂果产量分别为204.1、182.3和72.1 g,穴状地栽ZT1、ZT2和ZT3三个品种第二年的平均单株平均挂果产量分别为130.2、141.3和53.3 g。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花椒品种产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其中对ZT1的影响最大,控根栽培和穴状地栽相比ZT1单株平均产量差值为73.9 g,而ZT2和ZT3的产量差值分别为41.0 g和18.8 g。由此可见,控根栽培能有效提高花椒产量,而本地品种ZT1和ZT2的产量明显高于外来品种ZT3。

图2 第二年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单株挂果平均产量

3 结 论

控根栽培可以有效减少花椒根腐病的发生率;控根栽培能有效控制花椒植株的株高和冠幅,增加植株的地径和促进侧枝分枝;控根栽培能有效提高花椒产量;本地品种ZT1和ZT2的性状、产量和抗逆性明显优于ZT3,更适合在遵义地区进行推广栽培。

4 讨 论

控根栽培高于地面排水良好,根系密集,根域狭小,叶片的蒸腾可使根域土壤水分很快降低[7]。可避免土壤过湿造成的病害易发现象;方便椒园管理,减少杂草对花椒影响;抑制了新梢的旺盛生长,使节间缩短变粗,树体变矮,减少徒长改变了光合产物的分配,有利于成花增加。使花椒的栽培能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在一些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的地块,也可以控根方式建园。控根栽培对红花椒产量品质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侧枝根腐病花椒
现代苹果园春季幼龄树及改接树管理技术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不同药剂对青稞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花椒铺就致富路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西红柿侧枝什么时候疏除好
如何识别假花椒?
栀子花怎样修剪?
临夏花椒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