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针刺治疗足跟痛的临床观察*

2022-07-04 06:22王东利罗开民戚天臣寇军威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6期
关键词:痛点受试者针刺

王东利 罗开民 戚天臣 寇军威 郝 磊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足跟痛是足部肌肉骨骼疾病,严重影响人们日常活动[1]。本病主要与足跟部的退行性改变相关[2]。足跟痛的原因有很多,好发于中老年人。足跟痛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的,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1,7]。非甾体消炎药物能起到止痛作用[8-9]。干针刺又称为激痛点针刺,主要是指采用针具刺激相应局部激动点结节,引起局部肌肉瞤动,以灭活激痛点,改善局部疼痛的针刺手法[12-13]。笔者应用干针刺治疗足跟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年龄20~75岁;符合足跟痛西医[14]和中医[15]的诊断标准;近2周内未使用其他与足跟痛相关的治疗;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良好。2)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疾病或是肿瘤和精神类疾病者;过敏体质或是对试验药物及针灸过敏者;哺乳或是妊娠期的妇女;近1个月接受过针灸或是试验药物治疗者;现正在参加其他临床、基础试验者。3)剔除或脱落标准:患者因不良事件、无效等原因退出试验;患者失访;参加临床试验期间合并使用影响临床疗效判定的药物、物理治疗等;未按规定服用药物或是参加干针灸治疗。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本院门诊或住院部患者7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 19例;年龄(47.27±9.66)岁;病程(13.85±11.42)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6.30±1.69)分。对照组男性18,女性17例;年龄(45.27±10.16)岁;病程(14.97±10.86)个月;VAS评分(6.12±1.52)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3131、2102071),口服,0.3 g,每日2次,连续服用2周。2)治疗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厂家及批号同上),同期联合干针刺干预。根据Trigger等[16]的标准:骨骼肌上存在的可触及的紧绷带上的压痛点,按压时出现牵涉痛,使患者重现临床症状,即为活化的激痛点。根据诊断标准,在足跟周围骨骼肌上肌肉紧绷带上的疼痛点,手指按压出现牵涉痛。一般选择3~5个点,对标记点常规消毒后,使用直径0.3 mm,长度7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垂直于肌纤维的走行刺入皮肤,至骨膜或患者出现明显针感(酸胀感)停针,快速提插,速度20~30次/min。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连续治疗2周后,对受试者的VAS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评判针灸治疗足跟痛的有效性。VAS评分为在纸面上画一条10 cm的横线,分别标记0~10,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最剧烈疼痛,中间为1~9,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受试者根据自我的疼痛级别,在横线的相应位置画标记,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

1.5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7]制定。痊愈:疼痛消失,行走正常,能正常生活。显效:疼痛明显减轻,行走正常。有效:疼痛减轻,步行久后可出现疼痛。无效:疼痛无改善,影响行走[16]。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检验的数据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使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受试者脱落率分析 两组受试者均未记录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脱落2例,1例因前往外地出差失访,1例车祸伤需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脱落2例,1例受试者因出国而失访,1例因失联失访,脱落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经过连续2周干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1.91±1.33*△2.85±1.52*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3 33治疗前6.30±1.69 6.12±1.52

3 讨 论

足跟痛主要表现为足跟部周围疼痛,常出现晨起疼痛,或是休息突然行走感到疼痛,适应后疼痛缓解,劳累后又加重[18]。现代医学关于其致病机制仍不甚明确,主流观点认为可能与跖腱膜炎、跟骨骨刺等因素相关[2,18]。由足跟部周围解剖可见,足跟部是人体负重的主体结构,尤以足纵弓发挥着主要承力作用。跖腱膜起自跟骨跖面结节,并于跟骨组成跟腱一跟骨一跖腱膜复合体,是足弓的静力性支柱[5,16]。由于跟腱的强力牵拉作用,跖腱膜和跟骨附着点处的骨膜最易因牵拉而受损,出现跖腱膜炎等[4]。而肥厚的跖腱膜常易对跖底外侧神经第一支造成卡压[18-19]。本研究结果发现,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干针灸能够加强布洛芬缓释胶囊的镇痛作用,说明干针灸能够明显减轻足跟痛。

足跟痛临床诊断多基于机械性病因,全面的病史、足部和踝关节的体格检查和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对于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开始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患者病史应提供有关疼痛的发作和特征、缓解或加重因素、活动变化和其他相关情况的信息。疼痛的解剖位置可以作为诊断的指导。检查时应包括在休息时和负重时的足部检查,以及对骨突起、肌腱插入处、足部和踝关节的触诊;任何柔软、缺陷或两侧的差异都应该注意。同时应评估足部和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如果没有完全的活动范围,也应该评估被动的活动范围,以助于明确诊断。

目前的证据表明,足跟痛的主要病因并非局部炎症,而是足跟局部的退行性改变。激痛点主要定义为骨骼肌紧绷带内的一个超敏感点,在机械刺激下感到疼痛,并诱发相关疼痛模式[13]。有证据表明,对于足底痛患者,激痛点的干针疗法是有效的[20]。事实上,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干针治疗激痛点可以有效地缓解足跟痛[21]。本研究结果亦证实,干针灸能够加强布洛芬的镇痛效果,其可能通过针灸刺激激痛点,松解激痛点的刚度,抑制色氨酸的活性等机制相关[22]。

综上可知,干针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改善足跟痛的临床疗效,加之针灸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因此,干针灸治疗足跟痛是值得临床广泛使用的。但在临床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1)缺乏严格意义上的随机对照试验,使临床试验结果可信度偏低;2)缺乏长期疗效的临床追踪及复发情况的调查登记;3)干针灸治疗规范不统一,不利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痛点受试者针刺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清明的雨
尾巴帖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疫情下普通患者应如何进行肺功能检查?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