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会考制度的困境

2022-07-06 08:58方锐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6期
关键词:专制自由

方锐

摘要:1932年,民国政府正式推行中学毕业会考制度。会考作为整顿中学教育秩序和提高中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制度,在其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教育界的争议。

关键词:会考制度;自由;专制

民国政府推行中学毕业会考制度,对于整顿当时的教学秩序和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会考制度实行的时间短暂,但对于当时的教育影响却十分巨大。会考从1932年正式实施,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遭到废除。因其决策过程缺乏民主科学调研,在实施过程中一直物议不断。

一、会考制度实行过程中的困难

1932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颁布了《中小学学生毕业会考制度暂行规程》(以下简称《暂行规程》,全国开始统一实行毕业会考制度。

会考制度虽然有早期的实验,但那毕竟是地方性的教育实验,并未进行大范围的实验推广。由于会考科目繁多,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将升学率纳入教师的考核范围,这又加重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因此,在会考的具体实行中困难重重,特别是上海等处爆发的舞弊案,更是将会考制度推上了风波浪尖。

(一)中学师生的反对风潮

学生厌恶考试制度,是古已有之。特别是将会考制度与升学制度挂钩,更加引起了学生的恐慌与不满。大部分人认为学习贵在自觉,如果一味地通过外在的力量强迫学生去学习,这就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1](p61)

自会考制度实行之后,罢课、罢考、请愿活动在全国各地多有发生。根据当时的四大报纸《大公报》、《申报》、《益世报》、《中央日报》的报道。自1932-1937年仅在南京就发生三次重大的反对风潮,其他诸如北平、山东、广西、湖南、江苏、福建、安徽等地也都发生了学生反对会考的事件。[2](p23)学生反对会考时间的过程一般是先由学生示威游行,包围会考场所,阻延会考,殴打校长,然后罢课,发表宣言,请愿,最后由教育主管部门请示上级,借用武力逮捕开除闹事学生。

除开学生罢课、罢考之外,教潮也时有发生。这其中以1933年7月發生的安徽安庆风潮最具代表性。安徽安庆教潮最先是因为学生怀疑会考试题泄露,从而爆发了学潮。在处置此次事件时,民国政府单方面将责任归咎于学生和学校,撤换了大批校长,从而引起了教师的强烈不满,罢课上访。此次教潮在民国引起了热烈讨论,时《大公报》的报道遣词造句颇为有趣、有深意,如“乌烟瘴气”、“迭演教潮之喜剧”、“趣谈”、“学生演武剧”、满城风雨”等等。[6](p30)此次教潮持续了大约两个月,更换了大批校长和教职员工。引发了教育界人士对会考制度的大讨论。

(二)会考考场舞弊风波

会考前师生阻碍考试正常举行,会考中也时常发生代考、抄袭等舞弊案件。民国时期的会考舞弊丛生。

1.会场舞弊案

1933年发生在上海的会考泄题案可以说是民国会考舞弊案的代表。1933年6月,上海市的会考自15日正式拉开帷幕,15、16日会考按照计划井然有序,而在17日则发生了突发情况。第一试场(大夏)、第三试场(美专)的考生由于英语试题泄露发生请愿活动。据报道,当时有一百多人赴教育局请愿。

除上海的舞弊案以外,其他各省也时常爆出学生作弊事件。1933年山东省在20日举行了会考复试,在济南的复试地点民众教育馆考场,监考老师发现参与考试的学生李长植照片与参加考试的学生相貌的不符。后查明,李长植与李传德同为省立高级中学学生,李长植对于会考复试没有把握能够通过,于是请求同学李传德帮忙参加考试。最终,教育厅与市政府商议决定从严处理:一是将李传德驱逐出场;二是由教育厅命令省立高级中学将李长植开除学籍,并不发给其毕业证书。[3](p35)同年,南京市毕业会考也查出考生冒名顶替参加会考。

各省发生的舞弊案件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是,会考制度的准备问题,一场重大的考试的组织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包括会考时间地点的确定、试题的编制、会考人员的组织。上海试题泄露案暴露出民国时期的会考在试题的编制印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其次,学生频繁的冒名顶考事件也反映出会考的弊端,为何每年都有这么多的学生要参加复试?学生不知道作弊的危害吗?从学生的舞弊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相当多的学生是非常重视会考,可是让学生通过作弊参加会考是我们的目的吗?因此,如何让学生认真学习,提高学业水平才是我们的会考制度的意义所在,如果学生将精力放在了作弊方面,那么会考制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2.教育家的反对

会考实行伊始,教育家就对会考实行的效果产生了质疑。大部分教育家都对会考持反对态度。这其中首当其冲就是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先生一贯倡导生活教育,鼓励学生做“小先生”。然而,会考的实施,使学生都忙于会考,没有时间再做“小先生”;此外,陶行知先生反对会考制度只注重知识教育,忽视创新。他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旗帜鲜明地站在会考的对立面。[4](p676)

民国另一位著名教育家余家菊也批评会考的命题人员在命题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会考题目粗制滥造,导致各地许多考生不能顺利通过毕业会考。余家菊先生认为会考关系中国的教育前途,要周密组织,精心准备。近代著名教育家廖世承也反对会考制度。他认为会考制度会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容易使学生形成投机心理。举办会考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且会考的侧重于知识教育,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客观性。[5](p37)

结语

会考制度与民国教育思潮固有的矛盾在于专制与自由、理论与实用。会考制度的提出与实行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民国政府想加大它在文化教育领域的控制权,并推行其党化教育,这本身就与民国时期形成的“自由教育”的风气相悖。

不管是从民国社会的国情来看,还是从现今的教育理念来看。民国的会考制度都是有其固有的缺陷。现如今,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学制改革,我们必须注意不要求近功,要借鉴最新的教育理念。只有结合最新的教育理论,经过充分的调研,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从民国八年至十八年)[M].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2]袁红玉.1932—1937 年中学毕业会考制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潘智远.济南复试发现顶替趣剧[N].益世报,1933,(06).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

[5]谈儒强.物议四起的民国时期中学会考制度[J].安徽史学,2010,(03).

[6]杨学为.中国考试通史卷四[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专制自由
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
“专制”与“民主”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欧洲早期印刷业应对专制统治的方式与成功原因探析
1789年的法国社会危机及革命的成熟性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批评与赞美