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主题情境式教学

2022-07-02 04:29顾之灵
教育界·A 2022年1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主题情境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为例,从开展主题情境式教学的作用以及应用要点两个角度出发展开论述,以期提供教学借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互联网+”;主题情境式教学

作者简介:顾之灵(1980—),男,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浮桥中学。

为在体验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而主题情境式教学法“围绕议题,设计教学活动”,恰好符合了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情境化”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但是在主题情境式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要实现教学情境创设的合理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谓难度不小。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则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案。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为例,从作用和要点两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开展主题情境式教学。

一、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主题情境式教学的作用

在现阶段的思政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和让学生记忆教材中的思政知识,并不注重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排斥心理。而有些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方式授课,这种教学方式也极易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厌学感。更为重要的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并不注重让他们主动思考,未能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关联,这些原因导致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较差。

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主题情境式教学时,要注重遵循教学的生活化、开放性以及个性化三个原则,旨在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更为多元的角度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真正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互联网技术助力主题情境的生活化

主题情境式教学强调的是互动体验,强调通过情境的优化设计,把教学过程由教师的单向教授转变为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必须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但是,由于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局限性,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初中学生在知识积累方面是存在劣势的,而互联网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打破学习资源配置的瓶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弥补学生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方面的不足,从而为主题情境式教学的开展夯实基础。

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为例,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首先应明确主题的选取必须基于大部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积累。基本经济制度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尽可能地向简单化和生活化靠拢。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最简单的经济活动就是消费。因此笔者就从一天的日常消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消费中的各种商品和服务,探究其背后的不同企业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进而自然地抽象出不同性质企业的独特作用和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抽象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但问题是,农村地区学生的知识积累比较有限,他们所了解的只是产品和品牌,而对于这些品牌背后所属的企业了解甚少,更不用说这些企业的性质、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对经济和生活所起到的作用,而这些恰巧是本课教学由生活情境指向教材核心知识的关键。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就无法从这些品牌背后體会到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运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依托未来教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网络搜索,了解并交流这些企业及其性质、经营状况等。这种从现实生活过渡到教学核心内容的教学方式,使复杂、抽象的理论得以简单化、生活化,将品牌到企业再到经济制度的教学内容有效衔接起来,从而为生活化主题情境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

(二)互联网技术增强情境教学的开放性

在传统的文本教学模式中,由于文本素材的有限性,课堂教学内容明确、指向单一,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不利于提升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强调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必须具备开放性,与传统教学活动只注重结果不同,新课标“着重评价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传统的文本教学模式下,教学的开放性要求是很难实现的。

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对教育产生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有可能重塑一个开放的新教育生态”。这种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学资源,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确保课堂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在进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在让学生对日常消费活动中的常见品牌进行分组选择之后,只对学生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如要求学生搜集品牌背后的企业经营生产状况和企业性质,以及对经济、生活产生的作用等,让学生自主运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只为学生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指导。笔者发现,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获得的资料丰富而又翔实。由此可见,教师只要通过提问来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会带来巨大的惊喜,这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教育开放性也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开放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翻转课堂、MOOC等互联网教学模式被引入课堂,主题情境式教学模式也正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制作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课视频,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让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下和教室外。2E25F8EA-EBA3-4388-A91C-923CF3862009

(三)互联网技术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改理念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要想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以及差别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而在传统的主题情境式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提供的教学容量的限制,教师很难实现差别化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而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个性化教育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依托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选取符合自身需求的资料,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方式,最终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个人的个性化发展。

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课前预习环节准备了常规的预习活动单和微视频,并提供了远程在线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日常消费中的品牌”这一主题情境不变的前提下,笔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在教师提供大方向的前提下,每一位学生的教学资源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定制”的,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他们以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方式学习和理解教学知识要点。在训练和反馈上,笔者运用智慧云平台的在线训练和实时反馈功能,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辅导,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通过运用互联网开展主题情境式教学活动,教师真正让学生融入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提升了学生思政知识学习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与此同时,教师注重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多种方式授课,能够在丰富课堂授课形式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注重构建开放性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空间,能够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主动权,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实现与教师的平等对话,在促进师生关系构建的同时,真正解放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解决思想政治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主题情境式教学的要点

众所周知,互联网蕴藏着大量的信息。一方面,丰富的信息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另一方面,这也对教师的信息加工和整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在运用互联网进行主题式情境教学时,教师有必要提升个人的信息鉴别、加工和归纳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提升个人的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在提高个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在运用互联网开展主题情境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创设主题情境时,要合理取舍海量网络信息

按照“目标本位教学”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应该将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细化教学目标。教师在通过网络搜集教学资源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海量素材进行取舍。当学生自主搜集教学资源时,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选取有效信息,辨别虚假信息,屏蔽错误信息。

比如,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为例,教师在选取目标品牌之前,应该先深入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情境中的日常消费活动进行选取,确保选取每一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下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使课堂主题明确清晰。此外,学生在运用网络手段进行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选取有效信息,提高媒介素养。教师可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搜集并填写其所选择的品牌背后企业的性质、经营范围、规模和所获的荣誉等信息,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从而促使学生提高效率,有目的地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

(二)呈现教学情境时,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主题情境式教学法的情境呈现方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教师在主题情境式教学中要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手段,但同时也要注意技术手段的选用要科学合理。技术手段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技术手段的选取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为目标的,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要越简单越好,适用于教师和学生的,才是有效的技术手段。

比如,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课中,笔者创设教学情境时就采用了教学中较常使用的PPT制作课件,以展示生活小故事的方式,把抽象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等知识具象化为学生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中国石化、华为等具体品牌。在课堂探究环节,笔者引入了百度搜索引擎,方便學生自主查找,了解相关企业信息,弥补学生知识积累的不足。在课堂小结中,笔者运用了PPT的思维导图模式直观展示和总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开展情境教学时,要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应注重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真正重视教学的根本,在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基础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上,笔者认为教师可借鉴如下方式。方式一,拓展教学视野。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各种教学理论,比如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在图书馆阅读书籍,与同事进行交流等,以此拓展个人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视野。方式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教师可积极参与到各种教学实践中,比如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或是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讲座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促进自身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

结语

总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主题情境式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知识吸收和情感体验的完美结合,激发学生追求知识、探索未来的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

【参考文献】

[1]程慧.教师的互联网素养[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斯蒂芬·耶伦.目标本位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指南[M].白文倩,任露铭,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2E25F8EA-EBA3-4388-A91C-923CF3862009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互联网+互联网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