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消肿止痛膏联合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骨伤肿痛(气滞血瘀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2022-07-04 06:22何江城徐华丽左云周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6期
关键词:骨伤肿痛川芎

何江城 徐华丽 唐 谨 朱 凌 左云周

(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伴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发展,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慢性劳损等各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发病患者逐年增多,同时因交通工具的普及及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各种意外伤害事故频发,增加了创伤性疾病发病率[1-3]。各种骨伤疾病患者在损伤周围软组织会出现血管壁通透性的改变,导致血管内水分进入组织间隙,造成组织间隙液增多,继而出现局部肿胀,而无论是骨骼及关节的退行性疾病还是创伤,均会导致疼痛情况出现,因此,绝大部分骨伤患者会存在局部疼痛肿胀情况。研究及临床实践发现,采用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的中药内服和外用能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牵拉力,加快炎性液体吸收以减少对患处不良刺激,继而缓解肿胀疼痛[4-5]。本研究采用川芎消肿止痛膏联合活血止痛汤加减对骨伤肿痛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气滞血瘀证标准[6];西医参照《骨科疾病诊断标准》[7]关于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骨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诊断标准,并经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或活动受限,受伤部位压痛明显;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患处皮肤局部有破溃或感染者;开放性骨折者;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损伤者;合并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无法服用中药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对试验用药过敏或高敏体质者;处于经期妇女;妊娠期、哺乳期或近期有妊娠计划妇女;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骨伤科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就诊的76例骨伤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18~68岁,平均(42.38±4.26)岁;病程1 d至6年,平均(1.86±0.41)年;病例分类为骨性关节炎7例,软组织损伤11例,踝关节扭伤12例,腰肌劳损8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18~69岁,平均(41.86±4.31)岁;病程1 d至7年,平均(1.92±0.44)年;病例分类为骨性关节炎6例,软组织损伤12例,踝关节扭伤10例,腰肌劳损1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如实掌握详细实施方案并签署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止痛消炎软膏(广东恒健制药,国药准字Z44023482)外用,取本品适量涂于患处,每日2次。观察组采用川芎消肿止痛膏联合活血止痛汤加减口服,川芎消肿止痛膏由川芎、当归、猪苓、红花、莪术、茜草、青皮、麻黄、冰片按照4∶3∶3∶3∶3∶4∶4∶3∶1比例研成细末,细筛后以蜂蜜调成膏状,密封后存于冰箱备用,外敷时取制备好的川芎消肿止痛膏以0.5 cm厚度敷于患处,敷贴平整后用医用纱布缠绕、包裹,每2日更换1次,期间需注意患处有无瘙痒、起泡。同时予活血止痛汤加减口服,活血止痛汤组成:当归15 g,苏木 15 g,川芎 10 g,红花 10 g,乳香 10 g,没药10 g,三七12 g,赤芍12 g,陈皮12 g,紫荆藤15 g,地鳖虫15 g。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兼微热者,加黄柏、栀子;湿热较盛者,加苍术、豨莶草、木瓜。上方由本院中药房统一熬制,每日1剂,分3次服用,每次100 mL。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以0~10分表示疼痛程度,评分越高则提示疼痛越剧烈,疼痛分级标准:10分为剧痛;7~9分为重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0分为无痛。2)记录两组患者肿胀消失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3)肿胀程度。采用患肢肿胀程度评分,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肢肿胀最明显处与健侧相同位置的肢体周径,二者差值即为肿胀程度。4)评估两组治疗安全性,包括治疗前后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两组患者性别及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病程、VAS评分等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1。经治疗,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治疗后组 别n 治疗前2.01±0.66**△3.67±0.54*观察组对照组38 38 5.84±1.08 5.79±1.12

2.2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肿胀程度比较 见表2。经治疗,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肿胀程度比较(c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肿胀程度比较(cm,±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38 38治疗前4.31±1.09 4.24±1.13治疗2周后0.43±0.12**△1.48±0.66*

2.3 两组肿胀消失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3。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肿胀消失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d,±s)

