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维培养:“管理学”对分课堂的应用设计

2022-07-05 07:10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知识点

罗 云

(韶关学院 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对分课堂”的概念由张学新教授于2013年首次提出,在全国多所高校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对分课堂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法论,将传统的讲授式讲学和讨论式教学结合起来,构建全新教学环境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的角色互动与功能互补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学习[1]。整个课堂一分为二,一半时间留给教师精讲,一半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讨论。相较于传统的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对分课堂具有更好的逻辑体系、细节设计和可操作性。

一、基于对分课堂的“管理学”教改背景

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创新创业教学的基础内容。由于其综合性较强,兼顾科学性和艺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一直被认为是一门内容繁杂、易进难出的课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校“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碎片化和多样化特性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难度,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缺乏听课的兴趣与动力;另一方面,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主要是讲解知识,有学者研究发现有的高校教师讲授法比例高达94%以上[3],学生从始至终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缺乏对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也经常反映看书听课容易,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很难。这是因为学生缺乏管理思维,没有理解知识背后的思想原理,也缺乏对人性和人的社会性的理解。管理思维是人在管理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涉及科学思维、系统思维、实证思维、创新思维等。如果说管理方法是宝剑,那么管理思维就是剑谱,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管理学”教学的“渔”就是管理思维,而这恰恰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薄弱之处。

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需要教学方法的创新。高达七成以上的教师也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最大的因素是教学方法[3]。对分课堂重构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交流,促进师生角色功能互补,这些特点恰好补足了传统教学的短板,也十分契合“管理学”的课程特性。

二、基于对分课堂的“管理学”教学准备

对分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学分离,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看似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实际上却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余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对分课堂之前,教师首先要完成如下工作:

(一)重组知识模块,有针对性地提炼核心知识点

管理学是对问题的整体把握,传统讲授方式容易割裂各章节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生就像盲人摸象,不得要领。因此,教师要注意重难点和跨章节知识点的提取,从原理和规律角度进行细致地理论分析,寻找和凝练涉及到的重要管理思维,这些是教师精讲的核心内容。跨章节知识点的梳理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章节知识的内在关系和逻辑体系,从而整体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第一章的难点——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该理论既属于知识范畴也属于管理思维范畴,不仅对应了第一章管理理论的发展,在后面各章节都有所体现:企业决策的目标、企业社会责任的差异、组织设计、企业激励与控制的设计、创新管理等。传统的做法仅仅是对管理的二重性这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分析,而忽视了其作为管理思想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对“管理学”知识进行重组,强化学生的管理思维,帮助学生融会贯通,见表1。

表1 “管理学”知识重组:以第一章管理学概述为例

(二)精心设计案例,兼顾案例的广度和深度

案例内容既要突出主题,又应适当植入跨章节知识点,这对案例的选取和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往往也是实践中最难的部分。案例的质量在各高校,甚至各教师之间的差别很大,除了拿来主义,如何自己设计或改编好案例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仍然以管理的二重性为例来分享笔者的经验,供同行参考。比如在企业社会责任一章中,我们选取的一个案例是“996工作制”,其相关知识点有: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企业经营目标理论、企业社会责任伦理、人性论,当然还有管理的二重性。相关的课程思政内容则加入了2021年8月25日国家人社部和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规定“996工作制”违法案例。案例设计汇总,见表2。

表2 “管理学”案例选取与管理思想提炼① 这里的章节安排是基于我校自编教材内容,仅供参考。

续表2

(三)精心设置问题,问题要有兴趣点和挑战性

好的问题应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能有效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核心知识和管理思想的解读,能限定学生的讨论范围。对分课堂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如果是隔堂对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裕,教师先将讨论主题和核心问题告知学生,一般建议给出阅读材料包括参考资料,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简单的思维导图、内容扩充和问题设计。如果是当堂对分,为了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案例的内容需要更加精简直白,学生围绕教师事先设置的问题开展讨论分析即可。学生讨论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课堂时间不够或主题发散,因此问题主动权不能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也应该参与进来。针对“996工作制”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这种现象能运用哪些管理学相关原理进行解释分析?二是如何看待公司部分员工抱怨取消“996工作制”后收入大幅下降?

