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广州宝墨园园廊空间解析

2022-07-04 06:57曾惠娴吴文坤陈平郭春华刘小冬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全园视线步行

曾惠娴 吴文坤 陈平 郭春华 刘小冬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引言

园廊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有特征性的元素之一,《辞海》中把廊定义为“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过道”,起到连接、划分空间,适应地形等作用[1],其布置形式灵活,将园内亭、台、楼、阁、馆、轩、舫、榭连接起来,使园林各景观要素成为一个整体[2]。20世纪70年代,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先生提出了“灰空间”的概念,定义廊等衔接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过渡空间。这种具有极强景观渗透作用的半开放空间,既不受建筑内部和外部的制约,也不孤立于建筑,是全园空间序列安排和风景画面构图的关键,一直是园林景观建设中的重要元素。

传统园林分析方法常以美学角度从设计立意、结构类型、空间组织这几大方面对园廊空间设计进行阐述,伴有较强的主观感性色彩。随着数据时代的发展,对空间的量化解析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与传统古典园林分析方法中的感性描述、定性分析相比,更具客观性[3]。由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空间句法,作为一种描述空间的数学方法,能对空间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对建筑、聚落、城市及景观等人居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化、图像化描述[4,5]。近年来,基于空间句法对园林的研究越来越多,大多学者采用视域分析法与图示语言框架等,通过对连接度、整合度等参数的计算值与可视图的分析,探究园林空间关系,量化解析设计技巧,但其研究对象较为集中在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相关分析甚少[6-13]。

岭南自古便是文化交融较为频繁的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条件造就了璀璨多元的岭南文化,岭南园林正是在本土与外来思想文化碰撞交融的滋养下,呈现出兼容并蓄、不拘一格的园林风格[14,15]。宝墨园作为集岭南特色与皇家园林气派于一体的大型仿古园林,其园廊发扬传承了传统园林廊空间的特点,同时展现了岭南水乡地域文化。本研究借助空间句法中视域分析模型,对宝墨园分别进行有无园廊介入情况下,园林步行空间与视觉空间的连接值、控制值、平均深度和整合度的比较,量化分析园廊对园林步行空间、视觉空间的影响,进而探究园廊在园林空间组织中的功能作用,可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更为直观的理论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宝墨园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总面积达11.2hm2,始建于清朝末年,但于20世纪50年代被毁,1995年开始重建,历经几代建设有了今天的规模与华丽。园区北接紫泥河,周边密布低矮民居建筑,园区整体布局充分利用原有低洼地形,水面占到全园面积的40%,水景营造宽阔而富有珠江水乡特色,水面石桥横跨,与回廊相接环扣,连接各个景点,园中华贵富丽、古树成荫、澄湖碧水、亭廊回绕,有清宫文化之雅韵,有岭南园林之旷达,有珠江水乡之特色,也有岭南建筑之朴素通透,是一座文化交融仿古园林[16]。宝墨园园廊对园中各景点空间序列进行了梳理,对整个园区图景布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廊的通透,软化了庭院的边界,形式上采用直廊、曲廊、复廊等不同形式,丰富景观连接的路径,增加空间的层次。

宝墨园整体利用廊和墙围合成葫芦形,中国宗教文化中十分喜爱葫芦,与“福禄”谐音,这种形状因为有了收腰,空间的层次和变化大大增加,也为园廊的布置提供更多可能性,见图1。收腰处通过连廊连接紫竹居、篱榭临流、古枫盘云、紫气清晖坊、协天宫、艺林苑等景观,整体空间开阔,无论往南透过紫气清晖坊望湖,还是透过离榭临流观绿湖泛舟,都能取得很好的视觉效果。宝墨园的园廊除通过连接实墙围合整个园区外,也通过廊空间将荔景湾、清平湖、宝墨湖围合成了不同的区域,利用园廊具有多个界面的特征,作为分割区域与围合院落的“边界”。

图1 宝墨园平面图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参考结合实地调研修正,建立宝墨园CAD矢量化平面图,根据柱位对廊空间进行界定,利用UCL Depthmap软件通过对有无园廊的步行空间和视觉空间的连接值、控制值、平均深度以及整合度的对比,分析宝墨园园廊空间对整个园林步行空间和视觉空间的作用效果,分析数值在图中用色彩图谱表示,色彩由冷到暖分别表示数值由小变大。

