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班级学生构建班生教研模式

2022-07-05 23:15周建玲周毅鸿洪竟雄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7期

周建玲 周毅鸿 洪竟雄

摘要:通过深入区域各学校调研、查阅核心期刊及国家相关部门的报告等,发现现在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的学生人数让人堪忧,而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相关专职教师配备不齐,加之班主任精力与时间有限,因此基于“问题学生”的现状推行“班生教研”模式,能真正实现教师的教学与育人育心深度融合,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灵的导师。

关键词:班级学生;班生教研;心灵导师

因工作性质的原因,笔者长期到各校听课,经常看到教室后面有个别学生不合群,形影孤单,老师也很少关注他们。每每看到此情景,我心情相当沉重。针对这种不协调的现象,我在各校听课、探讨教学(数学)问题之际,也深入了解各校“问题学生”的现状,剖析“问题学生”的症结,探讨其有效解决措施,以供各校管理者和教师参考。

一、访谈各校有关问题学生及干预现状

1. 访谈情况

“问题学生”通常包括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有障碍、学业有障碍等引起的情绪问题、适应性有障碍、心理与情绪有障碍等等,而这些症状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笔者在与所在区域内各校老师与管理者交流中,他们常常回答我的第一句话是“现在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很多”。到底有多少呢?我特采访了2所高完中学校、6所普通初中学校、1所普通小学、1所职高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和心理健康教师,他们给我的数据的确不容乐观:一所重点高完中招办负责人告诉我,他们学校平均每班有2-3位“问题学生”;一所普通高完中初2024届年级主任告诉我,她们年级在好班平均有2-3位学生,而在普通生可能有10多位学生存在“问题”。另,一所普通初中学校的校长告诉我,他们学校在2021年接受区内某心理机构的测评中,数据呈现出有15名师生心理问题达到了三级,二级以上的学生有40多人。而区内某职高学校的情况更不乐观,其学校在2020年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筛查中心理问题达到二、三级的学生达到26%左右,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达到36%左右(如图1)。

2. 学校应对现状

一是许多学校学科之间师资配备不平衡,导致学校要临聘许多老师,才能维持学校正常的国家规定课程的正常开课,于是就没财力配专门的心理教师。或只是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文件,就临时外聘一位心理教师到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半天,而对于有许多需求心理上帮助的学生来说,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时间显得有点“杯水车薪”。

二是对于学校来说,因政府考核学校各方面的较多以及课时等原因,真正配齐配足心理课程的很少。一位普通初中学校的校长告诉我,他们学校只外聘了一位心理教师,每个年级6个班,于是只在初一开了0.5节心理健康课,而对于全校检查出有40多位学生心理问题达到二级以上的学校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据不完全统计,区域内30所中学中,只有极少数学校有2名及以上人数的心理教师配置,大多数学校至多有1名心理咨询教师。一所城乡结合处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告诉我,她每周排了2个中午供学生预约心理咨询,每次最多预约20几个学生,而对于学校检测出有100多学生心理问题达到二、三级的学校来说,还有许多学生根本是没法及时给予帮助、心理辅导与排解的。

3.教师干预意识较弱

以我作为一名一线教育观察者来看,“教育学生”、与学生谈心、沟通等多是班主任的事情,作为学科教师主要是把精力放在教学系列工作上,教学与教育往往是两张皮。但总体来说老师们对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等问题学生的行为表征深度思考得较少,且干预意识较弱,有这样感受的例子较多,如:我同事的女儿,因在班上班主任一句批评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就不上学了,折腾到最后只能转学。我堂哥的儿子,相当聪明,在某次晚自习,其班上同学打架,他作为班委去劝架,被班主任回来一并处罚,他因不服气就放弃了学习,弄得一家人不得安宁。再者,我区某重点高完中初2020届小徐同学有“狂燥症”,在老师与专业机构的共同帮助与治疗中,道出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因在小学时爱讲话被教师有意长期孤立而造成的。老师们可能还未意识到这部分学生在心理、情绪等方面可能有问题,因此也没想到从这些问题中去挖掘问题学生背后的原因以及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或干预方式)。这样,不但没让自己的学生更优秀更阳光更上进,有时反而会给一个家庭带去不幸,严重违背办教育的初衷。

4.怕管怕问

当老师们得知某学生有焦虑或抑郁(情绪)时,怕一不小心触动了学生就走极端,给自己与学校带来“灭顶之灾”,往往采取的是不敢管不敢问。于是就有常常看到学生在教室中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而又无人问津的尴尬与痛心局面。

二、深度梳理相关病症,高度重视心理问题

1.查阅相关文献

(1)2021年10月8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蘭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The Lancet)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Global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in 2020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的研究论文。其中提到“女性和年轻人受到的影响最大”、“与老年人群相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影响。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在20-24岁的人群中达到顶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全世界有超过3.5亿人受抑郁症困扰,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WHO预测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第一位的疾病。”

(2)全国著名心理咨询专家赵国秋在2005年谈到:在中国,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的儿童和少年,在中国便有3000多万,而独生子女的发病率更是大幅上升。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呈现明显增多趋势。

