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

2022-07-04 09:28唐国军方玮
邓小平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

唐国军 方玮

[摘要]通过树立和运用底线思维来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是习近平站在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度提出和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提出这一观点,是我国现代化进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的需要,也是对我国近代以来民族复兴历史进程的深刻总结和锻造民族复兴坚强领导核心的需要。习近平从进行伟大斗争、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增强忧患意识等维度展开论述,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底线思维的时代内涵提供了基本遵循。全面辩证把握依靠党的领导和发挥人民力量、坚持系统全面和抓住重点领域、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提高应对能力和运用制度威力、壮大硬实力和提升软实力、办好自己的事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重大关系,习近平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科学运用底线思维提供了实践指引。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现代化;忧患意识;底线思维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21(2022)03—0001—15

[作者]唐国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 100017

方玮,军事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北京 100032

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一个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①能力,底线思维已经成为与我们党长期强调的几大基本思维能力并列并重且必须掌握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树立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一科学思想方法的提出背景、基本含义、实践要求和重要意义,更好运用这一科学思想方法战胜我国现代化进程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的高度理解为什么要树立底线思维

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风险挑战、确保民族复兴进程不被迟滞和中断,是习近平提出和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考虑。习近平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①,“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②。对这个“根本含义”,习近平从实现民族复兴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历史经验和领导力量等方面作了深刻论述。

(一)树立底线思维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妥善应对发展进程中各种复杂矛盾风险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来看,这一阶段是一个充满风险挑战的过程,基本特点就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相互交织,处理不好极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现代化进程迟滞乃至中断。习近平对这个阶段性特征有着清醒认识,多次强调“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③。他多次用“木桶原理”来讲述这方面的道理,认为我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方面要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方式问题,特别是通过补齐短板、锻造长板着力解决结构性问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加固底板”来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確保发展进程不被迟滞和中断。通过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加固底板多管齐下,确保我国发展这个“木桶”稳定蓄水、不漏水,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有利条件,这正是习近平强调树立底线思维的直接考虑。

(二)树立底线思维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是习近平从全球战略高度对世界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也是对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和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习近平指出:“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持续朝着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美国等西方国家越来越感到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更加激烈。”①综合国内外条件,习近平多次讲道:“我们要注意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前一个是政治层面的,就是要处理好同美国等大国的关系。后一个是经济层面的,就是要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②这两大陷阱,一内一外且相互交织,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无法回避的。而且,相比“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具有更大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掌控性,为此我们必须学会“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③,做好应对各种外部风险侵袭甚至极端情况的思想和工作准备。

(三)树立底线思维是对我国近代以来现代化发展历程、民族复兴历程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我国近代以来追寻和谋求现代化的历程充满曲折和教训,习近平对此作出系统回顾和总结。他指出:“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①为此,习近平反复提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⑤,“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⑥,“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⑦。习近平深刻总结历史正反经验,多次引用党史事例和毛泽东、邓小平相关重要论述来阐释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应对各种不利情况的道理,强调“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特别“要密切关注那些可能迟滞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综合研判、统筹谋划、有力应对,尽最大努力避免其发生”⑧。

(四)树立底线思维是党应对长期执政考验、锻造民族复兴坚强领导核心的需要

从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来看,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关键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键在把党建设得坚强有力。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历数我国历代王朝陷入历史周期律的教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①4D6034E0-9C2A-4598-BBA5-8FB21EF13C80

正是通过运用底线思维应对解决党自身存在的各种可能影响党长期执政的风险和问题,习近平提出和阐释了党的自我革命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强调党要解决自身问题、做到自身始终过硬,“就是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②。运用底线思维提出党的自我革命,通过党的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要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始终成为能够担负起领导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也是我们党探索解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又一个创造性思路和举措。

二、理解和把握底线思维时代内涵的几个重要维度

在将底线思维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民族复兴进程结合起来进行论述的过程中,习近平从进行伟大斗争、统筹发展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增强忧患意识等维度赋予了底线思维以重要含义,为我们深入认识和把握底线思维的时代内涵提供了遵循。