2 结果与分析

2.1 园廊对步行空间的影响分析

将有园廊与去除园廊界定2种情况的园林可行层模型,分别导入UCL Depthmap软件进行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宝墨园园廊对步行空间的影响分析

通过图2中连接值的对比发现,在无园廊的情况下宝墨园步行空间相互连接值呈现明显的单一向心性,由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重点集中在协天宫、鉴青桥、宝墨湖、紫气清晖坊等园林“收腰”处节点,其他节点均为低连接值;在园廊的介入下,宝墨园空间出现了多中心的模式,由于园廊的连接作用,出入口、怡乐亭、紫气清晖坊、清明上河图、赏荷亭均成为步行空间上的一个聚集点,改变了无园廊情况下的空间连接单一化,有效增强空间的序列韵律,使得高低连接值空间相互穿插,疏密有致。在园中位于园区西北角的出入口处入园是开阔的九龙桥,桥的西侧即是一曲廊,空间较为开阔豁然,通过曲廊将观景楼、石舫、怡乐亭相连,因此该处连接值明显提升,园廊作为内在的驱动力区域间的转换变得自然,引导人们从一个空间流向另一个空间,空间渗透性增强。从数值上看,由于园廊的增加,最大值由3665降为937,可见园廊降低了原有空间的聚合感,缓和空间连接值分布极不平衡状态,丰富游客步行空间的游览感受。

通过图2中控制值的对比可看出,在没有园廊的情况下,宝墨园的步行控制点同样集中在园林中心区域,并向四周递减,局部出现小峰值。园廊的介入使得全园控制值分布较为均衡,没有相对大面积的核心控制面,而是分散在园林各个区域节点交汇处,控制值高峰出现在园廊的连接处和出入口位置,园廊交点散布于园林中,使得全园皆有景观可游,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全园的景观节点布置,有效引导游人的步行方向,从数值上看,园廊增加了控制值的阈值,说明园廊使空间变得更为多样丰富。在廊的影响下,景华亭与清明上河图之间控制值达到最高,在全园中具有较强控制力,也恰巧是园林规划重点区域,对游线有引导作用。

通过图2中步行空间平均深度的对比可知,园廊较大程度增加了宝墨园的平均深度,由原单一核心的空间转换成多变的空间,说明各个区域间阻尼升高,区域之间的最短距离提高,通过园廊的“曲”丰富空间序列节奏与韵律,延长游览时间,为景观场景布置营造更灵活的空间场所,同时给游人的活动模式提供更多选择。园中中部水体周边区域深度值显著升高,由于园廊对水体的围合以及有序的连接点布置使得到达水体区域需要通过特定的廊道连接点,增加了到达水体的深度值;园廊为避免直线式的乏味,采用曲廊、复廊等形成园廊空间转折变化,这也增加了空间的深度值,位于园中西南部景区中的游廊转折蜿蜒,与面向水面延伸的盈瑞亭相接,提高盈瑞亭深度值,降低其可达性,形成较为静谧的空间,因此设置游客停歇点,与新香牌坊、翠华亭滆湖相望,成为观鱼的绝佳休息亭。

通过图2中整合度的对比可知,由于园廊的介入,整合空间有了较大的变化。在没有园廊的情况下,全园可达性以紫气清晖坊为全园的主核心,并向四周降低,总体呈高可达性,园区空间缺乏变化。园廊通过有序划分空间,缓解了原来单核心的情况,降低了总体可达性,削减局部空间的高可达性,使全园的可达情况变得相对平均且稳定在较低均值,延长游览路线,增加空间深度,提高空间的可探索性和隐蔽性,为障景的营造提供更多空间可能性。在宝墨湖与紫气清晖坊之间的鉴清桥区域,在没有园廊的情况下,呈现整个区域呈现高可达,而由于园廊的分割以及与圆形拱门的结合,对空间进行局部的压缩,到亭的放大,再转向宽阔的水面,景区之间过渡区“欲扬先抑”完成了从池景区到庭院景区的自然过渡,对游线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整片区域的整合度,可达性降低,使游人在游览中随着廊深景异,感受不同的空间变换。

