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的中学劳动教育

2022-07-05 04:37王振振聂文玉
南北桥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学劳动活动

王振振 聂文玉

[ 作者简介 ]

王振振,女,山东东营人,广饶县英才中学,本科,研究方向:劳动教育。

聂文玉,女,山东东营人,广饶县英才中学,本科,研究方向:劳动教育。

[ 摘要 ]

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生获得劳动体验,形成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基础教育,作为推动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基于此,本文将对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的中学劳动教育进行分析。

[ 关键词 ]

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7.037

1 融合劳动教育开展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融合劳动教育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将劳动教育的各要素融入中学综合实践的活动,事前需要教师和学校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活动实施活动前要做好的准备工作,要突出整体活动的科学性和规划性,以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完整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事先设定活动主题,让参与活动的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还要精准把控活动时长,因为融合劳动教育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内涵,体会劳动精神并热爱劳动,不是对他们进行必须的能力培训,更不能让他们畏惧劳动,所以活动要适量,避免过犹不及。

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可以让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期工作更加顺利。为了进一步增强科学预案的效果,教师可事先将部分基本信息透露给学生,还可以适当征集学生的意见,在不改变活动初衷的前提下完善和调整预案。这既能让学生在心理层面上认识到这是一次严肃的实践活动,又能让学生知道制订完备周密的科学预案对活动开展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

2.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共性

首先,无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是劳动教育,二者都强调育人。劳动教育体现了教育与劳动实践间的深刻关系,也表明了党的教育方针对实践育人的看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帮助他们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因此,同样重视自身的育人功能。

其次,劳动教育虽然涉及劳动技能的锻炼,但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而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离不开切实的劳动实践,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不谋而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度的实践性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启发性视角和大量现实支持。

最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同样适用于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活动方式,如职业体验、考察探究等,均适用于劳动教育涉及的生产与非生产性劳动,二者的高度重合决定了它们彼此间可以融合和相互促进。

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差异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课程,也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从实施目标上来看,劳动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强调教育的文化属性和育人功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后,从教育内容上看,劳动教育的内容相对明确,且无论是生产型劳动还是非生产型劳动,都强调对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内容则没有明确规定,相关文件只是对其教学形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3 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对中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中学劳动教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及未来的成长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教育的大环境下,家长、学校、社会迫于升学的压力,更注重孩子们的成绩,而不再去过多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劳动教育。殊不知中学教育过程中的劳动实践,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发育,同时使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实践的过程中,部分家长和教师由于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逐步削弱中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在课程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这种“重学习、轻劳动”的思想是极其不正确的。

3.2 劳动教育开展的方式过于单一

在中学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設计科学恰当的方式来开展活动。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劳动教育展开的方式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学生提不起对劳动的兴趣,不能很好地完成实践劳动中的任务,达到预先设想的教学效果。

3.3 劳动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部分教师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教学计划,他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只要不犯错、完成设定的任务就可以达到课堂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参加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并不愿意去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难以激发他们主动劳动的意识习惯。在这样的教学课堂环境中,劳动变成了另外一种的“应试”,为了劳动而劳动,不能将在劳动教育课堂中收获的东西和实际生活有效联系在一起,难以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课堂的广度和深度。

4 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的中学劳动教育对策

在探索中学劳动教育方式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兼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劳动教育;第二,要全面覆盖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内容,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放在同等地位;第三,要重视新型服务性劳动,紧跟时代与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明确教育方向后,教师应立足综合实践活动,推动中学劳动教育发展,构建中学劳动教育体系。具体而言,教师应从两个重点着手开展工作:一是坚持紧扣“三方联动”的工作思路,全面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中学劳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二是着力解决课程建设问题,丰富教学内容,推动中学劳动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发展。

4.1 明确劳技教育目标

在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策略中,明确劳技教育目标是指导其教学内容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具有主题性的实践和劳作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热爱劳动、参与劳动。其次,课程内容要与中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切忌枯燥、流程性地进行教学指导,这样既不利于中学生对劳动参与的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他们劳动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何种植小绿植”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课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资料收集法、学习观察法等,了解家庭种植绿植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分享,了解不同的家庭绿植,它们的习性和灌溉方式以及注意事项都不一样,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劳动技术,又学到了课外知识,也培养了主动学习和积极学习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对生活、劳动的责任心。