(一)伟大斗争:规定底线思维的基本性质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③,是习近平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和强调的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大观点,也是我们从宏观上、性质上理解底线思维的基本维度。国内外风险挑战日益增多,正是“新的历史特点”的重要内容,也是底线思维提出的基本背景;重大风险挑战本质上就是重大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将底线思维运用于伟大斗争就是要应对和化解影响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矛盾。

从实质上讲,伟大斗争规定了底线思维的基本性质,树立和运用底线思维正是伟大斗争的一项基本要求。第一,伟大斗争赋予底线思维以斗争性,这是由伟大斗争和底线思维针对的矛盾问题所具有的“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和属性决定的;第二,伟大斗争赋予底线思维以方向性,“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①,伟大斗争的对象就是底线思维的对象;第三,伟大斗争赋予底线思以长期性,“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②;第四,伟大斗争赋予底线思维以应对上的复杂性,这是由国内外形势和风险挑战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的,“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③;第五,伟大斗争赋予底线思维以应对上的艰巨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大国的崛起,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练和斗争”①。

(二)安全发展:把握底线思维的基本视角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导致我国发展进程和发展模式受到冲击,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从安全角度认识、谋划和推动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强调“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⑤。习近平在阐述统筹发展和安全考虑时,专门强调树立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以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的问题。安全是发展的底线,安全底线一旦失守,发展进程必然会受到冲击和延误。因此,安全发展是我们认识把握底线思维的基本视角,而底线思维则是实现安全发展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从安全发展维度理解把握底线思维,一是要从统筹发展和安全高度来把握底线思维,认识到树立底线思维是关系我国发展进程的带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问题,“如果安全这个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⑥;二是要把树立底线思维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起来,将安全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理念之中,“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⑦;三是要把树立底线思维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起来,从底线思维的角度加深对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意义和重点任务的认识,将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成“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⑧的发展格局,确保“没有任何人能打倒我们、卡死我们”①。

(三)稳中求进:运用底线思维的基本目标

在综合研判我国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稳中求进这一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的工作原则和方法。习近平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②他在论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时,常常将树立底线思维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可以说,稳中求进是底线思维的基本目标,底线思维是实现稳中求进的重要手段。从稳中求进维度理解把握底线思维,一是要立足“稳”这个“主基调”认识底线思维,只有通过运用底线思维托住了底、实现了“稳”,才能为“进”提供基础和条件,才能做到“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③;二是要从“进”这个根本目的上认识底线思维,“稳中求进的根本点在于稳定大局、不断进取”①,底线思维虽然直接目的是为了“稳”,但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进”,而且一定意义来说,稳就是进;三是要将“稳”的思想和要求貫穿于底线思维,在运用底线思维防控风险挑战的过程中做到稳扎稳打,避免大的反复和折腾。

(四)忧患意识:贯穿底线思维的基本要求

忧患意识是习近平阐述底线思维的基本维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将“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⑤纳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一以贯之”总体要求之中,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⑦。忧患意识是贯穿底线思维的灵魂,底线思维是落实忧患意识的具体思维方法、工作方法,二者实质上是一体的。从忧患意识维度理解把握底线思维,一是看问题要有忧患意识,保持谨慎之心,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⑧;二是对风险因素要有以小见大的敏锐性预见性,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①,科学预判潜在风险,掌握风险点的位置、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三是要及时有效地处置风险因素,“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②;四是对风险因素要从坏处着想,充分估计最坏的可能,“对最坏的情景一旦心中有数,就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天塌不下来”③;五是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未雨绸缪,立足最坏情况作最充分准备,“通过工作确保不出现最坏的情景”⑤,“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⑥。4D6034E0-9C2A-4598-BBA5-8FB21EF13C80

三、树立和运用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需要全面辩证把握的几对重要关系

底线思维指向的是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是具有强烈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实践命题。通过学习梳理习近平关于运用底线思维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论述,有这样几对重要关系是需要全面认识和辩证把握的,包括:依靠党的领导和发挥人民力量的关系、全面系统和突出重点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的关系、提高斗争本领和运用制度威力的关系、壮大硬实力和提升软实力的关系、办好自己的事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关系。习近平关于全面辩证把握这几对重要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树立和运用底線思维战胜风险挑战提供了实践指引和工作遵循。

