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英语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探索

2022-07-05 09:01王济华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专业课程育人

王济华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孔子说:“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认为人必须要有理想、道德、仁义和人文修养。孔子又说“和而不同”,需要尊重差异性,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20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已经体现出“全人”教育的理念。现代“全人”教育融合了“以人为本”和“以社会为本”的理念,提倡人的整体发展,尊重个体的多样性,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完人”[1]。“完人”就是需要把整体教育思路融入专业教育,探索如何有效地在培养“博雅精专、德才兼备”的人才过程中,把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进行更深层次的整合。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专业课程思政旨在协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旅游英语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兼具语言技能、旅游接待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在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高校极力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坚持教师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并重;课堂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开展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知行合一。

1 课程思政研究综述

1.1 国内研究动态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高校“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研究的视野和思路呈现多样化,“课程思政”的蓬勃发展和相关成果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1.1 “课程思政”的内涵研究

何衡指出要想打破思政教育的孤岛局面,需要高屋建瓴,以思政教育规律引领“课程思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3]。李如瓛将“课程思政”总结为“一个中心,三个层次”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地位,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依次居于圆心的外层,构成同心圆,一起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4]。 高德毅、宗爱东和邱伟光提出:“课程思政”要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和立体结合,“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5]。

1.1.2 “课程思政”重要性研究

何红娟认为:“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6]。万力则提出:“课程思政”既是教育方法,又是育人理念,归根结底要落实为课程的育人体系合力,这样才能推动高校的三全育人机制[7]。

1.1.3 “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邱伟光认为:专业课程思政层面重在建设,教师是关键,需要提高教师的思政水平和解决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等难题[8]。 高德毅、宗爱东和李如瓛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同时也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辅相成[4][5]。

赵庆寺提出: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师资培训等方面优化“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构建[9]。沈壮海、史君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真正的融合,融合途径包括“宏观规划、规律把握和话语转化”[10]。

1.2 国外研究综述

“课程思政”并非中国独有,世界各地都有开展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关的研究。道德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里可纳(Thomas Lickona)明确指出:在“民主社会中道德教育尤其是传授正确的价值观是文明之举,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而且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而言是‘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如果不能利用好各科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是很大的缺憾”[11]。近年来,国外德育研究较多集中在公民教育和品格教育这两方面。

1.3 现状分析

现有对于“课改思政”的研究包括内涵、体系、价值和实践等多个方面以及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改革,这对教育部门、高校行政管理层和一线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帮助。但通过初步梳理现有文献发现,鲜有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旅游英语专业教育的探讨,因此如何在高职教育中高效地实现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是本文重点研究内容。

2 旅游英语专业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重要性

在2018年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的《高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标准》表明,旅游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技能以及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及组织能力,同时能够胜任涉外旅游行业一线服务及管理的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2020年老青、谢金艳在《高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标准修订解读》中重点强调: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规格”需要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强化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要求,规范身心素质发展重点,深化国际化特色内涵;拓展通识知识教育,重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旅游、生态旅游等[12]。“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多种教育过程形成的,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培育过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各科教学德育目标实现过程,学校其他各项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过程。”[13]2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不应仅仅局限于思政课程,而应融入其他课程教学以及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去,实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015年《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评核标准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技能水平和发展潜力。”[14]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技能型人才,还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教育,以达到培养“德才并重”的人才目标。课程思政所坚持的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能为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开创新局面[15]。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可以促使教师主动承担德育工作,提高政治觉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人格垂范;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和信念、高尚的情操、优秀的道德品质,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强大的学习动力[13]49。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过程,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形态并且令其带入实际行动中,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旅游企业需求的德才兼备人才。

3 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途径

3.1 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坚持教师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并重

新时代对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高校教师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等[16]。

3.1.1 践行终身学习,弥补专业教师思政理念不足

各高校教研室可定期召开教研会议和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党课和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认真学习党章、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结合师德宣誓和纪律教育读书会等形式内化为教学中高尚的师德,这具体体现在对真善美的由衷推崇、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3.1.2 理论联系实际,校企紧密合作

