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理论的高校雷锋纪念馆青少年教育模式分析

2022-07-02 13:57张蕾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服务设计

张蕾

摘要:在全国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背景下,雷锋纪念馆教育模式逐步由传统的单一讲授转变为现代的多元化教育活动。为了能够更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STEAM理论融入到雷锋纪念馆提供的教育服务设计中,以青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为研究基础,设计服务于高校青少年的多元性、探索性、跨学科性的独具特色雷锋精神教育和学习形式,改善传统纪念馆教育内容单一、场地封闭、形式缺乏吸引力等问题,为雷锋纪念馆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STEAM理论;青少年教育;服务设计

引言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了实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提出了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逐步形成學雷锋活动常态化的要求。高校雷锋纪念馆作为以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其对雷锋精神的传播模式及效果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如何实现高校雷锋纪念馆教育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常态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当前雷锋纪念馆提供的教育服务存在着由于活动流程程序化、教育内容单一、灌输式教育导致的接受者缺乏学习兴趣、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形成了实现学雷锋精神常态化的障碍。

一、雷锋纪念馆教育模式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价值观念的不断转变,简单的讲述雷锋事迹、浏览雷锋老照片、参观雷锋老物件已经无法引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实现雷锋纪念馆教育的目标。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雷锋纪念馆在提供教育服务时未能将雷锋精神与新时代特征结合,未研究在新时代环境下雷锋精神的体现方式,实现由过去的雷锋事迹简单宣传向雷锋精神共同探究转变。

高校雷锋纪念馆服务的受众对象主要为在校大学生,因此仅能够在青年人群体中产生比较广泛的、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其提供教育服务的非强制性,该类教育服务必须采取措施激发青年人的参与欲望,进一步带动周边少年群体参与其中,激发少年群体的求知欲,使雷锋纪念馆教育服务效果更优。青岛黄海学院的雷锋纪念馆曾采取在学校中设立“学雷锋”社团并在社团内部培养雷锋事迹讲解员的形式,拉近雷锋纪念馆与学生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由于活动范围较小,未能真正产生青少年群体学习雷锋精神的深层次影响。从教育服务创新的角度来讲,雷锋纪念馆教育可参考教育内容、在校学生专业、校外青少年兴趣爱好等进行受众群体的分层,将青年群体专业知识、雷锋精神教育、校外青少年兴趣串联在一起设计教育活动。在分享和讨论过程中融入教育内容并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在青少年心目中产生更深的体会。

二、STEAM教育理念

随着知识来源的越发广泛,人与知识之间的互动关系逐渐变得复杂,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STEAM教育理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该理念能够引导知识接受者在学习过程中将不同学科内容融合,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方式。通过教育活动的设计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尚未获取的知识,进一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不断挖掘自身长处并利用自身优势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STEAM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包含了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Arts(艺术)五个学科领域,但并不是不同学科领域简单的组合,而是将不同学科实践过程中的精神内涵、思维逻辑进行融合。STEAM教育理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围绕最终教育目标构建和整合跨学科的教育活动内容,在活动设计过程中不明确设定知识传输者与接受者,使各参与者自由发挥其优势成为不同领域知识与技能的传输者,同时接收其他参与者不同角度的观点传输,在探索与讨论中实现深度学习。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雷锋纪念馆青少年教育模式设计

本研究以青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开展的教育服务为研究对象,在服务设计过程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通过思维方式和服务系统的创新构建能够引起青少年参与和学习兴趣的差异化教育模式。为实现上述教育模式的效果需要在服务设计过程中把握两个重点:一是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对服务对象的认识,教育服务的“用户”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教师,或者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不存在明确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设置,均为教育服务设计的体验者,在服务设计过程中应结合考虑所有“用户”的体验感;二是在明确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应尽量实现教育场景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

(一)教育模式:从专门的学雷锋活动转变为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因公牺牲的民族英雄雷锋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自此每年3月作为“学雷锋活动月”我国人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不同规模的学雷锋活动。青岛黄海学院的雷锋纪念馆在“学雷锋活动月”通过开展雷锋事迹讲座、组织学生馆内学习参观等方式传播雷锋精神,校园学雷锋氛围浓厚。但在“学雷锋活动月”以外的其他时间,由于缺少学校相关活动的组织,雷锋精神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未能得到广泛体现。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不应仅仅体现在某一特定时段或特定场景,而应该作为青少年的行为指导体现在每个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

结合STEAM教育理念中关注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观点,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思考新时代背景下,不同学生所处的具体环境中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在每位青少年生活中常态化。在教育活动设计时,可以通过安排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新时代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体现方式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其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对于小组讨论的体会,每位参与者可在后续的生活中进行实践与检验,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不断思考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完善雷锋精神在不同时代环境中的传承。经历了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后,每位参与者可随时发起新的讨论话题,在讨论过程中吸取其他成员的建议,以“讨论——体会——实践——检验”四阶段不断循环的方式,实现雷锋精神在青少年生活中能够多方式的、持续的渗透。

