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四环节”,让师幼共成长

2022-07-05 08:27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幼儿园
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轩轩鳄鱼灯泡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幼儿园)

“幼儿园‘双向四环节’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是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幼儿园在2020 年9 月立项于北京市规划办的一般课题。双向即幼儿和教师两个维度;四环节是指以幼儿学习过程经历“发现→计划→操作→分享”四个步骤、教师支持幼儿学习经历“关注→引导→支持→梳理”四个步骤为基本设计程序。本课题以“立足幼儿特点,顺应幼儿天性,遵循幼儿成长规律”为基本原则,以幼儿自发进入、自主计划、自主完成、自主分享,和教师的及时关注、隐性引导、隐性支持为特征,以促进师幼共同成长,并享受发展快乐的活动。

幼儿维度的“四环节”与教师维度的“四环节”相互对应,每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本研究从幼儿的“学”、教师的“教”两个维度探索“四环节”教育活动设计,将“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关联起来,探索不同类型活动设计的共性特征,提升师幼互动和保教工作质量。本阶段课题研究团队教师,根据开展的“双向四环节”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游戏,撰写了教育案例和论文,旨在分析幼儿兴趣和需要,有效设计活动内容和过程,优化教育实施策略,达到师幼共同发展的目标。

◎ “双向四环节”区域活动:“小灯泡亮了”

探究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近期,班里幼儿对周边生活中电池、电路玩具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基于此,我们开展了“神奇的电”主题活动。幼儿纷纷从家里带来不同型号的电池、电路玩具、小灯泡等材料放在班级的科学区,他们还经常聚在一起观察和动手操作电池、电路玩具,七嘴八舌地聊和电有关的事情,科学区变得更“热闹”了。

“小灯泡亮了”的“四环节”

环节一:发现与关注 晨会环节,果果向小伙伴介绍自己带来的小灯泡电路玩具,小朋友纷纷围在果果身边,凑过去看,都想试一试、玩一玩。妞妞说:“我也想试试,可是怎么能让灯泡亮起来呢?”对此,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想法和理由:“我们把电池安上,小灯泡就能亮了。”“我们可以按照说明书安装。”“先按上电池,接上电线,小灯泡就亮了。”……老师笑着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一会的活动区时间,可以按照你们的想法去试一试。”

环节二:计划与引导 音乐响起,活动区时间开始,计划时间,轩轩坐到老师身边,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先做计划。老师笑着问道:“轩轩,你今天的计划是什么?”轩轩说:“我今天想去科学区玩小灯泡的玩具。先安上电池,接上电线,小灯泡就亮了。”老师追问道:“你想和谁一起?”轩轩说:“我想和依依一起。”老师目光投向依依接着问:“你们是一起安装还是独自安装?”依依看了看我说:“我和轩轩一起安装。”老师微笑着说:“轩轩的计划是和依依一起去科学区合作安装小灯泡玩具,她们先安上电池,再接上电线和小灯泡,让小灯泡亮起来,现在请你们去实施自己的计划吧。”

