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及思考

2022-07-05 00:36陈贵旭王星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6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对策建议

陈贵旭 王星

摘要:“十三五”期间,贵州省丹寨县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20年顺利通过脱贫攻坚普查,历史性撕下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2021年以来,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把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防贫监测和帮扶、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提升好,奋力在乡村振兴上起好步、开新局。

关键词: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对策建议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丹寨县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8年,顺利实现“减贫摘帽”;2019年,完成剩余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清零”;2020年,顺利通过脱贫攻坚普查,历史性撕下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连续三年在全省县级党委和政府扶贫成效考核中取得“好”的等次,探索创新了“四增到户”“一联四包”“三转”“三带”“双阳行动”“反租倒包”等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有力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全县紧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

1.狠抓责任压实不放松。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保持脱贫攻坚时期的县、乡、村、组四级指挥体系不变,继续实行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联系乡镇、县委常委包乡镇、县乡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一联四包”责任机制,全县2445名干部与14741户建档立卡户结成帮扶对子,408名优秀干部担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县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制定《县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試行)》,对工作职责、工作机制等事项进行明确,并进一步明确了37名成员单位在乡村振兴的职能职责。组建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丹寨县乡村振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13个工作组,分别抽调专人组建工作专班。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县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行动之一,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责任。

2.狠抓政策夯实不放松。充分用好五年过渡期内政策机遇,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丹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重要内容,作为党代会、县“两会”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一年来,研究制定《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丹寨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丹寨县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着力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体系。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3+1”等重点工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组建整改专班,建立“双台账”、压实“双责任”、实行“双销号”和“双问责”,确保存在问题早发现、早整改、早消除。

3.狠抓工作落实不放松。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既在安排部署上“挂帅”,又在推动落实上“出征”,以上率下,遍访全县所有行政村。带动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把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调度机制,定期安排调度,及时下发指令,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对中央和省州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安排部署,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研究全县贯彻落实措施。一年多来,共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党组会、县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县乡村振兴指挥部会议及专题会147次。整合督查力量,对干部作风、责任落实、任务落实等情况,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并重的常态化督查。对查出来的问题按照一对一、零遗漏的原则及时反馈到相关单位,限时整改。同时,坚持“大问题三天内解决、小问题24小时解决”机制,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工作有序推进。

(二)紧盯返贫致贫,精准帮扶坚决守牢底线

1.强化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抓实动态监测和帮扶,出台《丹寨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建好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本台账,组织村组干部、帮扶干部定期进村入户开展核查,乡村振兴、卫健、医保、教育等部门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实行一月一核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研判,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及时落实帮扶举措,确保动态清零。截至2021年底,全县纳入“三类户”监测共1452户5187人,现已消除风险1372户4957人;尚未消除风险80户230人,其中,2021年新识别纳入43户165人,均已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正在跟踪监测;2021年风险回退37户65人,主要是兜底对象,已落实社会保障措施。

2.强化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每年投入200万元设立巩固脱贫救助帮困基金,针对因灾、因病、突发事故等引发的刚性支出过大、收入骤减陷入困境等农户进行救助,确保不返贫。2021年累计发放救助基金148.2万元,帮助困难家庭有效遏制返贫风险256户,全县无一例返贫。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扶尽扶”工作目标,研究出台《关于印发丹寨县2021年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持续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残疾人保障等民生兜底保障政策,让全县近1.8万余名困难群众获得保障同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3.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研究出台《丹寨县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服务和配套水平,扎实做好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狠抓就业服务。2021年,全县有组织劳务输出搬迁劳动力就业311人,扶贫车间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19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搬迁劳动力就业425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2847户6948人,已实现就业创业2847户6555人,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狠抓产业带动,壮大社区集体经济。2021年,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210万元用于安置点后续扶持,分别实施了茶叶、食用菌、扶贫车间等14个项目。目前,各项目均已竣工投入使用,实现了较好的就业带动作用,壮大了社区集体经济。狠抓移民社区治理,通过党建引领、群团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共同参与,提升“新市民·追梦桥”活动质量,开展便民服务“一条龙”服务,实现后续保障政策“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办结,促进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当好新市民。