4.2 把握好活动开展的节奏,合理分配活动时间

有了好的开头,就应该有好的结尾。很多教学活动一开始进行得不错,活动中期学生的注意力就产生了偏移,最终导致活动效果不理想。因此,掌握好活动开展的节奏,合理分配活动的时间,让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更有层次感,是确保活动有始有终、效果明显的关键。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开展活动,层层推进,还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让他们能自由地发表自己关于活动的想法或感悟,提出对活动改进的建议,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劳动是生存的智慧,不能过于死板,既要思虑周全,又要懂得灵活变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身体上的活动,革新观念和创造意识也是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的重要素养。

4.3 实施家校合作,丰富中学劳动教育途径

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直接影响他们未来人生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学校与家庭应通力合作,推进融合劳动教育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中学劳动教育的途径,为学生接受正确的劳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学校要优化班级管理和组织,通过建设班级文化,如黑板报、宣传标语等方式,塑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教学环境和氛围;还可以通过学校广播、科技竞赛等文体活动宣传劳动的意义。学生通过参与具体的组织实施活动,既可以掌握基础的劳动技能,又可以锻炼自我管理、敢于承担的精神。其次,引导中学生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家长要让中学生懂得,中学生不仅要重视学习,还要学会劳动。在日常生活中要热爱劳动,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适当分配给中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培养学生劳动的自觉和习惯,培养学生在劳动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4.4 创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中学生正处于认知养成和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长时间高度集中,因此在中学实践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身体特征,考虑他们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通过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激发其对劳动实践的兴趣,从而规范劳动课堂的纪律。这也对老师在教学环境的选择和自律性的引导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农具的使用——我是小菜农”活动中,学生走进春晓犁园,在小菜园这个场馆里学习农具的使用,学生在观察农具时探索它们的用途,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充分发挥教育环境得天独厚的优势。

4.5 制定评价机制,全方面培养学生能力

中学生在心理上是非常渴望教师或者家长的认可的,因此为促进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和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构建全面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和支持,培养其较高的劳动热情和实践自信,并重视学生的实际问题,在促使学生全方面提高自我的基础上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有关“陶艺制作技术”的内容时,要先给学生展示某一陶制品并讲述制作过程,分步骤地让学生充分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陶罐的制作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并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有的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非常细心、有的学生制作出来的陶制品质量很高、有的学生则做出来的陶罐很漂亮等,教师都要予以合理且积极的评价,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陶艺制作。同时对于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陶艺制作时比较马虎、有的学生不够认真喜欢玩等,教师也要从劳动教育的角度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如细心指导学生、对其做出相关的要求等,在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实践的同时深刻地体验陶艺制作流程,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相对完善的评价机制,全方面地培养学生,不仅能促进学生快速地融入其中,也能有效地提高其技术素养。

4.6 注重手脑合一,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其能手脑合一,全方面发展。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先思考、后动手,手脑并用,高效地进行劳动实践,并侧重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有关“环保与健康”的知识内容时,在上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从环保与卫生健康的内容讲起,让学生大致了解环保卫生与生活健康的内容。在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并制定大致的活动内容,如要求学生在校园里捡白色垃圾、废弃电池等,并将之进行有效分类。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会不暇思索地將所有垃圾捡到一起进行收集,最后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有的学生则在收集垃圾前就做好标记,使用不同的袋子进行收集和整理等,相较之下,一般是后者的劳动效率较高,且分类和收集垃圾的速度较快。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行为,教师都要在其活动后进行总结,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到手脑合一的效果,使其能以行促知,并能形成先动脑、后动手的活动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知行合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 结束语

新时代的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了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板块,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竭尽所能地完善劳动教育的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识劳动、体验劳动、尊重劳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意识、积极劳动的热情和自主劳动的技能。同时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意识,让学生在实践的劳动情境中去促进自身价值观念、人生观念的形成,让知识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环境,拓宽学生劳动教育的视野,在着重培养学生意志的同时,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勇敢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让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俞建蓉,杨建新. 融合劳动教育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实践探究[J]. 学周刊,2022(6):65-66.

[2]徐晓婷.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的探索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2(2):96-98.

[3]王国云,严艳.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J]. 江苏教育研究,2021(34):41-45.

[4]吴敬圣. 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J]. 教育界,2021(49):58-60.

[5]朱燕. 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教学研究[J]. 智力,2021(31):133-135.

猜你喜欢
中学劳动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在多解中学创新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