(一)既强调党的领导的根本依靠作用,又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力量源泉作用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根本依靠作用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力量源泉作用,并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是我们运用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所具有的根本优势。

“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⑦—党的领导的根本依靠作用,在我们党总结形成的应对严峻挑战“五个根本”规律性认识中居于首位。习近平多次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保证还是党的领导。”①关于这一条,习近平从多个角度作了阐释:一是从制度优势角度,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二是从党的政治优势角度,强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②;三是从党的组织优势角度,强调我们党能够“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凝聚起来”③,共同应对和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四是从党的领导力角度,强调“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④,“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⑤;五是从党的人民立场、群众路线角度,强调应对严峻挑战时“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要求“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⑦;六是从党的自身建设角度,强调我们党能够“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⑧,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民族复兴事业的坚强核心;七是从党的科学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角度,强调要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⑨,从而有效处置各种风险挑战。

关于人民群众的力量源泉作用,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对于这一条,习近平强调要充分运用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根本立场和工作方法。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①。二是在抗击各种风险挑战中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强调要依靠人民力量,用好群众路线和人民战争的制胜法宝。比如,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这场斗争定位为“人民战争”,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②。

(二)既强调将底线思维运用于全面工作、运用系统思维构建国家大安全格局,又强调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重大风险

从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习近平坚持既抓全面又抓重点,既强调“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③,又强调“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①,“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⑤。这一思想方法和特点,既体现了当前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全局性和普遍性,也体现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重大风险的优先性和特殊性。

就全面性、系统性来说,习近平提出和阐释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底线思维贯穿治国理政全方位、各层面工作,论述了防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等各领域的风险。习近平指出,“道路错误,我们不仅达不到目标,甚至可能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⑥;“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⑦;“高度关注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群体性事件等风险点”⑧;“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⑨;“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⑩;“环境问题往往最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弄得不好也往往最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①;“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①。就重点领域和重大风险来说,习近平突出强调了核心技术、收入分配、粮食安全、金融安全、医疗卫生、反对“台独”等问题。他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②;“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③;“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①;“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⑤;“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⑥;““‘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⑦。

(三)既强调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又强调运用战略思维、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把握战略主动

从着眼点上看,习近平强调的底线思维是带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其根本考虑就是要通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来保持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战略稳定。可以说,将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相结合、相统一,既充分发挥战略思维对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战略前瞻、战略引领作用,又充分发挥底线思维对保持战略稳定、把握战略主动的托底保障作用,是习近平强调树立和运用底线思维的重要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强调的底线思维就是融战略思维于一体的底线思维。4D6034E0-9C2A-4598-BBA5-8FB21EF13C80

具体来说,一是要从战略全局上认识和研判各种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颠覆性危机,维护好发展全局”⑧,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颠覆性错误的底线;二是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在风险挑战面前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无论出现怎样的风险挑战,都要沉着冷静应对、战而胜之;三是要高屋建瓴,通过战略研判引领风险处置,牢记“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⑨;四是要“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变”⑩,通过运用底线思维积极主动做好应对变局的充分准备,确保意外到来时能够泰然处置、成功应对,坚定朝着战略目标迈进。习近平的这一思想方法特点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一条,就专门强调要“保持戰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考虑困难和问题,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发扬钉钉子精神,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①,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将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相统一的思想特点。

(四)既强调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和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又强调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关于如何运用底线思维应对风险挑战冲击的问题,习近平强调既要发挥人的作用也要发挥制度的作用,尤其是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作用。他指出,“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②,要“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③。

关于人的作用,习近平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要敢于斗争,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①;二是要善于斗争,“增强驾驭风险本领”⑤。面对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的困难、风险、挑战,“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⑥。对此,习近平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尤其强调决策和应对能力,指出“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⑦。关于制度的作用,习近平强调“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⑧,“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⑨。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⑩;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现有体制机制,着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①。