(三)强化措施聚焦“3+1”保障

1.聚焦控辍保学成果巩固、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以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教育振兴“固根”“护蕾”“育苗”“培果”四大工程,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全县各级各类教育资助学生受助87303人次,享受资金3949.73万元;义务教育巩固率106.25%;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无辍学情况。

2.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不断强化疾病预防和预警监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增强对困难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全县建档立卡人口59804人,已参保58910人,合理化原因未参保894人,建档立卡人口参保率达到100%;建档立卡人口就医81124人次,基本医疗报销2912.72万元;符合大病保险报销1182人次,累计报销190.41万元;符合医疗救助8677人次,累计报销391.44万元;建档立卡慢特性病人5870人,累计就医10692人次,产生医疗费用680.8万元,累计报销610.08万元,报销比例达89%;全县农村人口罹患30种大病患者631人,其中已脱贫户598人,边缘易致贫户6人,突发不稳定户1人,所有患者已进行分类救治,签约服务631人,完成救治比例100%,实现“应治尽治”。

3.对全县农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预警监测管理,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治、及时销号”,确保人民群众住房安全。共排查农村房屋安全保障情况32433户,对一户疑似危房户出具了住房安全鉴定报告,一般户和监测户无住危房问题,全县实现户户有安全住房目标。

4.组建六支督导队伍共计18人深入各乡镇开展饮水安全督导工作,在全县开展农村供水保障風险隐患大排查,督导全县全面排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进行整改。全县共建农村饮水工程434处,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427处、分散式工程7处,农村集中供水率分别占工程处数的98.4%和农村人口总数15.8万人的99.8%,饮水工程管网到户率100%,消毒设备安装使用率达 100%,安装智能卡表12735户,落实管水员420人。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供水管理机制,水量、水质得到了安全保障,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四)抓实产业就业,坚决提升群众收入

1.全力保障就业增收。把就业创业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对接用工企业,加大岗位收集、发布就业服务,强化“内引外联”力度,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特别是对建档立卡户实行“三个优先”保障:利用万达产业扶贫基金增设保洁员、护路员、管水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保障年龄偏大和就业困难人员有业可就;通过扶贫车间和专业合作社,优先吸纳在家照顾家庭、劳动力相对较弱的群众就业;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优先对建档立卡户做好就业推荐和劳务输出。2021年,全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189人次、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4232人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1998人次,全县脱贫人口务工28716人,总体规模比上年度高。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脱贫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优先就业368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472人。

2.全力提升产业带动。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乡村振兴的第一位置。一方面,围绕茶叶、蓝莓、中药材等主导产业,持续用好“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探索“国储林+”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以亩产万元亩、亩产万元林区、亩产万元茶叶基地为目标,推动产业连点成线、连带成片、提质增效。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2.19万亩,蓝莓种植面积达3.17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08万亩。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农村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和产业发展“反租倒包”模式,制定《丹寨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后续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反租倒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加强项目实施建设,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建立健全产业项目资产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有效破解农业产业管护难题,确保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农村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探索定租倒包、减租倒包、免租倒包、奖租倒包的“反租倒包”模式,并在全州推广。

3.全力抓好项目管理。研究制定《丹寨县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办法》,组织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对2013年以来使用各级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社会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并开展确权登记工作,确保各类扶贫资产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优化资金分配上下功夫。2021年全县投入资金9156万元,实施项目151个,其中投入资金6755.5万元,实施产业项目120个;投入1435.85万元,实施基础设施25个;投入282.55万元,实施培训项目3个;投入59.2万元,实施公益岗位1个;投入622.9万元,实施小额信贷项目管理2个。

(五)突出造血功能,坚决用好各类帮扶资源

1.定点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加强与审计署、省高院、省政府办公厅、省审计厅的对接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审计署选派1名同志挂任副县级领导职务,2名同志分别赴两个偏远村任第一书记和村党总支副书记。审计署为丹寨投入直接帮扶资金41.5万元、协调引进各类帮扶资金10385.55万元、落实中国农业银行掌银商城上线农特产企业2家、购买丹寨农特产品10万元,培训丹寨基层党政干部和财会人员等260人,协调到丹寨开设支行的农业发展银行发放贷款9505万元,通过下调贷款企业利率累计减息30.96万元。