除了要求教育者的人格垂范和思政意识外,专业教师应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开展职业能力分析,深挖旅游行业所需的核心价值观,并与课程内容相关联;通过旅游英语专业核心能力分析,校企双方共同挖掘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沟通表达、合作、创新、吃苦耐劳、敬业等,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相吻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思政”话语体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专业要求,培养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旅游人才。

3.1.3 思政内容、社会需求与课程“三结合”

教师须具备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并通过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为课程思政创造实际条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满足本专业和课程目标的模拟活动、社会实践和日常规范训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性和职业素养。

3.2 课堂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融入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认识必要的政治、地理、历史和文化传统、具有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关心他人、社会和国家的情怀和责任感[17]。其教学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开展。

3.2.1 旅游知识中的课程思政

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对象应具备必要的政治、地理、历史和文化传统方面的知识和较好的英语语言储备。因此,首先在教学中,分模块开展知识竞赛,调动学生对我国导游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深入了解我国历史、地理边界、政治经济体制以及优良传统文化,只有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学生才能真正认识与了解我们的国家。其次,在英语语言学习中,本专业教师参与编写了教材《英语晨读之声》。该教材作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每日晨读手册,其内容包含了生命教育、品德与理想、就业与创业、社会与未来等主题、名言警句以及中英文对照《弟子规》,文章内容积极向上,语言纯正,适合学生每天朗诵。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每天诵读、每周检查、每月展示的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2 导游讲解中的课程思政

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必备技能之一是编写和讲解导游辞,结合这一职业技能的培养,在相关课程教学中设计了“中国地图上的红色之旅”模拟导游讲解教学环节,将导游讲解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教学步骤包括:分小组选择中国境内的红色景点—小组成员搜集资料—小组共同完成一份导游辞—师生共同修改导游辞—分小组开展导游讲解—师生共同评议—小组选代表在全班做景点导游辞讲解—师生共同总结此次中国地图上红色之旅的意义。红色景点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以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学生在导游词准备、编写和讲解中,能更具体、更形象地了解革命历史,切身感受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等革命传统以及革命者的高尚品德,激发出学生们爱国主义情结。

3.2.3 案例分析中的课程思政

教师在教学中以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中深入普及法律常识和旅游行业的各项政策与法规,通过了解和分析真实的案例,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旅游政策与法规》中“导游擅自修改行程导致游客无法参观到长城”的案例教学中,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18]由于案例中导游擅自修改行程安排,违反了合同约定,导致旅游团未能游览长城,属于违约行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的第三十八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19]64、第四十三条“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19]72,由于导游接受旅行社的委派,因此旅行社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3.3 开展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知行合一

詹栋梁认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导学生对于善和义务能知又能行。”[20]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坚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政治理论教育,坚持知行合一。根据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可将学生社会实践分为四个阶段:“熏陶阶段—短期实践阶段—长期实践阶段—内化阶段”,见表1[21]。在第一阶段,通过每学期一至两次的企业见习,参加新员工培训、员工例会、企业文化宣讲等活动,校企共同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优秀企业文化的初步认识以及认同感。第二阶段,学生在第三、四学期中前往各个旅游企业参加为期四周的广交会实训以及寒暑假期间的旅游景点社会实践。在实训和社会实践中,学生切实感受到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在工作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企业指导教师在传授岗位技能的同时,更加强调工作中的责任感、团结性和创新性。第三阶段,学生带课程前往旅游企业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跟岗实习,校企双方秉承“三全育人”方针,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习内容和进程、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共同考核学生的实习成果。第四阶段,学生开始企业顶岗实习,在前三个阶段的实践基础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以发展,并逐渐内化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表1 旅游英语专业社会实践阶段列表

4 结语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对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这不仅仅有利于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满足高职教育的德才兼备这一育人本质要求。因此本专业从教师的垂范作用入手,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找准融入点和契合点,通过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各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22]。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