(3)中科院心理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24.6%的青少年有抑郁症状,其中: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约一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9%-3.3%);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三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四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0.9%-12.5%)。

2.焦虑或抑郁(有时学生只是有其情绪症状)的学生常常发出下面这些“信号”:

躯体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头昏、胸闷、心慌、胃痛、肚子胀、没有力气、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等(持续两周或一月以上),临床无法检查。

行为反应: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送礼物给亲人或同学;无理由地向他人致歉或述说告别的话;出现失眠且很持久(睡不着,睡不深,睡不长,入睡难或3、4点钟即醒);常常哭泣;食欲不好; 上课走神;上课无故缺席,迟到早退。

情绪反应:情绪性格明显反常;特别烦躁(一点即燃),高度焦虑不安;无故哭泣、恐惧;情绪异常低落,或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

言语反应: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自杀方法,包括在QQ签名和空间、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

三、构建基于班级学生的“班生教研”,提升教师干预意识与能力

面对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中小学生,我们先不讨论造成孩子内心敏感或心灵脆弱的背后病理或家庭因素,而应该想到的是如何面对与解决?学生上学期间,除去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在班级。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基本组织单位,也是学生从家庭进入社会的中介,因此班级中的每位老师应成为关爱、抚摸学生心灵的首席官。要真正照顾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并且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沟通”、“有效干预”,靠班主任一人很难做到“精准帮扶”。按照立德树人和《中国教育现化化2035》提出的八个教育现代化基本理念,落实到办学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最根本的是,一切从“人”的发展出发,面向每一名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有被关注、尊重、激励向上的权利。

在此,借鉴“以班本教研提升特殊学生群体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成果”和多名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建议,极力推行构建基于班级学生的“班生教研”,班级中各位教师齐心协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归因,及时上报与研究,利用教师自身的阅历与特长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及时纾解一些负面情绪,改善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社会关系,提升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为什么要用“班‘生’教研”,是想特别强调教师眼中真正要有“学生”!这里,让我不自觉地联想到“中国的教研,是中国的一个宝藏。很多方面,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保障教学秩序、支持课堂教学、组织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类此,“班生教研”若推行得当、得力,在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与行为困扰、痛苦”,做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认同班级、学校、社会,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也能 “建功” “立业”!

一位有近10年工作经历的心理健康老师告诉我,“这些学生太需爱了!”“特别是学业成绩中等或中下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希班上每位老师都能行动起来,去关爱这群“特殊学生”,在此,老师们也需具备一些基本的干预常识与技巧。

1.善于观察,善于谈心。

出于保护自我,学生(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向老师交真心,特别是不愿向班主任交真心。这就需老师善于观察,如学生长时间地上课走神,易发怒,迟到或出现前面提到的“信号”等,就要引起老师的注意了。美国传奇CEO杰克韦尔奇说过:管理的秘诀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心理学上也有一个重要的效应叫霍桑效应,简单说,就是因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霍桑效应的心理暗示可以治疗抑郁、自卑、紧张等各种心理疾病。每个学生都有被关注与交心的需求。于是老师发现学生有问题,并对问题有了正确的症状归类后,要 “无痕”地找机会与学生谈心。要谈到学生心底,也需一定的方法与智慧。我们不妨看看下面两段对话:

案例1:

点评:明显A对话,老师说话语气是质问式,且带有一定情绪,易给学生本来压抑的心情带来更多不快,谈话易失败。B对话教师采取的是商量、启发的语气,学生有反应,谈话就成功了一半。即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尽量多用询問式,少用质问式,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核心也指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因此,作为老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要真正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尽量用下面一些询问句与学生交流:我怎么才能帮到你呢?你希望老师如何做呢?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可以吗?你觉得呢?你认为呢?等等。让谈心可进行下去,真正有效,谈心有效比有道理更重要。

2.研究学生,做到“有效帮扶”

与一些特殊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需有一定专业性与技巧性。以心理诊疗来说就包括:支持性心理诊疗、认知行为心理诊疗、人际心理诊疗、家庭心理诊疗、精神动力学心理诊疗等等,作为一般老师没有这样一些专业知识与专业学习,但我们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两大方面去疏导学生,即用正向刺激的方法与逆向刺激的方法。正向刺激的方法就是顺着学生去进行谈话或帮助,如他缺衣缺粮食就给他送,但是有时正向刺激的方法会让他更难受,认为自己不幸等,于是有时要采用逆向刺激的方法。如:

案例2:“混世魔王”小邱是一个留守儿童,由奶奶看管。内心倔强,非常敏感、脆弱,时常以自己为中心,爱发脾气,就如一个一点就燃的炸药,不管面对的是小孩还是大人,倘若让他不顺心,马上拳头相向,在校几乎不交作业。班主任王老师与其多次交流无效。多次斗智斗勇的持久战后,班主任了解小邱业余爱好是打乒乓球,于是郑重地向他拜师学艺。征得他同意收徒后,一有空便开始和小师父一起练习乒乓。小邱觉得很有面子,认真地教班主任怎么发球、接球,教的很是细心,连怎么握乒乓板都说得头头是道。在练习乒乓球的过程中,师生的交流随意并且顺畅,乒乓球不仅拉进了师生的距离,而且让他对班主任多了一份信任。于是王老师又给他当组长,帮他制定计划做家务事以挣钱还从同学处骗的钱,也给他买文具和小吃,……,长时间多方法的实施,终于让爱闹腾的“混世魔王”“消停了”。