表3 两组肿胀消失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疼痛消失时间组 别n 肿胀消失时间5.02±0.72△7.69±1.08观察组对照组38 38 5.32±0.87△8.16±1.1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轻度皮疹3例,未发生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异常,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轻度皮疹2例,未发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异常,经对症处理后各不良反应均得到控制,对照组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9%、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关节扭伤、腰肌劳损等骨伤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病变部位肿胀疼痛为表现,严重者可引起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影响人们日常生产及生活。西医治疗骨伤肿痛主要依赖非甾体消炎药、镇痛药以及康复理疗等手段。非甾体消炎药存在胃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还有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及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康复理疗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但需借助专业理疗设备,操作费时,且依赖专业操作人员,便携性较差[8]。中药内服及中药外治治疗骨伤疾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可以有效弥补西医在治疗上述疾病方面的不足,使广大患者获益。

机体遭受损伤后,导致局部皮肉、筋骨受损,进而引起机体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抑或因机体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紊乱引起骨关节、软组织疾患,这被认为是中医骨伤的病机[9-11]。骨伤疾病发病因素众多,包括外伤、慢性劳损、肝肾亏虚、筋脉失养,同时,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也可导致骨伤疾病发生。人体筋脉、骨骼、肌肉受损必然会累及气血津液,引起气血病变。气血津液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耗伤必然又会累及脏腑功能。在中医观点看来,外邪入侵机体,损伤人体正气,阻遏经络运行,导致气血运行失调,出现气血阻闭脉络,不通则痛,若气血凝滞,离经妄行,瘀滞于局部,则为肿为痛。气滞血瘀证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病机,瘀血既是骨伤肿痛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其关键病理产物。基于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是治疗骨伤肿痛的重要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之川芎消肿止痛膏联合活血止痛汤加减对骨伤肿痛进行治疗。

川芎消肿止痛膏由川芎、当归、猪苓、红花、莪术、茜草、青皮、麻黄、冰片按照特定比例研末而成,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作用。方中川芎为血中气药,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广泛运用于伤科血瘀气滞、肿胀疼痛诸症[12]。猪苓利水渗湿,助于消肿。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合川芎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使壅肿消散和气血运行畅达[13-14]。当归养血调血,增强川芎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外伤肿胀,气滞使然,青皮能疏肝破气,散结消滞,能促进活血化瘀,有助于壅肿的消散[15]。新伤损及络脉,必有内出血,茜草既能止血,又能增强川芎、当归活血化瘀之功[16]。红花可增强川芎活血化瘀之功。莪术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气止痛。外伤肿胀,腠理闭塞,影响营卫气血运行,麻黄辛温,能通经络,“破坚积聚”(《神农本草经》),有助于壅肿的消散和气血的运行[17]。冰片辛香走窜,渗透之力尤甚,能促进诸药药力渗透肌表,贯穿经络,直达病所[18]。川芎消肿止痛膏用药紧扣血瘀气滞病机,以辛散温通、化瘀止痛立方,促进局部消肿止痛。活血止痛汤源自《伤科大成》,为清代赵竹泉所创,赵氏有言“受伤紫肿痛难忍者,活血止痛汤主之”,该方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伤科病证,对骨折后肢体肿胀、骨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19]。方中当归养血活血、化瘀止痛,使养血不留瘀、活血不伤正。苏木、红花行血、破瘀、消肿、止痛。乳香、没药、紫荆藤活血散瘀止痛。三七、赤芍散瘀消肿定痛,兼能止血,使止血不留瘀。陈皮健脾和胃,行气化滞。川芎行气活血,使气行则血行。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治跌扑损伤,续筋骨有奇效[20]。全方行气活血兼顾,活血中行气,共奏活血止痛之效。王林华[21]运用活血止痛汤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结果发现服用本方能快速消肿止痛,效果优于间断冰敷法。陆清昭[22]采用活血止痛汤对骨折后患肢肿胀疼痛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止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认为外伤后应以活血化瘀为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川芎消肿止痛膏联合活血止痛汤加减能有效促进骨伤患者消肿,减轻患者疼痛不适,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强、起效快。本研究还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治疗方案对皮肤及胃肠道刺激小,安全性高。综上所述,川芎消肿止痛膏联合活血止痛汤可有效促进骨伤患者消肿,减轻患者疼痛不适,皮肤过敏反应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骨伤肿痛川芎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Regularity of Wind-dispelling Medication Prescribed by LI Dong-Yuan: A Data Mining Technology-based Study
治疥疮
补阳还五汤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肿痛的疗效观察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
藏虱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中医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