环节三:操作与支持 做完计划,轩轩和依依来到科学区,轩轩从柜子里拿出小灯泡电路操作玩具材料,放在桌子上,再拿出玩具筐里的电池、电线、电池盒、简易开关、小灯泡和鳄鱼夹。依依则拿出旁边的说明书,和轩轩一起打开,并按照上面的步骤安装完电池。轩轩将电池盒连接的黑色电线的另外一头露出铜丝的部分穿过开关盒的小圆孔,拧了一下,又对着说明书拿起另外一根黑色电线的铜丝拧在开关另外一侧的圆孔上,有一点松,但是能挂在开关盒上面。依依拿起一个鳄鱼夹递给轩轩。轩轩看着图片又看了看鳄鱼夹说:“这个怎么放进去呢?”依依说:“说明书上就是插进去的,我试试。”说完从轩轩手里拿过接好的黑色电线和鳄鱼夹,一手拿着黑色电线一手拿着鳄鱼夹,将黑色电线的铜丝往鳄鱼夹的黑色尾部塑料部分塞,铜线总是出来。轩轩从依依手里接过鳄鱼夹和电线,将铜丝拧了拧变成一条,然后往鳄鱼夹里插,电线进去了,又将黑色鳄鱼夹和电池盒另外一根红色鳄鱼夹夹在灯泡上,摁下开关,灯泡亮了。轩轩高兴地举起灯泡,但是刚刚插好的鳄鱼夹里的黑色铜丝线又掉了出来,小灯泡又不亮了。轩轩反复尝试几次将黑线插进去,灯泡亮了,但是稍微一动,线就出来,灯泡就灭了。轩轩将铜丝分成两部分,然后将铜丝挤到鳄鱼夹尾部,小灯泡亮起来了,但是很微弱,没有刚才亮。于是轩轩从班级电池收集盒里拿出新电池换上,但是小灯泡的灯光还是很微弱。轩轩说:“是不是线的问题?”她又将所有电线的铜丝检查一遍都没有问题。旁边观看半天的菲菲说:“是不是小灯泡坏了?”轩轩听了后说:“对呀,我换一个试试。”轩轩拿来一个新灯泡,连接好后,将鳄鱼夹夹在灯泡连接处,灯泡亮了,但是灯泡的灯光有些忽亮忽暗,灯光在闪动,依依说:“那这是什么原因啊?”轩轩说:“我们没玩好,再来一次。”说完把安装好的电路全部拆了,很快一起合作着将电路重新安装好,轩轩双手摁下两个鳄鱼夹,夹在依依拿着的小灯泡两侧的连接处的边缘,小灯泡亮起了微弱的灯光,这次轩轩和依依有些失望了。老师看到这些情况,拿起另外一组电路玩具在他们旁边组装着,轩轩和依依见状也拿起来重新安装,这次轩轩和依依的安装速度很快,在最后一步时还是轩轩双手摁下两个鳄鱼夹,夹在依依拿着的小灯泡两侧的连接处,这次刚好夹在小灯泡两侧的连接处的中间,小灯泡亮起了,轩轩和依依高兴地大声说:“小灯泡终于亮了!”

环节四:分享与梳理 回顾分享时间,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发现。轩轩赶忙举手分享自己的收获:“我今天在科学区玩了电路玩具,我们先放电池,然后用将铜丝拧了拧变成一条,然后往鳄鱼夹里插,电线进去了,又将黑色鳄鱼夹和电池盒另外一根红色鳄鱼夹夹在灯泡上,摁下开关,灯泡亮了。”老师:“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吗?”轩轩说:“我们第二次连接时发现灯泡没有第一次亮,我们以为没有电了,或者是灯泡坏了,然后发现是没有连好。”老师:“今天轩轩和依依在科学区玩了电路玩具,她们先放电池,将铜丝拧了拧变成一条,然后往鳄鱼夹里插,电线进去了,又将黑色鳄鱼夹和电池盒另外一根红色鳄鱼夹夹在灯泡上,摁下开关,灯泡亮了,第二次连接时发现灯泡没有第一次亮,以为没有电了,或者是灯泡坏了,通过不断尝试和操作,最后发现是没有连好。轩轩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了问题,并一直努力动脑筋想办法,直到解决问题,使小灯泡亮起来,真厉害!”说着向轩轩伸出了大拇指。

案例分析

幼儿在发现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开展科学探究幼儿对周边生活中的电池、电路玩具充满兴趣,基于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在班级科学区开展了“神奇的电”主题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和在科学区的实际动手操作,发现了问题,并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们在安装电路时出现问题,想各种办法进行解决,坚持完成了组装,最后让小灯泡又亮起来。在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也关注到了他们坚持、专注、勇敢的品质。

幼儿的思维形成,需要适宜的引导 幼儿的学习过程往往阶段性很强,而且不同学习阶段由于相对独立,缺乏相互衔接,所以形成的经验一般是碎片化且无序存储。幼儿的思维是要把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与既有经验实现对接,为使幼儿顺利建立起思维链,教师适宜的思维引导十分必要。引导是为了启迪思维,而不是替代幼儿思维,也不能束缚幼儿思维,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方式,但问题必须是开放性的,答案是不唯一的。