(四)做好方案设计

教师要结合管理思维来审视案例,提前准备一个相对简洁完整的结论和更一般化的解决方案,包括事先向学生讲解对分课堂的理念和实施要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对时间的控制等细节。如果学生的分析有疏漏或偏颇,教师应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讨论。针对我们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当学生讨论忽略了管理二重性的角度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提示或补充;对于第二个问题,则是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激发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取消“996工作制度”的同时应该重视管理方式方法的调整优化,提升工作效率,这也体现出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三、基于对分课堂的“管理学”教学设计

对分课堂分为隔堂对分和当堂对分两种方式,两者都是将整个教学环节分成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导两部分:前者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时间各占一半,后者是将课堂内时间一分为二。教学主体分开并不意味着学习过程的割裂,相反,对分之后师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角色功能,通过自主学习、教师引导、相互探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4]。看似教师讲授的时间减少了,但实际上是将教学主体回归到学生身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精讲留白

由于留给教师的时间几乎减半,这就客观要求教师讲解的部分是精简高效的,要挤出一切水分。大学生的理解和自学能力都不差,“管理学”的教材内容大部分能自己看懂,真正难的是知识背后的背景、原理、思维、方法运用的前提和技巧等,这些才是需要教师答疑解惑的地方。第一,教师做好章节的知识框架图并作简要梳理,也就是“精讲”,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主要知识点以及相互关系。第二,充分利用高效的信息展示方式,比如图片、视频、小故事等。好故事包括古今中外寓言类、国内外新闻类、网络文章类、学生中过去乃至现在发生的事情等[5]。选择的素材越新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越近则效果越好。第三,重难点标注出来但不作讲解,也就是“留白”。

(二)学生自学

因为教师有留白且提出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教材甚至查阅资料来寻求问题答案,整个过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自学内容提前设置好引导性问题,这样学生才不会漫无目的地学,而且寻找答案的过程会大大提升学生自学动力和成就感。自学的时间要事先规划并严格控制,教师可提供参考资料来节约学生时间。笔者所在的教研组曾有教师提出过不同意见,认为教师不应该提供参考资料,这会束缚学生的自学范围。但在实践中,学生常常不知道如何找资料、该看哪些资料,无头乱撞会严重打击积极性,偷懒搭便车的行为会越来越多。因此,自学环节教师也应该发挥好作用,让自学变得既轻松又高效。

(三)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可以灵活地分解成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全班讨论、师生讨论等具体形式。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主动加工和创造的过程,能有效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创新思维[6],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是检验自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自学和思考,相当于演绎了一遍教师的备课过程,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将书本知识变成自我认知。如果这一步效果好,学生日后参与的积极性会显著提高,否则会使对分课堂的成效大打折扣。这里我们也总结了几个技巧:首先,在实施对分课堂教学之前,通常是第一堂课,应该提前跟学生讲清楚对分课堂的理念、作用、发言要求和技巧、考核方式以及实施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设计好考核与奖励制度,激发小组成员间的协作精神和小组之间的竞争精神。再次,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教师并不是简单的旁观者,需要做到仔细观察、适时引导、调节氛围、及时鼓励。最后,对于少数自学能力较弱、学习成就感不足的同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课后指导帮助,在课堂上鼓励他们发言并当场给予肯定。

(四)点评总结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理解和提问的水平不一定能达到教师预想的效果,而且发散出来的知识和问题五花八门,个别知识甚至有可能讨论完之后更加迷茫。此时教师的点评与总结就显得格外重要。点评是对学生参与的内容进行简单评价,尽量不批评和否定。尽量每组都能点评到,如果时间有限应集中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评价。总结可以是对学生讨论内容的完善、可以是对章节知识的回顾、更重要的则是对管理原理和管理思想的提升,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进一步的深入认知。对分课堂基本流程,见表3。

表3 对分课堂基本流程:以第一章管理学概述为例

四、基于对分课堂的“管理学”教学反思

(一)重视管理思维的培养

管理思维属于抽象的概念技能,是学生学好“管理学”并能举一反三应用的关键,这不是靠听课就能培养的,而是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精细设计,学生反复刻意练习才能习得。对分课堂能科学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验探究式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能动性与互动性。目前韶关学院采取教考分离方式,“管理学”期末考试试卷是系统随机产生,教师很难提前做具体复习,难度更大,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实施了对分课堂之后“管理学”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反而比往届有所提高。当然,该结论还需更多的实践去检验,但从目前学生的反馈来说整体是肯定的,尤其是强化对管理思维的锻炼获得了学生的一致肯定。

(二)做好线上线下交互

“对分易”APP是专门为对分课堂打造的平台,有网页版和手机版,功能强大,方便教师上传资料、批阅作业、随堂打分等。每次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对分易”APP调查学生最想学习的知识点,通过课前小测试来探知学生的学习难点,课堂之后还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如仍然存在的问题、教学感受和建议等,从而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比如在第一章,我们提前罗列出十四个具体知识点,并在“对分易”进行测试:你最想学习的知识点是什么?结果某个班级学生选择的前三个分别是管理者概念技能、管理者角色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于是我们强化了对管理者概念技能的讲解并增加了图片案例,这样的动态调整也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在讲解该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也更加认真。

(三)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

对分课堂虽然有自身优点,但也不能为了对分而对分,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对分。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对分课堂,就需要想方设法减轻学生的负担,包括做好充分的细节性解释、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控制好自主学习内容的难度、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管控。因此,减轻学生的负担就意味着增加教师的心智消耗,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设计、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和优化。

猜你喜欢
管理学案例知识点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浅谈管理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