2.东西部协作持续深化。在持续抓好与杭州市滨江区沟通对接的基础上,抢抓佛山市南海区帮扶机遇,争取到援助丹寨县财政资金4865万元,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19个。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实施项目12个,完工率63.16%,拨付项目资金4865万元,拨付率100%。帮助丹寨县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967人,其中转移到东部结对省市就业1528人、省内就近就业355人、到其他地区实现就业84人;通过广东、佛山、南海等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帮助丹寨采购和销售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累计2.26亿元。

3.万达集团帮扶工作有序推进。与万达集团紧密合作,在全国首创“企业帮县、整体脱贫”社会扶贫模式,创新开展“基金+产业+教育”三位一体扶贫举措,通过“基金兜底、产业引血、教育治本”,长中短兼顾,构建可持续脱贫长效机制,实现短期快速脱贫和长期长久脱贫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社会扶贫新路子。2021年,“万达丹寨2021-2025计划”正式启动,由“企业包县扶贫”思路转变为“支持丹寨致富”,重点支持丹寨发展全域旅游,充分利用丹寨万达小镇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丰富丹寨旅游业态,把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力争将丹寨打造成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推动丹寨乡村振兴工作更上台阶,助推丹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招生853人,目前在校学生1771人(含实习生440名)。万达产业基金已连续发放6年共计3亿元,丹青小院、排牙芦笙堂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排牙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非遗街区、多彩丹寨国家级营地、斗牛场项目等正在有序推进。万达丹寨扶贫茶园完成认领2534.7亩,带动务工8558人次,支付务工费用813万元。小镇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750多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

(六)聚焦“三个突出”,坚决推进乡村振兴

1.突出短板弱项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制定《丹寨县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整改方案》,组织开展摸排40003户,发现问题厕所1258户,其中立行立改911户,2021年底需完成整改175户,现已完成175户,群众满意度达95.5%以上。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省下达两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全面完成,县城内无农村黑臭水体,并建立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处置,全县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6座,配置农村转运车5辆、清运车24辆,收集点499个,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实现全覆盖。

2.突出基层治理激发内生动力。一方面,有序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大力实施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育成产业大户、把产业大户培育成村“两委”班子成员、把产业大户和知识青年培育成党员的“三育”工程,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目前,全县122个村(社区)党组织全部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全县“一肩挑”村数量达到119个,占比97.5%。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178人。另一方面,针对民族地区城乡滥办酒席、人情消费负担过重、早婚早育等陋习,制定《关于开展移风易俗排查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强化宣传引导、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减轻群众负担,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员、安全员、保洁员管理机制,加强村级健康服务、环境卫生整治、安全生产等工作,切实推动乡村善治。

3.突出分类分步稳妥推进。一方面,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组建丹寨县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示范点候选村寨认真编制高标准“一方案、两规划”(试点村工作方案、村庄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召开评审会议,进一步提高方案规划编制质量,从县级选派16名专业技术人才赴8个试点村任驻村规划师和产业指导员,结合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民族特色,科学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另一方面,强化示范引领,量力而行,积极抓好示范点建设,将全县122个村(居)分示范试点村、重点推进村、夯实基础村三类,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的方式,重点打造一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试点示范。目前,全县州级试点村2个、县级试点村6个,整合各方面资金1636万元投入试点村建设,有力确保了试点项目及时落地。

(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1.土地破碎。丹寨属山区农业县,且山高坡陡,田少山多,土地破碎,蓄水能力弱,产出率低。特别是该县的排调镇、雅灰乡和南皋乡等乡镇山多地少,在实施農业产业时很难形成连线成片和实施规模性、集约化生产,产业发展点多、单一,很难实现提质增效。

2.市场依赖重。受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合作社在开展产业种植上积极性不高,管理跟不上;虽然建档立卡农户在合作社从事务工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但受市场价格影响,农产品销售价格偏低,造成产业合作社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不顺畅,有的合作社收支难平衡。

3.培育不够。虽然有万达小镇带动了80余个产业,撬动城区群众的收入,但偏远乡镇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量少质优,直达城市市民的“餐桌”少;有的没有相应的龙头企业带动,很难形成更好的精深加工,尚未形成“开袋既食”的休闲产品、调味品、罐头食品,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低,需在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提质增效上下实功夫,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防贫风险资金保障存在短板