除此以外,教师要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引导幼儿不断思考和开展科学探究。一是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促幼儿主动学习。环境这里是指支持教育活动实施的环境和材料,包括实物环境和材料。首先,实物环境是指由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所构成的,能够引导幼儿自发进入学习过程的物质环境。中班幼儿正处在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实物环境中真实的事物、材料看得到、摸得着,更容易引发孩子的“观察、思考、表达”。其次,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玩中学”“做中学”,材料是幼儿发展的中介和桥梁,材料投放能够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隐性的支持与帮助,帮助幼儿在和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二是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支持幼儿发展。精神环境在这里特指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师幼关系、幼幼关系。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相互信任、平等、尊重的环境中,才能积极主动地活动与学习、探索与创造。

关注孩子的操作,适时回应支持 教师的回应分为口头语言回应、情态语言回应、肢体语言回应、平行游戏等,适宜的回应方式能支持幼儿的操作。此外,教师适时地介入游戏活动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梳理幼儿的分享,提升学习经验 幼儿的分享是幼儿在完成操作后,经过思考,将自己的感受、获得的经验、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与同伴进行交流,以明确获得的经验。幼儿的分享往往是“碎片化”的,这时教师的梳理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梳理幼儿的经验分享,能够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进一步提升学习经验。

(文/龚安培 陈维纬)

◎ “双向四环节”集体教育活动:“给水宝宝搬家”

盥洗环节,飞飞把小手放在手龙头下面冲了又冲,张开小手想抓住水,用双手捧着水倒在水龙头上,用肥皂盒盛满水,然后端起来闻一闻再倒在手上。这个过程展现了幼儿从洗手到玩水的整个过程。洗手是习惯性的完成一项任务,但转化到“玩儿”则预示着学习开始发生了。探究水的特性的教育活动就呼之欲出了。

“给水宝宝搬家”的“四环节”

环节一:发现与关注 正在洗手的飞飞,把小手放在手龙头下面冲了又冲,两只大眼睛盯着水龙头像是发现了什么。一会儿张开小手想抓住水;一会儿用双手捧着水倒在水龙头上;一会儿用肥皂盒盛满水,然后端起来闻一闻再倒在手上。原本在飞飞后面排队等着洗手的几个小朋友,像是忘了洗手的事,也凑到飞飞旁边看他玩水,看着看着笑出了声。

环节二:计划与引导 飞飞洗完手,轻轻甩了甩,转过身从人群走了出来,看看自己的小手,又看看水龙头,像是在问“水怎么就抓不住”。轮到乐乐洗手了,他也玩起水来,并发现涵涵怀里抱了一只黑漆漆的小鸭子,乐乐说:“涵涵,你的鸭子身上好脏啊。”涵涵说:“我早上起晚了,没有来得及给小鸭子洗脸。”飞飞凑过来说:“一会儿吃完饭我们给小鸭子洗个澡吧。”早餐后,飞飞、涵涵、乐乐等小朋友一下子围到老师身边,说:“老师,我们想给小鸭子洗澡。”老师说:“好呀,你们想怎样给小鸭子洗澡呢?”涵涵抢着说:“在澡盆里洗。”乐乐说:“先找个盆,再接水到盆里。”大家正说着,就见涵涵端着一个塑料盆,一扭一扭走过来,“小鸭子有洗澡盆了!”老师连忙接过涵涵端着的“大盆”,轻轻放在地上,涵涵一把抓起小鸭子,放在盆里,边放边说:“我的小鸭子要洗澡了!”乐乐笑着说:“没水怎么洗澡呀!”飞飞说:“我们去接水!”小伙伴们四散开来,去找盛水的工具:“我用杯子接水到盆里。”“我用碗接水。”“我用塑料袋。”……

环节三:操作与支持 踏着音乐,孩子们行动起来。飞飞选择用一个小盆接水,运输途中却有一部分洒在了地上;涵涵用空矿泉水瓶接了一瓶水倒进澡盆里;乐乐选了一个塑料袋接了半袋水后倒进水盆;轩轩则用一个漏斗接水,虽然掌心使劲堵住下面的小孔,但走到澡盆旁时还是有一部分的水流到了地上……阳阳跟在小朋友的后面把水倒进盆里后,发现盆周围的地上,掉落了不少水,随即去分餐区的桌子上取了一张纸巾,擦地上的水渍,擦了一下发现纸巾很快就湿了,地上还是有水,于是又去取了一张纸巾。这时,老师迅速拿起餐桌上的一包纸巾,和阳阳一起蹲在地上擦了起来,阳阳边擦边嘟囔:“你们小心点啦,水都掉地上了!”

