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葫芦科植物新记录

2022-07-01 07:19石学斌杨志明郑昌兵
耕作与栽培 2022年2期
关键词:花序保护区标本

陈 锋, 王 龙, 石学斌, 胡 林, 杨志明, 郑昌兵

(1.重庆自然博物馆, 重庆 北碚 400799; 2.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 重庆 巫溪 405800)

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1年,总面积22 423 hm2,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植被及物种多样性。保护区地处大巴山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物种丰富。2011—2013年,保护区联合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对境内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维管植物184科884属2807种[1]。

受保护区委托,课题组于2020年8月和10月,再次实施了保护区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共采集标本336号1 200余件(标本保存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室内对标本进行整理和鉴定,查阅《中国植物志》、《重庆维管植物检索表》等文献[1-4],共发现保护区葫芦科3新记录种,马铜铃(H.graciliflora)、南赤瓟(T.nudiflora)和毛蕊裂瓜(S.dioicusvar.trichogynus),其中毛蕊裂瓜为重庆市新记录种。

1 马铜铃(雪胆属Hemsleya)

Hemsleyagraciliflora(Harms) Cogn.in Engler,Pflanzenr.66(V.275.I):24,1916;中国植物志73(1):105.1986;Flora of China 19:4.2011(图1:a-e)

图1 马铜铃植株(a)、花序(b)、果(c)、种子(d)、凭证标本(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藤本,茎光滑,鸟足状复叶具7小叶,小叶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腋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序梗被柔毛;花萼裂片三角形;花冠辐射状,浅黄绿色,中部以下合生;雄蕊5枚,花丝极短;雌花与雄花同型。果实筒状倒圆锥形,底平截,果柄弯曲。种子倒卵形,具宽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8—11月。

采集地:重庆、巫溪、阴条岭,生于林下路边,alt.1277 m,31.473883°″N,109.879328°E,2020-08-19,F.Chen,X.B.Shi, L.Hu et L.Wang(陈锋,石学斌,胡林,王龙)YTL-018(CQNM)。

分布:分布于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城口、彭水、南川)等地[5-7]。巫溪阴条岭为新记录。

2 南赤瓟(赤瓟属Thladiantha)

ThladianthanudifloraHemsl. ex Forbes et Hemsl. in Linn. Soc.,Bot.23:316.1887;中国植物志

73(1):154.1986; Flora of China 19:24.2011(图2:a-d)

图2 南赤瓟 凭证标本(a)、果(b)、种子(c)

形态特征:草质藤本,匍匐生长,全株被硬毛状柔毛。叶卵状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卷须2歧。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总状花序,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裂片卵状长圆形;雄蕊5枚;雌花单生,花梗纤细,花萼和花冠同雄花。果实长圆形,被糙毛,熟时红色。种子宽卵形,具网纹。春夏开花,果熟期秋季。

采集地:重庆、巫溪、阴条岭,生于路边草丛。alt.1194 m,31.515625°N,109.823581°E,2020-10-14,F.Chen,X.B.Shi, L.Hu et L.Wang(陈锋,石学斌,胡林,王龙)YTL-251(CQNM)。

分布:于河南、陕西南部、湖北西部、重庆(城口、巫山、奉节、石柱、武隆、南川)等地。巫溪阴条岭新记录。

3 毛蕊裂瓜(裂瓜属Schizopepon)

Schizopepondioicusvar.trichogynusHand.-Mazz. in Oesterr.Bot.Z.85:219.1936;中国植物志:73(1):185.1986; Flora of China 19:31.2011(图3:a-e)

图3 毛蕊裂瓜植株(a)、叶(b)、花序(c)果(d)和凭证标本(e)

形态特征:攀援草本,茎枝细弱,卷须2歧,叶片宽卵状心形,边缘有锯齿,掌状脉5~7条,叶面粗糙。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花序梗纤细,花冠辐射状,白色,裂片卵状披针形,雄蕊3枚;雌花单生叶腋,子房下位,被毛,3室。果梗纤细,果阔卵形,先端急尖,表面被白色柔毛。花果期6—10月。

采集地:重庆、巫溪、阴条岭,生于林缘路边。alt.1194 m,31.515625°″N,109.823581°E,2020-10-14,F.Chen,X.B.Shi,et L.Hu(陈锋,石学斌,胡林)YTL-130(CQNM)。

分布:于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8-9],重庆市新记录。

4 讨 论

巫溪阴条岭保护区现有葫芦科植物5属9种[1],本次增加后一共有6属11种1变种,补充了阴条岭保护区葫芦科植物资料。以上三新记录物种在紧邻的城口县、神龙架林区和巫山县均有分布[5-6]。理论上而言,物种在同一个自然地理单元均有分布。阴条岭所在的巫溪县与北侧的城口县、东部的神农架林区和南侧的巫山县属于大巴山脉自然地理单元,植物区系上同属于中国日本植物区系。因此,在阴条岭保护区发现以上物种属正常。

阴条岭所在的巫溪县交通条件差,一直以来是植物资源调查的盲区,直到2013年西南大学生物多样性团队才开展第一次系统的本底调查,出版了生物多样性专著[1]。阴条岭属于川东——鄂西特有现象中心的核心区,物种资源非常丰富,更多的新记录种甚至新种还有待进一步系统的调查发现。

猜你喜欢
花序保护区标本
穿龙薯蓣的花序特征研究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葡萄花序整形修剪技术
花序最大的木本植物
花序最大的草本植物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