1.经济基础薄弱。丹寨属西部小县,虽然近年来随着贵广高铁、厦蓉高速公路过境建成通车,交通区位优势得到积极改善,丹寨城乡建设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但丹寨缺乏规模以上的纳税大户和产业项目,市场主体规模普遍偏小,工业经济实力弱,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难,对财政收入贡献率低。

2.财政支撑力度不高。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全县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个指标均呈负增长,存在收入降幅收窄,由“负”转“正”费力,导致在GDP核算中未能起着重要支撑拉动作用,县级财力弱造成防贫风险和推进乡村振兴投入不足。

3.资金保障存在缺口。丹寨经济总量小,经济基础薄弱,县级财力困难,财政支出90%以上依靠上级转移支付保障,增量有限,县级可用财力严重不足。可用财力均安排在“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化解存量债务的还本付息,导致在突发严重困难户的资金保障上存在缺口。在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人员的保障上,特别是在因灾、因病、因突发事故等引发的刚性支出过大、收入骤减陷入困境等农户的救助上,仍需大量资金保障,仅靠县级财力实施有效救助,还存在资金保障短板。

(三)乡村建设仍需加大力度

1.劳动力投入不足。由于丹寨欠开发、欠发达,该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在农村基本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多,导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劳动力投入不足。

2.农村环境整治有差距。以农村厕所革命为例,丹寨农村普遍在户外实施简易的旱厕,许多农村至今还使用旱厕多,既不卫生又影响了农村环境整治。人居混居还未得到彻底根除,如龙泉镇展良村部分农户还存在蓄粪乱堆、粪水乱排等现象屡有发生,影响了人居环境。

3.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仍需加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四好农村公路、通村组道路、村内步道、引水灌溉沟渠由于使用年限长、部分路面破损和沟渠渗漏严重,既需要资金投入维修,又需人力投入管护,造成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仍需加大投入。

在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要主动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巩固拓展守底线

1.全面推进政策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现有政策,确保有序过渡。

2.强化动态监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管理。加强产业扶持,推进稳岗就业,管好用好脱贫攻坚所形成的村集体资产。

3.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二)抓要素强保障

1.优化要素配置。完善园区功能分区,满足项目入园和落地需要,建立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优化要素资源配置。

2.盘活现有资源。开展“僵尸企业”清理,整合盘活现有资源,破解因规划不能落地新项目迅速落户,鼓励新老企业采取合作建厂、入股办企、租赁收购等方式,激活土地、厂房等经济资源,盘活老企业闲置资产、降低新引进企业投入成本,着力提高土地、厂房利用率和产出率,解决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3.加强调度考核。对各专班招商情况进行调度、通报,加大绩效考核分值,倒逼相关部门“为项目落地想办法、不为不能落地找理由”,担当作为,全力为项目引进做好要素保障和協调服务,力促项目投产达产,开源节流,扩大就业范围。

(三)抓财源保收支

1.加强财源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依托现有省级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夯实税源基础,增加财政收入来源。同时,狠抓“四化”发展,大力支持培育纳税龙头企业,提升园区发展带动财源,做大财政“蛋糕”,聚焦财力,增强县级可用财力,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资金急需上。

2.强化依法征管。坚决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持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格落实“减、免、缓、征、退、抵”等各项减税降费措施,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继续服务好“六稳”“六保”大局,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3.压减财政支出。规范预算管理,严肃财政纪律,持续压缩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和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三保”,优先安排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

(四)整体推进抓提升

1.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建立规划“留白”机制,留足村庄未来发展空间。抓好农村道路建设,重点建设通村组路、村内主干道,解决好发展产业的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整治,解决“脏乱差”。

2.保障粮食安全,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积极遏制耕地抛荒,建好高标准农田,深入种植保护开发利用,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充分调动种粮积极性,积极促进粮食稳中有增。

3.稳步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着力提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重点突出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强县、强园、强企、项目和品牌建设。以万达小镇为龙头,全力发展全域旅游、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振兴农家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乡愁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把产业尽可能留在乡村。

4.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构建党建领域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决策的村级议事决策机制,抓好村级班子整固提升,有序开展村“两委”换届,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级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制度。

5.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铸牢乡村文明之“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文明创建工程。深入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宣讲活动,一体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好用好“新风堂”,选树农村道德模范、好人,加强对农村不良风气治理,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

(作者单位:贵州省丹寨县财政局)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对策建议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