环节四:分享与梳理 音乐停止了,小朋友们围在澡盆周围自豪地对老师说:“老师快看,我们接了这么多水!”老师对着小朋友们伸出大拇指,为大家点赞,说:“谁能说一说刚刚你是用什么工具运输水的?你成功了吗?”涵涵:“我用的矿泉水瓶,我成功了。”乐乐:“我用的塑料袋运水,我也成功了。”飞飞:“我用的这个盆运水,成功了,可水太多了有点洒到地上了。”轩轩:“我用的这个漏斗运水,有些水掉地上了,我也成功了。”老师特意向轩轩伸出大拇指,夸张地说:“轩轩比老师棒多了,我看到你用漏斗接水时,就觉得你肯定接不成,会放弃的,可你用聪明的小脑袋想出了好办法,堵住漏洞就行了,你真棒!”老师的夸奖引来孩子们的一片笑声。老师接着说:“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的运水过程,为什么有的工具会让水宝宝掉在地上了呢?”飞飞:“我的水装得有点多。”轩轩:“这个漏斗不好用,下面有一个小圆洞,水漏下去了,我用手堵着也不行,得用不漏的工具才行。”老师再次对轩轩竖起大拇指,说:“轩轩说得非常好,小眼睛观察得很仔细,要选择不漏水的工具运水才能成功。”阳阳说:“我也用的矿泉水瓶运水,一点也没洒,我还把掉在地上的水用纸巾擦了呢。”老师对着阳阳竖起大拇指:“阳阳真细心,发现地上有水,主动拿纸巾帮助我们擦干净!棒棒哒。”阳阳抿着小嘴笑着说:“我妈妈说,地上有水容易滑倒,要擦干净,妈妈还告诉我要节约用水呢。”老师:“阳阳说得真好,地上有水容易滑倒,要及时把地上的水擦干净,我们还要节约用水。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吗?”阳阳:“妈妈说我们每天要喝很多水,洗澡洗衣服做饭也都需要水,水越来越少了,我们得珍惜水。”老师:“哦,原来是这样,我们每天要喝很多水,洗澡洗衣做饭也都需要用水,水越来越少,我们要珍惜水,谢谢阳阳。”老师:“为什么我们洗脸洗澡洗衣服都需要用水呢?”涵涵:“水是干净的,水能够把脏东西冲下来。”飞飞:“我洗手时,手上的泡泡都被水冲进洗手池下面了。”老师重复着涵涵与飞飞的话:“水是干净的,水能够把脏东西冲下来,能够把手上的泡泡冲到洗手池下面,水是往下流动的。”老师:“刚才我记得轩轩说他的水顺着漏斗下面的小孔流下去了,那让水宝宝掉落的工具能不能变身,让它们也能够帮水宝宝搬家?”涵涵:“可以给盆上加一个盖子,也可以少接一些水。”凝凝:“这个漏斗下面加一个盖儿。”乐乐:“漏斗装在袋子里,这样水就不会漏到地上了。”老师伸出大拇指:“哇,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棒!你们高兴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高兴!”“你们为什么高兴呀?”“我们给小鸭子成功地运了洗澡水。”“我觉得最高兴的应该是轩轩,因为他不仅把水运过来了,他还改造了运水工具。我们现在就随着好听的音乐,帮小鸭子洗澡吧!”