点评:此案例可说王老师采取的是正向刺激的方法。但不管是什么方法,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给予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學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小邱同学的转变,其实并不是方法外在的技巧,真正的良方是方法内在的无痕的爱,潜移默化地感化。有爱心作伴,宽容护航,孩子是在爱的感召下,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3:有一学生小C(化名),其语文老师发现其抑郁后,常常与她交流,“好奇”她喜欢写作,能不能成为她的笔友。于是老师利用日记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一段时间后小C又在日记中说出自己的苦闷与彷徨,其老师写到:“漆黑的夜里,有时我们以为自己很不幸,成功的路很漫长,然而黎明到来的时候,我们还是碰触到了成功的大门。回望起点,与成功相距不过百米。成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难,勇敢的向前飞吧,上苍让我们经历一些风雨,也许是为了让我们欣赏美丽的彩虹,当我们为没有鞋子懊恼时,别忘了还有人连脚都没有。”

点评:这段优美的文字后面隐藏着无痕的教育与逆向刺激的心理诊疗,“当我们为没有鞋子懊恼时,别忘了还有人连脚都没有。”让学生获得心理平衡,释放自己心中的种种不平。类似于该语文老师的优势,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班主任等老师也可利用自身学科优势或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特别地关注与“无痕”干预,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或无力、空虚感引到某方面学习、爱好上,给予其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善于倾听

也许你不会说,也不会写,面对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等问题学生,你可悄无声息走进他(她)的身边,听他(她)倾诉。记住,不要以正常人的心态说“啊,你抑郁了”“现在的人真脆弱”等,当你不知怎么对话时,你只管倾听即可, 此时“我在”比“我懂”更重要!当经过无数次的倾诉后,你方可用你的人生经验去慢慢引导他(她)如何做可能更好些,让他(她)精神和文化上得到发展,并给他(她)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让其慢慢走出心中那片灰色的天空。下面简单介绍前面提到的小徐学生的治疗。

案例4:大概在小徐同学初二的时候,他数学老师发现其症状很严重后,把他介绍了相应的机构去治疗。起初,是每周去三次,经过大半个学期后是每周去二次,最后是每周去一次。机构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在前大半个学期倾听孩子的倾诉(其它什么都不做),真正让孩子放下心里戒备后,才试着给他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庆幸的是这个孩子经过近两个学期的治疗加上老师的关心关爱,终于治好了自己的狂燥症,并且考上了本校的高中(特别强调一下这是一所市重点高中)。

点评:试想一下,若没有小徐同学数学老师对他的极度关注、帮助,把他介绍了一个可靠的专业机构且家里能够付得起咨询费(每小时至少200元以上)等前提条件,那小徐同学的现在的现状是不敢想象,是不是会如我身边某狂燥症孩子一样关在家里整天以零食相伴而还伴随出了肥胖症等等。

或许不同的“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表现及“治疗方案”,但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可能会用一百种方法去教育同一个学生,一个糟糕的老师只会用一种方法教育一百个学生。“班生教研”可把班级中不同老师的优势凝聚起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有人爱,有人关心,有对象可倾诉和值得信赖,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灵的导师!同时,只有老师真正具有干预意识和干预能力后,才会对“问题学生”少一点儿苛责、失望、冷漠,多一份儿理解、信心与宽容,真心地去关注、帮助、唤醒、激励每一个学生和思量如何润物细无声、不留痕迹的教育方法;努力去找他们在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把握好教育的切入点和最佳契机,为自己的学生撑起一方晴朗地天空!也希学校管理者能给予这些班级及老师更多地关爱和评优评先评比等保障机制,让“班生教研”越走越远,让教师真正把教学与教育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Dr Damian Santomauro, Queensland Centre for MentalHealth Research, The Park Centrefor Mental Health. Global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in 2020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J].The Lancet2021 (398):1700-1712.

[2]情绪:要学会自我调整[N].大众科技报,2005(10.25):第A02版.

[3]刘致宏,张珊珊.中学生线上社交焦虑与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22(1):77.

[4]邱静.学生抑郁了,为什么我没有早点儿发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卷首.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830601390510452.浙江省赵国秋教授讲座《复学后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及处理》.

[6]卢立涛,王泓瑶,梁威.以班本教研提升特殊学生群体社会情感能力[J].中小学管理,2021(2):53-55.

[7]程介明.教研:中国教育的宝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5(“中国经验:教研制度推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专刊 绪论):1-11.

[8] 魏易, 罗滨等.区域教研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5(“中国经验:教研制度推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专刊 第一辑):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