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经济视角下衢州蛋雕文化外译的语言特征研究

2022-07-02 15:06叶杨洋王伟赵一静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语言特征非遗文化经济全球化

叶杨洋 王伟 赵一静

摘要:在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实力,文化软实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标志,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历史成就的展现。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使不同文化群体能够相互鉴赏,英译是重要一环。英译时要注重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遵循翻译原则。因此本文针对蛋雕文化的外译提出了准确性、逻辑性、文化性、艺术性四条翻译原则。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非遗文化;翻译;语言特征

1.背景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环境氛围,独特思维方法、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造就了不同文化的独特内涵和文化特色,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艾克西拉指出,在翻译含有历史文化信息的文化专有项时,译者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项表达。如果译者没有站在跨文化的角度而直接采用音译法,其产出的译文是不利于读者准确理解的,进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2.衢州蛋雕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

衢州市常山蛋雕艺术于2016年被列入衢州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蛋雕仍然属于一种小众艺术,将其作为职业更是非常困难,衢州地区目前蛋雕技艺传承人较少,由于技术难度高,不具备量化生产的条件因此蛋雕作品较少且未得到有关部门重视。据了解,衢州地区当前非遗工作以其项目的申报、建档、传承等方面为主,衢州某些部门或机关的非遗外宣英译意识不强,导致多数衢州非遗项目仅有中文介绍,外宣翻译语料极少,目前网络上关于蛋雕文化的英译作品几乎没有。

3.外语经济视角下衢州蛋雕文化外译的语言特征分析

3.1准确性

因为生活环境和文明发展进程的不同,不同地区的人拥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这些因素在翻译的过程中产生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把一种文化毫无损失地翻译成另一种文化绝非易事,因此准确翻译是基础。

例如,蛋雕的基本刻制方法“阴刻”译为“intaglio carving”。阴刻,是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陷下去的字是阴字。“intaglio”是指凹版,“carve”是指雕刻,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凹下去的雕刻即阴刻,而非直译为Yin carving。阴一词在中文中有凹进的意思,但在西方没有阴阳的概念,因此将“阴刻”英译为“intaglio engraving”能准确表达其具体内涵。

3.2逻辑性

中文作为意合型语言,经常有较大的跳跃,逻辑关系通常比较隐晦,经常不用指代词,也不加过渡标记,译者在翻译时如果没注意这一点,译文将缺乏逻辑性。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先理清汉语原文的逻辑关系,然后將原文中的隐形逻辑进行显性化处理。并且在翻译时必须要结合语境,需注意自己的解读在语境中是否恰当。

3.3文化性

非遗文化的外译要保留中国文化的原汁原味,既要让外国读者能够准确的明白其内涵,又要保留本国特色。另外由于文化差异,完全逐字直译可能会造成歧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专有名词特殊性和文化性,最终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例如,天津的泥人张彩塑译为Clay Figurine Zhang。另外还可采取音译加注法,例如吊脚楼译为diaojiaolou, wooden houses projecting over the water, built and inhabited by minority groups south western China.

3.4艺术性

蛋雕融合了绘画与雕刻,通过对蛋壳表面的精雕细琢,从而表现所需的画面效果,借以反映风土人情、民间艺术等。蛋雕上的图案将各种中国文化展现得惟妙惟肖。因此,对于英译来说也应体现其艺术性,这样读者既有视觉上的享受,又有文字上的享受。例如《静夜思》的译文 Quiet Night Thoughts

Moonlight before my bed, Could it be frost instead?

Head up, I watch the moon; Head down, I think of home.(赵甄陶译)译文对仗工整颇具艺术性。

4.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的输出是提升国家经济发展,展现国家文化素养的必经途径。在进行衢州蛋雕文化外译时,我们要以外语经济学为中心,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语言的准确性,考虑读者与译者之间思维方式和文化的不同,用词准确从而使读者理解准确;再保证语言的逻辑性,充分结合语境使文章上下衔接;最后考虑语言的文化性和艺术性,体现文化的地域特点,升华其艺术价值。因此,要合理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段倩云,孙立言,李婷,陈昱旭,陈青林.外语经济视角下的四川非遗文化外译研究[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2020:432-434.DOI:10.26914/c.cnkihy.2020.003691.

[2]蔡力坚.翻译的逻辑性[J].中国翻译,2020,41(02):184-186.

[3]莫皓然,刘影.生态翻译学视阈下衢州非遗的英译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2):186-187.

[4]廖银叶.汉英翻译中隐性逻辑的显性化研究——以刘宇昆译《北京折叠》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36(01):82-87.DOI:10.13773/j.cnki.51-1637/z.2019.01.014.

[5]许敏,王军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概念的英译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24(02):108-112.DOI:10.16362/j.cnki.cn61-1457/h.2016.02.025.

[6]周爱琴,杨波.汉英文化翻译中趋同意识探微——艾克西拉文化专有项翻译论的启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30(05):99-102.

基金项目: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11488051)。

作者简介:叶杨洋,2002年07月21日出生,女,汉族,浙江省温州市,本科,学士,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教育。

猜你喜欢
语言特征非遗文化经济全球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物流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