(五)既强调增强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又强调增强文化和价值观等软实力

运用底线思维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既包括硬实力的斗争,也包括软实力的较量”②,“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③,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做强自己,特别是要增强威慑的实力”④。习近平深刻指出:“在国际较量中,政治运筹很重要,但说到底还是要看有没有实力、会不会运用实力。有足够的实力,政治运筹才有强大后盾,光靠三寸不烂之舌是不行的。”⑤只有不断夯实民族复兴的坚实国力基础,才能具有“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

从当前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态势来看,科技和军事这两个方面的实力处于特殊重要地位。关于科技实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就此阐释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⑦,唯有如此才能“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⑧,并告诫“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加以认识”⑨。他反复讲“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⑩,深刻揭示了科技实力特别是核心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应对风险挑战、保障安全发展中的底线意义。关于军事实力,习近平深刻总结我国现代化进程多次因外敌入侵而中断的惨痛教训,突出强调军事手段的特殊“保底”性质,告诫“千万不能忘记,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对这一点,我们要坚定不移”?。基于这一认识,习近平反复强调“军事斗争是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打赢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①,“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②。就发展壮大军事力量这个保底手段,习近平提出了许多明确要求,尤其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高度重视战备工作,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扎扎实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工作,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在强调硬实力的同时,习近平也高度重视软实力的作用,强调“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③。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国人民不仅运用物质力量铸就起强大物质防线,而且运用文化力量铸就起强大精神防线,凝结创造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新篇章。这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精神感召力,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

(六)既强调应对外部冲击挑战的关键在办好自己的事、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又强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处理好我国发展内在进程与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关系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问题。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①,习近平明确要求要“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⑤。

首先,习近平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看待和处理内外两个大局关系,指出,“面对复杂形势,最根本的还是要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⑥;“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⑦。面对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逆风逆水增多的外部发展环境,我们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目的就是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作出这一战略决策,既是我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自身演化的结果,也是底线思维在统筹两个大局、防范外部重大风险挑战问题上的应用,根本考虑就是要把发展的基点更加牢固地放在自身可以掌控和组织的力量上面,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正如习近平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①“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②同时也要认识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面前,我们并不是完全被动、无所作为的,我们必须而且能够通过主动作为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一方面,我们能够通过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动继续赢得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为引领百年变局、塑造外部环境提供重要国内条件;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善于利用多边机制,更好利用国际体系的力量遏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③,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继续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D6034E0-9C2A-4598-BBA5-8FB21EF13C80

四、树立和运用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意义

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既是一个重大实践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政治命题。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树立底线思维的论述,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意义

从政治上看,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是习近平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我们党的政治目标和政治使命的高度提出来的,带有鲜明的政治性。讲“国之大者”,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是居于目标和引领地位的“国之大者”;讲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通过树立和运用底线思维确保我国现代化进程、民族复兴进程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中不被迟滞和中断,是居于基础、前提和战略地位的心中之数。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我们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和任务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有关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上来,不断从政治上加深对底线思维的认识、领悟和运用,不断提高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问题上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

(二)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看,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的一个重要视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而强调树立底线思维的根本考虑就是要为民族复兴进程兜底、托底、保底,这就彰显了底线思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特殊地位。从底线思维的视角出发,正如文中所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习近平提出的许多重要理论观点,包括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观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观点、促进科技自立自强的观点、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的观点、发展壮大军事保底手段的观点、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观点等等。因此,一定意义上说,树立和运用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特点、底色和基调,透过它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特色和理论特色。

(三)实践意义

底线思维是针对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这一突出现实问题、实践问题提出来的,是实践的产物和结晶。它既是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特别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运用系统观念从整体上谋划和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民族复兴进程的工作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以实践为根本导向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时代在变,问题在变,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断充实和完善。正是由于我们面临各种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日益增多这样的时代特点,才迫切要求我们掌握好底线思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做好应付各种极端不利情况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确保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确保我们顺利到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责任编辑付国英)4D6034E0-9C2A-4598-BBA5-8FB21EF13C80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中的忧患意识研究
莫让秋月春风等闲度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中原文化与文晓村新诗创作
试论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警惕美国别有用心的“忧患意识”
浅析阮籍《咏怀诗》中的忧患意识
以“忧患意识”锻造领导核心
河南当代文学对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