案例分析

支持幼儿发展需要专业的“儿童发展及教学知识” 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看她(他)。我们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发现幼儿的发现,不是说仅仅了解幼儿在做什么就可以了,而是要发现隐含在幼儿活动背后的兴趣点是什么,这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支持幼儿发展需要依据“情势”作出合理的判断与互动 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表现为自发进入、自主设计、自主完成、自主分享。案例中,运水过程中,阳阳发现盆周围的地上掉落了不少水,随即去分餐区的桌子上取一张纸巾擦地,并且提醒其他幼儿注意安全。阳阳还提出:“妈妈说我们每天要喝很多水,洗澡洗衣服做饭也都需要水,水越来越少了,我们得珍惜水。”这体现了幼儿的一种安全意识和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发现幼儿每次只拿一张纸去擦水,老师没有说什么,而是拿来一盒纸和幼儿一起擦,这种以同步游戏的方式给幼儿以隐性的指导和支持,能够看出教师对幼儿自主性的追求。

支持幼儿发展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要较好地实施“四环节”教学设计,教师就要做到“会等、会听、会看、会说”。“会等”,就是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幼儿充分的思考、尝试的时间;“会看”,即教师基于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发现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说”,一是指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既给幼儿一定的指导和支持,又不束缚幼儿思维;二是指教师借用幼儿语言,通过复述幼儿语言,达到引导、总结、梳理的教学目标。

支持幼儿发展需要五大领域教育的整合渗透 案例中的师幼对话中就“渗透”着多领域教育的整合思想。“地上有水容易滑倒,要擦干净”,是安全教育;“把小鸭子洗得白白的”,是卫生教育;“我们每天要喝很多水,洗澡洗衣服做饭也都需要水,水越来越少了,我们得珍惜水”,是节约用水的环保教育;“那让水宝宝掉落的工具能不能变身,让它们也能够帮水宝宝搬家呢”,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教育,属于创新教育。

(文/直立群 孙名悦)

◎ “双向四环节”集体教学活动:“橘子宝宝真有趣”

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在尊重幼儿天性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园结合现状及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尝试教学动态设计和生成课程,结合幼儿经验、兴趣、需要来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我们将集体教学活动以“双向四环节”的模式进行设计和实施。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或指导策略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活动设计,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本文以一节大班双向四环节集体教学活动“橘子宝宝真有趣”为例,进行教师指导策略的分析与阐释。

教师关注幼儿发现的指导策略

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发幼儿主动发现 宽松适宜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幼儿探索知识的催化剂,能更好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集体教学更具活力与成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追随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发现,萌发幼儿的参与愿望。真实的生活场景能够引发幼儿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激情,使教学活动立足于儿童视角,突出幼儿主体地位。本次集体教学活动起源于幼儿在加餐环节吃橘子时发现橘子大小不一、橘子瓣有多有少,于是主动发起了猜橘子瓣、数橘子瓣的游戏。教师及时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并积极创设了加餐活动吃水果的场景,旨在让大班幼儿在猜测、证实橘子瓣数量的过程中,初步尝试估算的方法,运用点数的方法证实并大胆表达自己的结论。

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探究 开放性问题即启发式问题,无固定的答案,能够促使幼儿打开思路,激发兴趣,主动思考。在幼儿观察或对周围事物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能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探究。在本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在得知孩子们想玩猜橘子瓣的游戏后,教师赶紧提出问题:“很多小朋友想玩猜橘子瓣的游戏,那要怎么开展游戏呢?”军军立刻回答:“选个伙伴,一个人拿一个橘子,都先说说手里的橘子有多少瓣,说完之后剥开数一数,看谁猜得更准确。”“也可以多叫几个人,我们一桌四个小朋友也能玩。”轩轩也补充了一下。于是,教师总结道:“就是选一个或者几个伙伴,拿完橘子后先猜有几瓣橘子,然后数一数看谁说得更准确一些。是吧?”得到孩子们的肯定后,“橘子宝宝真有趣”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

