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

2022-07-03 12:43黎祖贤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13期
关键词:心功能心理护理

黎祖贤

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于本科室接受治疗的7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心功能改善情况、LVEFD达50%所用时间、NYHA分级达到2级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室率、LVEF、收缩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达50%所用时间、NYHA达2级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中图分类号】 R5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3--01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在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受阻,阻碍了血液循环,进而降低心脏的造血能力[1]。该病的高发人群以老年人为主,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深,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的临床多表现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加之患者缺乏对该疾病的准确认知,易产生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所以,临床治疗辅以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本次研究将选取本科室接受治疗的7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于本科室接受治疗的7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准纳条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所有患者均自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且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等严重疾病。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0-75岁,平均(63.26±2.77)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2-76岁,平均(64.34±2.85)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具体包括嘱咐患者遵医嘱服药,监测其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

1.2.2观察组:本组采用心理护理,(1)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存在的疑问,用温和、和蔼的语气和态度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疾病相关病理知识和治疗成功案例,便于患者对该疾病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加治疗信心。另外,基于患者个人的心理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2)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变化,依据实际情况实施对症的心理干预措施,如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工作,明确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协助患者缓解其不良情绪,树立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依从性[2]。(3)护理人员应组织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积极邀请家属参与心理护理中,让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支持患者,帮助护理人员有效落实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存在严重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其正常需求进行耐心倾听与沟通,并联系患者的亲朋好友配合心理护理工作,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针对于必要的患者,可采用合理的抗焦虑药物,以帮助患者舒缓不良心理。(4)护理人员应强化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方案;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全身放松的定期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具体指标:心室率(次/min)、LVEF(%)、收缩率(mmHg)。

观察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达到50%所用时间、NYHA心功能分级达到2级所用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p<0.05,则表示对比研究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對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心室率、LVEF、收缩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LVEF达50%所用时间、NYHA达2级所用时间对比:

观察组LVEF达50%所用时间、NYHA达2级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年龄大或者其他因素易引起心力衰竭,可降低患者的心脏收缩,难以正常进行血液循环来保证身体需求的供给,造成机体静脉系统出现淤血,进而导致心脏循环受阻[3]。心力衰竭发病人群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患者年龄大,缺乏对疾病的准确认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而患者心理波动较大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所以,除了给予临床的对症治疗外,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十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心理护理在当前临床护理中应用较为广泛,且多用于因疾病引发负面心理的患者或者伴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心理护理通过患者个人的病情延展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情感;借助与患者的日常交流和观察,详细解答患者的合理需求和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另外,心理干预加之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适应性,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依从性[4]。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说明心理护理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可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综上所述,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护理比传统护理模式更佳,可明显改善其负面情绪,大大提高临床工作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从而有效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潘英侠.浅析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1):37-40.

桂林,邹凌云,张少军.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18):103-104+106.

马晶晶.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3):159-160.

徐颖.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3):206.

猜你喜欢
心功能心理护理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miRNA—1和心肺复苏后心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给心功能分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