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KW模型的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2022-07-05 23:15张佳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7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信息技术

张佳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用技术与智慧通过智慧课堂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是时代给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命题。本文通过符合学科认知规律的DIKW模型与信息技术学科相融合,结合智慧课堂运用,以七年级下期图形化编程校本课程《分身变变变》为例,对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DIKW模型;信息技术;智慧课堂

引言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类课程,如何通过符合思维逻辑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关键。随着教育部信息化2.0的提出,符合学科认知规律的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建设备受关注。本文将以七年级下期图形化编程校本课程《分身变变变》一课为例,谈谈基于DIKW模型的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DIKW模型

DIKW模型一个可以帮助师生理解数据、信息、知识及智慧之间关系的认知模型,它展现了数据是如何一步步转化为信息、知识、乃至智慧的方式。DIKW模型与信息技术学科认知规律十分契合。教师可以使用DIKW模型结合5W1H分析法来设计课程。首先,可组织学生进行数据观察资料。其次,分析资数据间的关系,思考信息可以回答简单问题,譬如:“谁?什么?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再次,通过运用信息获得知识。知识可以回答“如何?”的问题。知识是一些可行的关系及习惯工作方式。最后,透过师生间的沟通及自我反省来利用知识来产生智慧。师生可利用智慧解答关于运用中的“为什么”及“什么时候”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课堂设计中贯穿DIKW模型思想,可以促进学生的智慧获得。

智慧课堂

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则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智慧成长。

案例分析

《分身变变变》是七年级下期图形化编程校本课程,本课是图形化编程软件中“克隆”功能的综合实践课。通过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到“克隆”的基本功能,并从案例中分析关系、找寻方法、省生智慧。

一、立体化营造情境,观察数据

学习活动1:通过游戏演示,观察游戏对象,揣摩编程方法并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游戏演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观察学习任务单启发学生思考。本环节学生通过“观察—验证—思考”为路径进行。作为引入的案例,里面的代码与对象都比较多。老师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发送的“观察学习任务单”引发学生线索式思考,让学生从众多对象与代码的“数据”中找到什么是关键信息。

二、智能化分析关系,获得信息

学生活动2:构建名称与概念的关系。在学生思考后,通过教师讲授,向学生介绍“克隆”(WHO)、是什么(WHAT)在哪里使用(WHERE)。并通过智慧课堂平台进行信息的强化。

学生活动3:构建概念与实践的关系。在了解“克隆”(WHO)、是什么(WHAT)在哪里使用(WHERE)后,通过案例“克隆之排列”的演示,要求学生在操作中明确“克隆”代码什么时候使用(WHEN)并通过计算机智慧管理平台上传程序。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智慧平台实时发送求助信息及登记完成情况,教师根据信息及时予以关注与指导。

设计说明:本环节是本课重难点突破的重要节点,目的是构建名称与概念、概念与实践的关系。在学习活动2中,学生从上一活动中明确“克隆”是引入案例的关键后,来寻找“克隆”(WHO)、是什么(WHAT)在哪里使用(WHERE)。在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克隆的概念以及相关语句,至于其他功能上的提示,需要在学习活动3的实际案例中具化地将两者关系做连接。所以,学习活动3就将学习活动1的关键部分抽离为一个专项——克隆之排列,用“教师演示——教师分层要求——学生操作”的步骤来让学生在實践中掌握概念与实践的关系。

三、即时化找寻规律,抽象知识

学生活动4:从实践中辨析编程要义。通过“克隆之排列动感与变形”的案例,让学生按“观察——思考——辨析——验证——抽象”的步骤来进行思维训练。同时,在智慧平台上回答问题,检验所学。

设计说明:本环节是将“克隆”在学习活动3中做了升级,提升其复杂性,让学生去观察程序、大胆假设、总结规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很有可能会“猜”错,就是要让学生在“猜”中辨析思维逻辑,研讨答案的合理性,再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辨析——验证”,明确“按需设计,思维为王”的创编要义。

四、协同化深入体悟,省生智慧

学生活动5:在活动4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对案例进行验证和创编。这一环节要求分小组进行,通过“讨论——定效——改编——调试——分享”的步骤进行,结合教师提供的半成品与智慧平台微课的协同,让学生运用智慧修改与创编程序,并进行分组分享。

设计说明:本环节是学习活动4的再创造。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集智分享,呈现了数据到信息,信息到知识,知识到智慧的过程,提示了信息化背景下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与人机协同,学生重新创编了程序,建构了独具个性的作品,并从中感受掌握技能的成就感与创造程序的快乐。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学科,但技术本身并不创造世界,只有人类无穷的智慧才能创造出无与伦比的明天。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对智慧的启迪可以是无限的。

结语

通过前期的思考与案例的实践,笔者认为基于DIKW模型的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教师需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三要”即要厘清数据、信息、知识及智慧的层次关系,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分段式引导,要通过智慧手段鼓励学生泛在式的生成性表达并给与正向评价。“三不要”即不要停止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不要忽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价值,不要将教学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基于DIKW模型的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其目的在于通过思维引导去让学生习得学科思维逻辑,并在应用中省生智慧,进而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赵丽,贺玮,王洋. 人工智能支持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困境与路径[J]. 电化教育研究,2022,43(01):86-92.

[2]叶继元,陈铭,谢欢,华薇娜. 数据与信息之间逻辑关系的探讨——兼及DIKW概念链模式[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03):34-43.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智效管理实践研究》(FHB17059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关于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