教师引导幼儿计划的指导策略

运用重复和重述的语言策略,及时肯定和回应幼儿的想法 重复幼儿的语言能够让幼儿提高自信心,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兴趣,同时能够进一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幼儿做计划时,教师运用以上两种语言策略,能够引导幼儿顺利、更有逻辑性地做出活动计划,为完成活动目标奠定基础。本次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多次运用重复和重述的语言策略,让孩子有做计划的信心,并且思路逐步清晰。在确定要玩“橘子宝宝真有趣”暨猜橘子瓣的游戏后,老师首先抛出问题:“请问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猜橘子瓣吗?”飞飞说:“我猜过好多次了,每次都是拿完一个橘子后,把橘子摆在桌子上,再看看橘子要是大,就多猜几瓣,要是小,就少猜几瓣。”“飞飞是看橘子的大小,猜瓣数。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可以试试。”老师点点头,重复并肯定了他的想法。静静说:“我是都放手上,觉得哪个重,就猜得多一些。”教师随后重复了静静的方法:“静静是把小伙伴的和自己的橘子放在手里,掂一掂哪个重,重的瓣就猜得多一些。这也是一种办法,可以试试。”……

创设宽松的精神氛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想法教师应给幼儿思考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并对幼儿对于自己计划的表达通过肢体动作和神态等方式给予肯定,以创设宽松、自主的精神氛围和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敢于做计划。在“橘子宝宝真有趣”活动中,教师就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猜橘子瓣的计划,不催促、不干涉,让他们充分思考和表达;对于幼儿表达出的想法和计划,教师会通过“点点头”“竖起大拇指”等肢体动作表示肯定,给予幼儿信心和鼓励,激发他们做计划的兴趣和愿望。

教师支持幼儿操作的指导策略

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支持幼儿尝试和操作 教师提供的丰富、适宜、多层次的物质材料,能够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可操作的条件。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数量充足、大小不一、重量不等的橘子供幼儿猜测,同时也按照幼儿的计划准备相关的辅材,例如记录表、笔、小贴纸等,帮助孩子记录猜测的过程和结果;每张桌子上准备了纸巾、盘子、桌面垃圾桶等物品,保证活动过程中卫生和有序。所有的操作材料平铺摆放,方便幼儿取用,同时也和幼儿提前说明,活动室的所有材料如果有需要,幼儿仍可自取,给予其充分的操作空间。

运用平行游戏的策略,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行游戏,即教师以儿童的视角和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做语言或行为的提示,仅是和幼儿一起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尝试和操作。当教师观察到幼儿操作出现困难或问题时,以同伴的身份与幼儿一起游戏或操作,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隐性地支持幼儿操作,拓宽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梳理幼儿分享的指导策略

运用重构的语言策略,梳理幼儿的分享并提升经验 分享与梳理环节中,幼儿的分享强调幼儿在完成操作后,经过思考,将自己的感受、获得的经验、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与同伴进行交流,以明确获得的经验。这种交流可以是语言表达,也可是动作表现或作品呈现。与“计划”表述类似,幼儿的“分享”往往是“碎片化”的,而且表述往往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时教师的梳理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梳理应在充分倾听和思考的基础上,以“重述”的形式,“重构”幼儿语言,引导幼儿将碎片化的经验系统化、整体化。这是促使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能够为进一步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做铺垫。例如,在本次活动中,分享与梳理环节,孩子们大部分可以说出估算的方法,以及猜测和证实的结果,教师在倾听和重复孩子们的表达基础上进行重构和提升,使感性认识上升到学习经验。

合理延伸活动内容,进一步提升认识和学习经验 幼儿在分享本次活动的收获后,教师可将活动内容延伸至活动区、亲子活动、主题活动等一日生活中的环节,使孩子有进一步的体验和感受,提升学习经验。本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可继续在加餐环节开展猜橘子瓣的游戏,进一步固化估算的方法和经验。同时,也可以在活动区数学角增加支持幼儿估算的材料,例如创设估算记录板等。户外活动时间,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现,开展估算的活动。在一日生活中延伸活动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幼儿认识和学习经验,而且能够让孩子保持游戏和探索的兴趣,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本次“橘子宝宝真有趣”活动体现了教师从生活活动中幼儿的发现为起点,依据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并结合幼儿发展目标生成了关于积累估算的初步方法的活动——猜橘子瓣,活动的四个环节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教师在每个环节中都运用了适宜的指导策略,以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究和大胆尝试。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操作,提升了学习经验;教师进一步关注“学”法和“教”法,突出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实现了教育行为的转变。

(文/陈维纬 冯建慧)

猜你喜欢
轩轩鳄鱼灯泡
灯泡创意秀
金玉良言
解救轩轩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寻找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