2.2 园廊对视觉空间的影响分析

将有园廊与去除园廊界定2种情况的园林可视层模型,分别导入UCL Depthmap软件进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从图3中连接度上可知,园廊降低了整体的视线连接度,使连接值有了明显的区域划分,在缺少园廊的情况下,视觉连接度以清平湖和荷花池周边为主中心,湖水景色一览无余,空间之间缺少围合感。因园廊对视线的遮挡作用,园廊的介入降低了无园廊情况下清平湖整片区域的视觉连接值,视线渗透性由单一变为复杂,空间视线私密性有了丰富的层级,既有开阔的视觉感受也有适当遮挡形成的灰空间,提升视觉效果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同时由于廊漏、透的特点,在分割可行空间的同时视线上也进行了一定的连接,不至于将视线空间完全隔离,全园整体视线连接值在中等范围,这种隔而不断、朦胧含蓄的设置使得景色之间相互衬托,增强园林的叙事性效果。

从图3中控制值图解可看出,在园廊的介入下,视线空间由单一的以清平湖、莲花池为中心转向由清平湖、荔景湾和石舫等多区域控制的视线空间,形成园林整体空间主次交替的游览感受,层级分布更为均衡;无园廊情况下,清平湖和莲花池周边吸引了近乎所有视线,难以形成空间游览跌宕节奏。在数值上看,园廊也使整体的视线控制值整体升高,有利于景点的分区布置营造多变的空间效果,带给游客更多的遐想空间。南部清平湖与荷花池、逍遥池之间有一园廊进行划分,控制值发生明显变化,荷花池与逍遥池受园廊的围合对视线的阻碍,控制值显著降低,与视线开阔具有较高控制值的清平湖形成主从空间的对比关系,一廊两景,使空间组织更富变化,给游人强烈的冲击感。

从图3中平均深度的对比可知,园廊在视觉空间上对平均深度的影响较小,介入前后无明显差异,因园林内部湖水景色密布,空间较为开阔,整体深度值较低,但湖中有多处设置拱桥增加视线的聚集与遮挡,搭配湖边高大的乔木缓和一览无余、视线层次较低的感受。园廊的加入虽没有使空间深度大幅度提升,但也起到了细微的调整,通过围合将园林中部视线空间范围缩小,加上廊空间特征对空间的框景作用降低了空间深度层次单一的乏味感,使视线感更加深远。

图3 宝墨园视觉空间分析

从图3中整合度的对比可知,宝墨园园廊视线整合度总体较高,视线可达性较好,园廊的划分打破了南侧连片高整合度的情况,增加了视线整合度的复杂性,降低主景湖面的视线可达性,丰富出入口处视线遮挡效果,清平湖区域整合度变化与控制值变化基本一致,园廊的介入分割了清平湖与荷花池、逍遥池之间的景观视线效果,有效引导游人视线转向开阔水面,在湖面形成视线汇集。

3 结论与讨论

廊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多用作从属部分或联系构件出现,较少作为园林中的主景,因此对于园廊的分析往往会有所忽视,但园廊在园林布局、空间和意境创造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园廊为切入点,采用空间句法手段,通过对有无园廊的步行空间与视觉空间的情况对比,对广州宝墨园园廊作用效果进行分析,从量化分析的角度,解析园廊在园林设计中的独特价值,更为直观地呈现传统园林设计技法,为量化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空间设计艺术提供借鉴。

廊道系统的介入使园林步行空间和视觉空间都产生了显著的改变,其分析结果与传统空间分析方法结论相一致,因此说明运用空间句法量化分析手段,探索园廊在园林空间组织中的作用效果的可行性;在步行空间的影响分析中可知,园廊的介入降低了全园的可达性,通过有序的连接,缓和了原有空间的聚合感,有效引导游人游览路径,通过提高深度值延长游览路径,有利于园林叙事性空间营造,使园林空间更富有节奏韵律;在视觉空间的影响分析中可知,由于园廊围合与遮挡的影响,使视线穿透情况发生改变,丰富了园林视觉层次,同时园廊对区域的分割与连接,削弱了整片区域的视线集中性,分散视线控制力,形成多样空间视觉效果。

影响空间之间的关系因素是多元且复杂的,本研究通过有无园廊2种情况下园林空间的对比,分析园廊对园林空间的作用效果,适当忽略了植物、湖石等对于步行空间与视觉空间的影响,其计算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误差。同时,中国园林璀璨多样,单以宝墨园一个实例进行探究,其结论的代表性与严谨性可进行进一步考究。

猜你喜欢
全园视线步行
沙地日光温室灵武长枣地面生草覆盖试验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果树冬季深翻有哪些方法
你吸引了我的视线
不同地被物处理方式对红壤坡地养分状况的影响
安吉竹博园无线Wi—Fi全园覆盖
当代视线
雨天戴偏光太阳镜 视线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