(二)知识结构:从单一学科教学内容转变为多学科融合教学内容

雷锋精神在我国人民心中的地位较高,青少年在进入高校学习前就通过家长教育、新闻媒介等社会宣传的方式接受过雷锋精神的灌输,对雷锋精神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高校开展的青少年雷锋精神教育活动中,雷锋纪念馆以单纯的介绍雷锋事迹、制定学习雷锋口号、号召青少年模仿雷锋行为的方式传播雷锋精神已经不再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学雷锋热情,甚至會导致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起到反作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吸引青少年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活动形式,优化雷锋纪念馆的教育效果。

以青岛黄海学院作为综合性大学设置的多学科专业门类为基础,结合STEAM教育理念最核心的内容——跨学科性,设计多学科融合的雷锋教育课堂。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基于自身专业的学习内容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但同时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接受雷锋精神的教育,课程内容可以综合上述的共性问题和青少年的自身专业差异设计课程知识结构。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让学生作为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负责人,领取不同的活动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会雷锋精神。如在青岛黄海学院开展活动过程中国际商学院学生可领取活动预算与核算的任务、智能制造学院的学生可领取雷锋纪念馆内设施技术设计的任务、艺术学院的学生可领取海报宣传与纪念品设计的任务等等,学生在执行活动任务过程中,通过不同任务组间的沟通既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加以运用,又能够深入研究雷锋精神的体现方式,使雷锋精神真正在青少年之间传播。

(三)互动方法:从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探索式教育

在传统的教育课堂上教师通常作为整个课程活动的主角,以其讲解的知识作为课程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围绕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课程任务的完成。这种灌输式的课堂互动方式可以保证教学进度满足教学计划要求,但同时约束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灌输式教育忽略了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心态问题,被动的、目的性强的接收知识会对学生造成无形的压力,导致学生厌烦情绪。为了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青少年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雷锋纪念馆设计的教育服务应该注重青少年的探索过程,教师参与到探索中为青少年提供咨询与启发。

结合STEAM教育理念强调通过探究式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思路,雷锋纪念馆的教育活动可以选择对学生开放,即每位学生都可以作为活动发起人基于自身的思考和想法设计不同形式的学雷锋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赋予了学生作为发起人传播雷锋精神的重要使命,使学生能够以比较积极的心态探究实现教育活动效果更优的路径,并为实现该目标对雷锋精神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实现学生主动的、积极地体会和传播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教育效果达到理想状态。

(四)学习环境:从室内单一场地学习转变为室外多场景体验

各地雷锋纪念馆提供的教育服务多在馆内进行,通过讲解员对馆内老照片、展品的讲解介绍雷锋事迹,对应的学习活动也在馆内完成。这种室内固定场地的教育活动难免会带来紧张感,活动开展一段时间还会产生乏味感,对于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实际参度均会产生不良影响。为实现所有活动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均能够沉浸在学习活动中,可以通过改变教育场景的方式增加活动的新鲜感。

结合STEAM教育理念提倡通过场景多元化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探索问题和创新方式解决问题能力的理念,可以将雷锋精神教育活动场所由固定的雷锋纪念馆转变为灵活多变的室外场地,这种安排能够较大程度减轻传统馆内活动场地的紧张感。如学习场地可以选择在学校附近的不同社区,在每个社区的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等地进行学雷锋实践活动的场地布局,分别设置讨论区、工具区、展示区、宣传区。其中讨论区主要用于进行头脑风暴、思维碰撞,以便于活动更好的开展;工具区用于存储必要的学习雷锋精神践行工具及宣传设备;展示区用于展览雷锋事迹的历史资料及学生创作的艺术纪念品;宣传区用于实时播报不同社区的学雷锋小组成员开展学习活动的情况,通过播报内容小组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安排相应的竞争活动激发各组成员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结语

将STEAM教育理念中体验式教学、跨学科整合、链接“玩”和“学”等核心特征融合到青少年雷锋精神教育课堂中,通过教育活动设计力求让青少年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综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及特长灵活地解决课程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主动的、深入的体会和发掘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学习和体现方式。

参考文献:

[1]杜文彬.美国STEM教育发展研究——以学校科目社会史为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20.

[2]张伟达,张伟成,王海艳,杨元魁.STEAM教育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9(S2):136-138.

课题名称:

2022年度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猜你喜欢
青少年教育服务设计
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的思考
《少年朱熹》动画影片制作的探索和实践
基于老龄人群需求的区域性公共自助医疗一体机研究分析
让孩子善于习得乐观
基于汽车用户行为研究的矫正司机开车姿势穿戴设备设计
简述关工委组织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浅谈服务设计理念及其发展
基于O2O模式的餐饮POS机设计策略研究
社会型学生公寓二手书籍买卖交换平台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